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微課」有毒的醫療垃圾為何越來越多……

「荔枝微課」有毒的醫療垃圾為何越來越多……

【導讀】

1醫療廢棄物,被國外視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醫療廢棄物中的細菌、病毒等物質含量是普通生活廢棄物的幾十甚至是上百上千倍,如果跟人類環境產生接觸,極易導致致癌性病變,對生殖系統、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方面造成多種損害。

2消費觀也是一個影響醫療廢棄物增多的重要因素。當消費成為一種習慣,耐用性就不再是產品最本質的需求了,一次性快速消費成為主流價值的理念。

3健康被商品化,需要從消費醫學商品和進行治療來實現,讓人們認為,健康是可以出售的。

4現在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成為了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現在醫院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5製藥業和醫療器械製造業樂此不疲地擴大再生產,醫藥用品在增多,相對應的醫療廢棄物也隨之增多。

相關的醫療器具器械產品,2000年,醫療器械市場份額是180億元,到2017年,總規模發展為4942億元。

各位小夥伴晚上好,我是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王麗敏,今天和大家談一下醫療廢棄物問題。非常感謝大家能夠抽出寶貴的時間和我一起來關注醫療廢棄物問題。

01

什麼是醫療廢棄物?

首先,我們要談論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醫療廢棄物?醫療廢棄物是醫療衛生機構的副產品,是醫療衛生機構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質,含有大量的病原體、寄生蟲等有毒有害易傳染物質,被國外視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

早在1989年,聯合國環境署在世界環境保護會議上,通過了《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在該公約中將從醫療衛生機構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臨床廢棄物、從藥物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以及各種廢棄藥物和廢棄藥品分別列為Y1、Y2和Y3類危險廢物

「荔枝微課」有毒的醫療垃圾為何越來越多……

我們現行的關於醫療廢棄物的定義,主要參照2003年《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指的是醫院,診所,衛生所,療養院等醫療衛生機構,在從事醫療、診斷和其他相關醫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以是否引起傳染性毒性和其他危害性為原則。

一般而言,醫療廢棄物的分類是依據其性質來劃分的。可以分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等五大類。我們分別對這五大類進行一些瞭解。

感染性廢物是指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棄物。由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洩物汙染的廢棄品,實驗室產生的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等,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被廢棄的各種血液、血清,被使用的一次性醫療用品,以及一次性的醫療設備等。

病理性廢物是指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醫學試驗動物屍體。一般包括手術中產生的廢棄人體組織、病理切片後廢棄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

損傷性廢物是指能夠刺傷或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包括醫用手術刀、解剖刀、醫用針頭、縫合針等一些銳利醫療器具。

藥物性廢物是指過期、淘汰、變質或被汙染的廢棄藥品,包括廢棄的,如非處方類的藥品等常用的一般藥物、廢棄的疫苗、廢棄的遺傳性藥物、廢棄的血液製品等一些廢棄藥品。

最後一個類別是化學性廢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化學物品。包括廢棄的化學試劑、化學消毒劑、汞血壓計、汞溫度計等。

「荔枝微課」有毒的醫療垃圾為何越來越多……

02

醫療廢棄問題產生的原因

首先,它產生於讓大地接納人類廢棄物的這樣的一個傳統的認知。

大地很早就被人類視為接納廢棄物的場所,我們的祖先就將其產生的廢棄物扔到土裡,當廢棄物達到飽和時,就遷徙其居住地,讓大地消納廢棄物。在人們尚未意識到醫療廢棄物問題時,這類廢棄物總是和生活廢棄物混合堆放的。古代雖然也有隨意丟棄、傾倒醫療廢棄物的行為,但是很少產生醫療廢棄物汙染問題。大地很早就被賦予母親的角色,人類的生產生活均離不開這樣一個客觀條件。被排放到大地的廢棄物能夠在大地中通過擴散、分解等作用,降低汙染物質的危害程度,減少毒性。大地本身在特定的時期能夠保持平衡狀態,但當廢棄物組分發生變革、廢棄物數量超過大地所能接納能力時,廢棄物問題就會爆發。

其次,醫療廢棄問題也與塑料的發明和使用相關。

塑料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

到了20世紀才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已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有專家指出,埋在土裡的塑料如果被完全降解,實現無機礦化,可能需要200至300年的時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醫療廢棄物主要以可以降解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為主。之後,隨著其組分的變化,特別是塑料的發明及使用,使醫療廢棄物汙染問題日益凸顯。

