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 x 汽車,你是否買單?

2018年雙十一期間,天貓預售出約8萬臺新車,開搶的前1分鐘就成交2000臺車,路虎攬勝極光只用了13秒完成售罄(共57臺)……這一天的銷量是天貓汽車整車銷售的大頭。八萬臺的銷量也成為全年最高的日成交量。

新零售 x 汽車,你是否買單?

汽車,這樣一個高價格耐用品,你不能像買捲紙那樣屯著,也不容易像買衣服那樣衝動消費。可是對於經銷商而言,金九銀十並不能讓他們完全滿足。雙十一/雙十二這樣的年底沖銷量、清庫存的良機,有點商業頭腦的人都不會放過。

新零售 x 汽車,你是否買單?

汽車電商這幾年都是怎麼刺激我們的剁手神經的?汽車電商自身又經歷了怎樣的掙扎?

汽車營銷最早打出雙十一的口號,是在2013年。當時的主導方,不是某寶、某東,是汽車之家。

汽車之家在當時的垂直銷售服務,以線下的購車節為主,這有點展銷會的意思。一次活動能賣出去一百多臺車,一年要辦一百多場。

新零售 x 汽車,你是否買單?

2013年雙十一,李想的目標是當天賣出一萬臺車。他的做法簡單直接,很容易操作——讓經銷商去平臺註冊開店,報價可以低於廠商指導價,也就是類似現在我們在垂直類APP上看到的“實際成交價”。用戶交個幾百塊錢定金就可以預訂,後續再到線下低價購車。

2013年的戰果為1.7萬臺,汽車之家的第一個雙十一目標達成。

2014年,汽車電商的第二個雙十一,還處在探索階段。這一年汽車電商開始模仿淘寶上的操作,推出類似“99抵1000”的抵用券,這一部分讓利也是利用平臺的號召力,由參與活動的主機廠自掏腰包。價格看得見的實惠,2014年汽車之家雙十一銷量直破三萬。

新零售 x 汽車,你是否買單?

當然不是上面這種優惠券

可是2013、2014年兩年的摸索中暴露了最大的問題。就是主機廠尚未做到平衡線上和線下渠道的權重。舉個例子,雙十一當天,線上的年輕人對於路虎攬勝極光的需求很高,然而在57臺現車售罄之後,如何做到車源的補充?熱賣車型4S店不鬆口,庫存車型線上線下都不要,線上線下要做到“團結互助,定點扶貧”,沒那麼輕鬆。

到了2015年,上述隱患逐漸製造麻煩。4S店對主機廠施壓,要求最優車源優先滿足4S店的需求,把庫存滯銷車型交由電商平臺處理。而這一年基本奠定了之後的電商和4S分立的局面。

新零售 x 汽車,你是否買單?

這種經銷商之間的鬥爭,對客戶的影響總歸是不好的,本想趁著雙十一買車,卻發現電商平臺上新車寥寥,緊俏車型的優惠稍微意思意思,最後還是線下購買。這一年,鬥志滿滿的電商折在了庫存上,不少庫存車無法解決,最後折價賣給二手車電商。

痛則思變,汽車電商在2016年迎來又一次轉型。考慮到汽車銷售中不可避免的線下服務緩上牌、繳稅等環節,電商開始專門做廣告營銷為主的服務,把經銷商的優惠信息打包發佈,向其收取廣告費用,這種模式被汽車之家、易車等傳統汽車電商沿用至今。

但創新不會停駐。一批新汽車電商,如彈個車、毛豆新車等,開始做更新的金融服務。“一成首付”、“以租代買”等新鮮購車方式開始進入視線,隨之而來的“減息”、“免服務費”等全新包裝的優惠手段也讓人眼花繚亂。

新零售 x 汽車,你是否買單?

更多的金融服務,讓購車門檻降低許多,用戶消費理念和消費模式的轉變促成了電商經營模式的進化。

至於車型的變化,最新款的車型已經可以在這些電商平臺上看到了,只要不是需要加價的熱門車型,都能滿足你。

最終新零售能到達多高的高度,O2O的一體化能做到多便利,都以車源為基本。營銷成功但產品不給力的例子太多了,對於消費者而言,平臺能拿到低價好車,是最基本的訴求。對於車廠而言,既要達成營銷目的,又想照顧好4S店的利益,現在兩條腿走路,未來或許保留其一。

當我們瞭解了線上線下之間的利益關係,再去選擇購買平臺就有理可循了。

要想得到最大的優惠,選擇各種“秒殺活動”,不過車源極其有限,且車型一般比較老。

新零售 x 汽車,你是否買單?

13.8萬的S60L,不過限量僅一臺

其次,使用平臺的優惠券,其額度一般為幾千元。但我更建議直接到4S店購買,一來4S店的服務和體驗在現階段要好過線上;二來4S店也會在雙十一給出一定的優惠。

要想真正的用低價買到心儀已久的車,靠譜點的渠道,第一是國家政策變動階段,比如今年六月的國五清庫存大潮,這是可遇不可求的;第二就是淘一臺新舊程度可以接受的官方二手車了。

新零售 x 汽車,你是否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