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11月5日下午2時許,在位於貴溪市泗瀝鎮鄭坊村的樟塘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內,村民何雪鳳正認真地清理衛生,細心察看養殖禽類的情況。

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合作社內,400多畝的土地上,依水搭建養殖圈棚400多個,這是幾萬羽斑嘴鴨、針尾鴨、紅頭潛鴨、綠頭鴨、蒼鷺等禽類的“家”。深秋午後的陽光下,它們或在水中歡快暢遊,或站在樹林間爭相引吭高歌,或相互追逐,或競相起飛——這一派欣欣向榮的場景,讓何雪鳳心裡也滿是希望。

何雪鳳一家四口,原來也和很多人一樣,過著普通的生活。10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兩個孩子,何雪鳳自己每個月只有1000元左右收入,生活的困難可想而知,她也成為了村裡的貧困戶。直到2016年,貴溪市樟塘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她加入,讓她對生活重新充滿了期盼。

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貴溪市樟塘綜合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12月,是一家集孵化、養殖、疾病防治、產品銷售於一體的人工繁育野禽專業合作社,也是全省唯一一家養殖蒼鷺的野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主要養殖品種除了蒼鷺之外,還有斑嘴鴨、針尾鴨、紅頭潛鴨、綠頭鴨、大雁、黑天鵝等。

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2016年,合作社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與周邊鄭坊村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何雪鳳正是其中一戶。

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葉太福向何雪鳳講解養殖技術

“貧困戶從合作社領取種苗,我們統一進行馴養、防疫、銷售等全方位服務。”合作社理事長葉太福告訴記者,人工繁育野禽對養殖技術特別是養殖環境有較高要求,合作社養殖環境好、技術成熟,這種養殖方式更有助於保障貧困戶的利益。

“我們請了一些專家提供技術支持,貴溪市林業局也幫助我們一起解決了養殖資質、養殖技術等方面的難題,合作社的養殖條件成熟,可以有效降低風險。”葉太福說。不僅如此,為確保貧困戶的切身利益,合作社還設置了入股分紅最低“保護線”,做到“歉收不減紅利”。

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我們不需要太過費神,更不用擔心養不好和賣不出去,這筆收入有保障。”何雪鳳告訴記者,當年她就分紅了2000元。

不僅如此,合作社還聘請她在合作社工作,每個月還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現在女兒已經出嫁,兒子也正在上大學,我有信心以後日子會越過越好。”何雪鳳說。

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貴溪這個地方不簡單

自2016年以來,貧困戶每年每戶分紅2000元至2800元不等,合作社也先後獲得“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幫帶合作社”等稱號。

如今,合作社年產野禽系列品種超過50000羽,年銷售額超過1000多萬元,實現利潤200多萬元。“今年預計每戶分紅3000元左右。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發展特種養殖,拓展休閒觀光、線上銷售等,擴大影響力,帶動更多貧困戶及周邊農戶逐漸走上致富路。”葉太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