在現代社會,塑料已經代替竹木等材質成為醫用包裝、醫用儀器領域的主流材料。就拿中國湖南醫療廢棄物組分的例子來分析,其中塑料佔比是56.66%,其他的組分,像橡膠、織物、紙類、竹木、玻璃、金屬等佔比大多是在10%。美國醫療廢棄物組分的調查,紙類佔比是50%,塑料佔比達到了30%。雖然不同地區醫療廢棄物所包含的組分不同,但是根據其主要的成分分析,醫療廢棄物主要是醫用塑料、橡膠、織物、玻璃、金屬等一些物質組成,塑料在其中佔了很大的比例。

再次,城市化和現代醫學的發展也是醫療廢棄物問題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雖然在農業社會也會產生廢棄物,但是廢棄物成為困擾是伴隨著城市的出現以及發展。相較於農業社會,廢棄物問題變成了城市化發展的一個側面。

隨著城市化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人向城市聚集,相對應的體現在醫療衛生領域方面,醫療衛生機構數目,隨著城市的逐漸擴大而逐年的增多。以中國統計數據為例,中國城市人口比例從1949年的10.6%,到2017年,城市人口占比已經達到了58.5%。

人口數量的增加,伴生著對醫療衛生機構的需求,醫療衛生體系更加集中於城市。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公佈的數據,截止到2017年六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總數已經達到了98.9萬。醫療衛生機構就醫的人次從2002年的21.45億次達到了2015年的77億人次,住院人數也從2002年的0.5億人次達到了2015年的2.21億人次。

相對應的,醫療廢棄物產生量也逐年增加,根據2017年《中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的調查,在2016年中,214個大中城市醫療廢棄物產生量為72.1萬噸,其中醫療廢棄物產生量最大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北京,廣州,成都,杭州等等。前十位城市的醫療廢棄物總量是23.3萬噸,佔全部信息發佈城市的32.3%。可以說,在現代醫學誕生之前,醫療機構數量並不多,產生的醫療廢棄物數量有限,大多數是能夠參與到生態循環系統鏈條之中的。二十世紀以來,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直接帶動了現代醫學體系的變革,出現了各種新的檢測醫療設備、化學合成藥物等。

最後,消費觀也是一個影響醫療廢棄物的重要因素。

醫療廢棄物源自人類與醫療衛生體系打交道的過程中。當消費成為一種習慣,耐用性就不再是產品最本質的需求了,一次性快速消費成為主流價值的理念。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已經成為社會的推動力。

「荔枝微課」有毒的醫療垃圾為何越來越多……

03

醫療垃圾對健康和對環境的危害

接下來就要重點探討一下醫療廢棄物對人類身體健康對和對環境汙染的問題。

醫療廢棄物中的細菌、病毒等物質含量是普通生活廢棄物的幾十甚至是上百上千倍,如果跟人類環境產生接觸,極易導致致癌性病變,對生殖系統、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等方面造成多種損害。

正如前面提到的,醫療廢棄物具有毒性、腐蝕性、反應性等一些危害特性。醫療廢棄物的處置不當,極易導致疾病傳染,對人體造成損傷,從而引發健康風險。

根據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注射時使用汙染的注射器造成了2100萬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佔所有感染的32%,同時造成了2000萬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佔新發感染的40%。

醫療廢棄物的危害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來討論。首先就是醫療廢棄物在焚燒中產生的飛灰、煙和廢水。

之前無毒先鋒何玲輝老師《解開垃圾焚燒的迷思》這一講裡面,詳細地講述了垃圾焚燒方面的內容。

焚燒是當前醫療廢棄物的一個主流的處置方式,焚燒爐中的灰渣,尤其是飛灰的毒性是最強的,飛灰包含的毒性與廢氣所包含的毒性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如果安裝了煙氣淨化裝置,排出廢氣中的有毒物質是會減少的,但是淨化裝置所過濾的有毒物質會轉移到焚燒灰渣或者是飛灰中去。幾乎所有焚燒廠都會對附近社區居民的健康和環境產生嚴重的威脅,即使是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焚燒爐也會排放出數千種的汙染物。對空氣和水產生汙染。焚燒爐在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多種對大氣汙染的物質,包括二氧化碳顆粒物、有氧化物、碳氧化物、鹽酸、一氧化氮、汞。鉻、鉛、二噁英類和呋喃類物質。

