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長還以為是“懂事”的表現

每個家長自身的性格都不一樣,而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自身性格與習慣肯定也會影響到孩子。甚至在一些家庭,我們發現這樣的現象:孩子的習慣跟父母非常相似,甚至連性格脾氣都差不多。

3個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長還以為是“懂事”的表現

有些家長自身比較內向和沉穩,在平時也比較內斂。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並不希望自身的孩子過分調皮和好動。有的孩子相對內向、有的孩子善於思考、有的孩子不太愛說話,但並不能說這些孩子性格有缺陷。

但是家長們要注意一點,不要把孩子的自卑當成懂事。生活中有一些孩子,他們平時表現出了沉穩和內斂,看上去非常懂事。但是倘若你的孩子有這樣3個舉動,那就要引起重視, 這可能說明你的孩子正在悄悄自卑。

3個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長還以為是“懂事”的表現

1.不願接受同齡人的邀請、不願和同齡人一起玩耍

對於孩子而言,跟同齡人一起玩耍、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喜悅,這應該是平時最有趣的一件事。一般情況下, 所有孩子都會願意跟朋友一起玩耍,因為玩具、零食、遊戲是孩子小時候最大的興趣愛好。

出於禮貌,孩子不願跟陌生人有過多的接觸,這種行為很正常。但是如果孩子經常拒絕同齡人的邀請,甚至不願意和經常接觸的夥伴玩耍,說明孩子內心處於封閉狀態,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溝通,看看孩子是不是心裡有什麼委屈或者訴求,或者看看孩子是不是對這些小夥伴有什麼意見和想法。雖然有些家長不喜歡調皮的孩子,但是倘若孩子過於內向,那也不是好事。

3個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長還以為是“懂事”的表現

2.從不爭搶,甚至放棄自己的權益

當孩子進入集體生活之後,便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性格。在學校裡,孩子們的個性也會展現出來。有的孩子非常積極好動,有的孩子卻自由懶散沒有活力。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當要領取一些東西的時候,孩子們都比較積極。

但是有些孩子卻畏畏縮縮,不僅從不爭搶,而且總是習慣性躲在後面。甚至有的孩子會放棄自己的權益,比如不要零食、不要玩具,拱手讓給別人。

偶爾出現這種行為,那可能說明孩子大度懂事。但是倘若孩子本身就內向,而且經常這樣做,那說明孩子的內心非常自卑。不僅不願意與人交際,甚至害怕融入集體。

3個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長還以為是“懂事”的表現

3.習慣性順從父母和別人的要求,從來沒有意見和想法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經常和各類人產生互動,比如家長、老師、長輩。我們發現,孩子越來越大之後,他們便會表現出一些獨立性。不僅能夠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會嘗試做一些決定。

而對於父母和長輩的意見,他們有時候也會提出質疑,或者把內心不一樣的想法說出來。但是有些孩子卻表現出了格外的“聽話”,不管任何時候、任何年齡段,他們都完全聽從別人的意見。這樣的孩子不僅缺乏主見,而且有一定的性格問題。

3個行為說明你的孩子正在自卑,一些家長還以為是“懂事”的表現

​結語:雖然每天都跟孩子待在一起,但是家長們卻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工作和生活瑣事上,雖然也能陪伴孩子,但是很少有家長會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內心。過分張揚的性格不一定好,但是過於內向的性格也不利於孩子成長。而且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已經變得自卑。所以作為家長,要多花點精力去真正瞭解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