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美國掀起排華浪潮,馬克·吐溫卻盛讚中國人比白種人強

19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發現美國中西部地區有金礦,由此興起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淘金潮”。在此影響下,大批中國勞工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儘管他們為美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他們的到來威脅到了白人的就業機會,美國本土一些報紙不斷醜化並攻擊中國勞工,由此掀起了陣陣排華浪潮。

19世紀,美國掀起排華浪潮,馬克·吐溫卻盛讚中國人比白種人強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當時也參與了這場“淘金浪潮”,但他對白人的排華情緒很不以為然。在他看來,中國勞工“安靜,平和,溫順,不會喝醉酒,勤懇耐勞。不守規矩的中國人罕見,懶惰的根本不存在”;“一箇中國人只要還有力氣動手,他就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白人常常抱怨沒有活兒幹,而中國人卻從不發這樣的牢騷;他們總是想方設法去找點活兒做”。

1872年,清廷派遣的第一批留美幼童抵達康涅狄格州,為了讓幼童儘快掌握當地語言,當地教育機構將這些幼童分散到美國人家庭中。雖然當時剛移居此地的馬克·吐溫家中沒有分配中國幼童,但他經常邀請他們到家裡做客,還讓女兒教他們唱歌、彈鋼琴。他還成了留美事務局的常客並與負責人容閎成了好朋友。

19世紀,美國掀起排華浪潮,馬克·吐溫卻盛讚中國人比白種人強

​1881年,由於美國政府拒絕了清廷將留學幼童送入軍事學院和海軍學院的要求,加上美國西海岸的排華浪潮愈演愈烈,清廷極有可能裁撤留學事務局。容閎憂心忡忡地向一密友求助,其密友在請求美國各大學校長寫信給清廷主管官員之外,還約上好友馬克·吐溫前往紐約面見總統,請求他的幫助。

但可惜的是,容閎等人的努力最終未能挽回這個意義重大的留學計劃,許多留美幼童在未完成學業的情況下,相繼被召回國。

1900年,八國聯軍在攻入北京後曾公開准許士兵搶劫三天,一些傳教士也加入了搶劫的隊伍。據報道,有幾個著名的傳教士竟厚顏無恥地說:“收集那些被丟棄的東西不是搶劫,只有從所有者手中獲得財物才叫搶劫。”聖誕節前夜,美國知名報刊還刊載了一篇採訪記錄,一個叫梅子明的傳教士竟聲稱對中國的劫掠是正當的:“美國人溫和的手比不上德國人的鐵拳。”

19世紀,美國掀起排華浪潮,馬克·吐溫卻盛讚中國人比白種人強

​看到這些無恥的言論後,馬克·吐溫發表了一篇名叫《給坐在黑暗中的人》的文章對此進行了嚴厲的抨擊:“梅子明已為每一個被殺害者索到300兩銀子,並強迫對所有被毀損的教徒財產給予充分的賠償。他還徵收了相當於賠款13倍的罰金”;“他這種搜刮錢財的絕技……正具體地表現出一種褻瀆上帝的態度,其可怕與驚人,真是在這個時代或任何其他時代都無可比擬的。”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金滿樓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