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港台的歌词写得那么有意境,内地的歌词却那么平淡?

笑帅闲谈娱乐


因为那年代去了香港的文人能尽情发挥他们国学文化,而且香港正值东西文化大汇合时期,而我们那时候正在批斗文人,谓之:臭老九!这后果就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到现在,大陆发展起来了,但已经没有饱学之仕愿意去干填词写歌这种所谓低下的工作了,现在的年青人更不行,都写出 学猫叫 这种脑残歌了,还有希望吗?


雪舒124730101


那是你自己有色眼镜的问题!港台有一些有才华的作品,也有很多很烂的作品;大陆同样。

如果你仔细去看,举个例子《敢问路在何方》: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

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首歌作于80年代,浩劫余波尚存,改革开放伊始!

整首歌名为西行取经之传奇故事,实则讴歌的是一个饱经摧残的民族和国家,“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气概;“翻山涉水两肩霜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大无畏的开拓精神!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独立自主、自尊自强!

整首词典雅优美,而又慷慨激昂,透露出一股自尊自强,不服输的开拓精神!

窃以为这首词的修辞,以及时代背景赋予其的寓意之深、格调之高,港台数十年来没有一首能望其项背!

像这样的好词其实不在少数,而你却视而不见,守着美玉却去羡慕别人的砖瓦……只能说你的审美和品味可能仅限于流行歌曲、街头文化,有待提高啊!

PS:

发表一个月后,浏览一下评论。基本和我预期一样,国人的文化品味还亟待提升!

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难怪那么多人给孩子起名子豪、梓豪、子浩,紫萱、子轩、梓萱了,他们确实觉得琼瑶水平的东西很有文化和品味!他们觉得杨过、谢逊、岳不群这些名字很普通很土,也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层次让他们欣赏不了其中的内涵![灵光一闪]

顶级的文学作品一定是胜在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性、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流行文学之所以上不了台面就是因为流于艳词俗句而无深度和内涵!

那些说这首歌词不行的,回去想一想,“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斗罢艰险又出发,一路豪歌向天涯……”等词句,早已成为现代成语,这就是其思想性的体现,这些东西再过100年也依旧会熠熠生辉,甚至历久弥新!反观那些港台歌曲,来举个例子,哪一句能经得起百年以上历史的检验,哪一个能上得了思想文化的层面?😂


吹吹水吐吐槽


因为港台有三大作词人可以说内地很少有人可以比肩的。

首先林夕(梁伟文),被神抓住的手,一直不肯放的人,才写出了这么多的好词。

《明年今日》《爱情转移》《如果你知我苦衷》
《想哭》《再见二丁目》《匆匆那年》《k歌之王》《似是故人来》《献世》《蝴蝶》《约定》《我》等等他写的歌你绝对有听过。影响力太大。所以你觉得内地写词方面能有人比肩林夕吗?没有。单单从写词来说。

2方文山



《七里香》《不能说的秘密》《青花瓷》《东风破》《发如雪》《菊花台》《红尘客栈》《一直很安静》《不能说的秘密》《兰亭序》等等。大多很中国风。再与鬼才周杰伦合在一起。把词发挥到了极致。

3黄伟文

《最佳损友》《勇》《可惜我是水瓶座》《好心分手》《喜帖街》《野孩子》黄伟文偏向粤语一点。

这三个人的作词没有人没有听过。只要粤语爱好者都无法绕过这三人。而华语乐坛根本无法绕过香港乐坛。三人。林夕走心。方文山走韵。黄伟文走意。这三人是港台的作词代表了。因为目前还没有人能比他们写出更有意境的歌词。


乐耳世界


也不能这么说,因为早在八九十年代,大陆确实比较落后,那时候的港台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人的思想观念都比大陆开放的多,这也就造就了一些港台音乐人在作词作曲中显的比较前卫。

而那时候大陆很多同胞在潜意识里就觉得香港人比较时尚,前卫,觉得香港不管什么都好过大陆,从而导致出现了这样的提问,就连歌曲都比大陆的时尚。

2000年后的大陆歌曲我不觉得那么平淡啊,反观港台音乐反而越来越衰退了,港台也就只有在八九十年代作出来的歌曲才是经典,后面的真心不怎么样。





此处转弯扣12分


这可能是文化底蕴比较深的人,恰好去写歌词了。

而中国恰好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原因,搞建设搞运动比较多,比如批林批孔,破四旧,打倒牛鬼蛇神,大炼钢浮夸风,文化大革命,根本不重视文化及文人,知识分子住牛棚被批臭老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随着这一段长时期的折腾,文化人既没有地位又无法传承,所以在差不多折腾上一代人的时间里,既不受尊重,传承又没有,文化就开始断代了。而这一断再恢复就不那么容易了,有底蕴的老师都快死光光了,哪里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所以文化底蕴就没了。

