分封制和百家争鸣的关系:分封制间接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在春秋战国时期,游说之风盛行,出现了一批知识分子,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后世把这个现象,称之为“百家争鸣”。

那么,分封制和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有什么关系?

可以这么说,分封制间接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

自从周平王东迁后,有着弑父夺位嫌疑的天子,在各个诸侯之间的权威,就急剧下滑,最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后,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们,都想要争强图霸,纷纷寻求让国家变得富强的方法。另一方面,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也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都愿意禄养人才。

这个时期,比较有名的是,秦国推行的商鞅变法。秦国由此以后,国力远胜其余六国。

分封制和百家争鸣的关系:分封制间接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由于各个诸侯国积极推行的人才引进政策,让原本活跃于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施展自己的学识才能。他们著书立说,游说各个诸侯国的国君,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希望各个诸侯国的国君,能够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而帮助自己实现政治抱负,拜相封侯,跨越社会阶层。

在社会因素和个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就出现了知识圈层的“百家争鸣”现象。这些知识分子,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为怎样治理国家,怎样让国家变得富强。还有的人,则聚焦于自然,聚焦于战争。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等。

分封制和百家争鸣的关系:分封制间接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分封制对于知识传播的贡献,促使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

周朝取代商朝之后,就在全国推行分封制。周天子将自己的兄弟、子侄、功臣、姻戚等人,分封到周朝的各个地方建立封国。

分封制度的推行,一方面,扩大了周朝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也促使各个地区的居民同化,促进民族融合。

那么,周朝推行的分封制,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现象,有什么关系呢?

这还得从夏、商时期说起,在那个时期,受教育和传播知识的权力,是被统治阶级所垄断的。被统治的平民阶级,是没有权力接受教育的。

被统治的平民和奴隶,每天都有繁重的劳动任务,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学习知识。而且,统治者阶级为了在思想上奴役他们,更是禁止他们接触到知识。

分封制和百家争鸣的关系:分封制间接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这种情况,一直到周朝的时候,才有一点变化。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就是分封制的推行。分封制的推行,让那些没有继承王权的王室子嗣,被分配到周朝的各个地方为诸侯。那些没有继承诸侯资格的子嗣,又再次分配到更小的地方。

以此类推,就会有人被分配为平民。这样一来,原本被统治阶级垄断的知识和受教育权力,就这样流落民间。时间一久,就会形成一批新的知识分子。

分封制间接促进了,知识在民间的传播。而知识在民间的传播,又使得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出现知识分子成为可能。

总之,周朝推行的分封制,间接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

分封制和百家争鸣的关系:分封制间接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张萌麟、吕思勉、蒋廷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