而港台一些老一辈人,正好躲过了刚建国那一历史时期文化上的瞎折腾,底蕴尚存,而且恰好社会又有机会。所以很多优秀作品就冒出来了。

我们近年来虽然重视文化,但打断的文化传承底蕴,可不是说恢复就能恢复。没老师传承谁的,所以也只能先回归古籍看看能不能先诞生一两个大家然后再教徒弟。但现时重科技,文化地位不上不下,不似数理化和技工能直接混飯吃,学起来都死无用。所以我们在文化底蕴上是一代不如一代。

因此想写出有底蕴的文化作品有点难,这个靠的是文化功力和底蕴,也要有恰好从事创作的机会。

近年随着老辈人慢慢退去,我们看港台那边文化也慢慢不大行了,自己不重视老本也快没了。如果我们重视说不定哪天就会好起来,超过那边,但这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急不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晴之黎明


1. 文化积累

大陆从清朝末年开始连番战乱,民不聊生。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间,又经历了多次文化运动。有些文化的人是不是移居香港台湾,就是移居海外。剩下的也在历次运动中损失殆尽。完成了文化荒漠。

而文化的重建远比基础设施的建设缓慢,需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

历次战争和运动,让大量的文人移居香港,造成了香港文化艺术的大繁荣。

2. 地理位置

香港作为广东门户,在中国的历次闭关锁国中,都作为窗口保留下来。开放时期更是多方文化交流的国际港,开放层度高。清朝有广东十三行,民国时期也是中西交流的桥头堡,改革前更是唯一的通道。

香港人见多识广,不同的文化也不断融入香港当地的文化中。造就了缤纷多彩的香港文化。

3. 政策影响

这个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现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经济发展会带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现在开放程度越越来越大,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在不断的融入中国文化。

随着文化产业的越来越好,这种差异越来越小,在不久的将来,慢慢会融合成一个文化。一个大大的中国文化。





暴走的老盐


巷台小地方,没有大陆的环境,可能写不出如此放飞心情的文章。 放歌中华

我喜欢日出日落的绚烂与祥和。

我喜欢郊外的夜晚,或一轮明月,或星繁天沉,静々的,思想天马行空。

我也喜欢站在山下的小溪边,让不息的流水带走我的高歌。

我喜欢空旷的青藏高原,神圣,静謐,让我的灵魂游荡于天地之间。

我也喜欢黄土高原古老的川道,与世隔绝,好像回到茫々的远古。

我喜欢苍黄的沙漠,让焦渴激发我生命的热情。

我喜欢青青的草原,天高气爽,让习习的风洗礼我的灵魂!

我喜欢站在西北风口,让寒风的凛冽使我感觉到我真实存在!

我也喜欢丘陵的繁々茂々,那才是现实生活。

我喜欢行走在秦岭山脉的峪口,古今这里有多少美丽的传说。

有时间走一回西口,黄土地上,听千年古道苍凉的驼铃声。

我喜欢浩瀚大海,我死后,随着海水一直飘到天地之际!


大家好诗人


确实如此 看到台湾以前的学生作业我信了 以前总以为大陆总学文言文 诗词 应该这方面教育不错的 但前几年一个大学毕业的在书店 让店主推荐国学类书 店主问我 我说那就看南怀瑾吧 那大学生说看不懂 当时我真蒙圈了


92816513234燕山


港台的歌词确实写的很好,那是因为传统汉语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而大陆之前的很多歌词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文化出现断层,显得很肤浅,比如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和刀郎之类的一度红遍大街小巷。

随着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教育的提升,一些注重传统汉学文化的歌词越来越多,意境也越来越美,如《半壶纱》等。

不可否认的是,港台娱乐逐渐走向下坡路,香港电影就是一个缩影。也许,从此再无李宗盛。

港台歌词中,最喜欢李宗盛的词,每一首都成为经典:《爱的代价》《漂洋过海来看你》《味道》。。。

还有我最喜欢的《单身日记》

写这首歌时 刚好是春天

看风从窗子的东边吹到西边

我的快乐可以说上一千遍

虽然你再过不久就会离开我的身边

写到一半时 刚好是夏天

感觉汗从额头脸颊再流到手背

我必须每天洗澡保持我的清洁

顺便洗去因为想你留下的一些眼泪

歌快写好时 刚好是秋天

朋友告诉我有人要出一张唱片

我必须知道唱歌的人将会是谁

因为我把所有的心都放在里面

冬天的雨让心情变的湿黏

而这首歌已唱遍了每一条街

我并不知道你会在世界的那一边

我好希望你能够听见

你能够听见




公主与主公


时代不同了欣赏不同,音乐世界语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音乐歌曲有很多在小日本东南亚唱红了再辗转交流三通来到内地,有很多音乐元素有小日本和其它国家的成份,比如:北国之春,后来,,,,也包括我们在大型记录片等也采用它们的背景音乐,,,我们内地的优秀民族器乐作品,经典的音乐作品也维也纳,音乐使者,艺术团体,民间交流,,,也唱响全世界被世界聆听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