這裡主要提一下二噁英類和呋喃類物質。它們因具有潛在的毒性,對人體的危害極大,能夠對人體器官和系統造成損傷。二噁英一旦進入人體,因其自身的化學穩定性和極易被脂肪組織吸收的特性,會長久地在人體內蓄積。許多排放出來的毒素會進入人的食物源,並最終在食物源中富集,因此在食物鏈中依賴動植物的程度越高,二噁英聚積的成分越高。焚燒廠的工人和住在焚燒廠附近的居民暴露於二惡英類和其它汙染物質的風險也就越大。二噁英類是多種致癌物的混合體,比單種致癌物的致癌性大數千倍,人類如果短期的接觸到高劑量的二噁英,可能會對肝臟功能和皮膚造成損傷。如果長期的接觸這類物質,則會損傷人類的免疫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功能,導致高血脂、消化功能障礙、食慾減退、肌肉關節和運動功能改變、神經和內分泌的改變和衰竭綜合症等一些症狀。

根據2000年英國環境保護活動家拉爾夫·琳達針對全英國307座醫療廢棄物焚燒廠和一些其它的焚燒爐,就引發兒童癌症的物質排放進行了調查。這項調查表明,居住在焚燒爐五公里之內的孩子患白血病和癌症的患病率要比其他地區高兩倍。

1994年。美國環境保護署公佈了《二噁英重新評估報告》,對當時二噁英類的化合物在環境中的毒性、來源進行了一些總結,認為即使是暴露在二噁英環境中,也會使受實驗的動物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這一評估認為,二噁英可能會對人類健康或者是環境造成很大的公共衛生風險,並且指出醫療廢棄物焚燒爐是美國二噁英最大的一個產生源。

接下來要談一下隨意堆放或者是簡單填埋造成的汙染。

它會對水域造成危害,可以隨著地表直接進入河流,直接導致水質的惡化。醫療廢棄物中還有傳染性病菌,一旦落入水體,因為水的流動性,會導致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的蔓延。例如在1955年,印度某地區就遭受了病原體的汙染,該地區68%的人口因水源汙染而感染了甲型肝炎。

醫療廢棄物中的有毒物質會給水生生物帶來不利的影響,從而破壞當地的水域生態平衡。醫療廢棄物的隨意堆放和簡單填埋,也會對土壤造成影響,不但會佔用土地,而且如果其有害物質進入土壤,會在土壤中富集,被土壤吸收,從而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造成土壤的酸化鹼化。對大氣而言,醫療廢棄物在堆放的過程中,一些特性的有機物質會產生有害氣體,醫療廢棄物中包含的易揮發的有機物質會在堆放的過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由堆放的醫療廢棄物產生的粉塵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旦進入人體會危害到人類健康。

在中國,1990年以前中國的醫療廢棄物基本是混入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之前中國的醫療廢棄物問題並不突出,在非典爆發之前,只有像廣州、瀋陽等這樣的一些少數大型城市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進行了相應的規範。絕大多數城市和地區交由各個醫院單獨處置,一般情況下,大的醫院會搭臺,或者是在醫院後院集中焚燒處理,而小型的醫院診所直接將醫療廢棄物投入到生活廢棄物中,將其作為生活廢棄物處置。

2003年的非典造成了全球性的衛生危機,使人們對醫療廢棄物的危害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催生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頒佈實施,以應對突發性的衛生安全事件。

中國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起步較晚,各界對於醫療廢棄物危害性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模糊到明晰的過程。2002年11月16日,廣東省報告了首例非典病例,截止到2003年6月24號,中國26個省市區累計報告5326例,其中死亡348例。Sars病毒能在這麼短的時間造成如此大面積的傳播,與醫療廢棄物的管理不當有密切的關係,由此,醫療廢棄物引發的管理處置問題受到了各界的重視,醫療廢棄物安全處置問題被提到了中國政府的議事日程。在2003年非典過後,中國對醫療廢棄物處理處置問題高度重視。

在2003年6月16日,國務院頒佈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這個條例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中國對於醫療廢棄物管理方面的一個空白,是中國對醫療廢棄物管理具有統一實施性的一個法規。同時頒佈實行的還有《醫療廢物焚燒爐技術要求》、《醫療廢物轉運車技術要求》等。

「荔枝微課」有毒的醫療垃圾為何越來越多……

04

醫學化和過度醫療

最後談一下醫學化和過度醫療對醫療廢棄物問題的一些影響。眾所周知,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醫療廢棄物的數量幾乎是呈指數處理增長的。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的一個數據,1949年中國衛生機構的數目是3670個,到2015年,這一數字增長為98萬個。同時,1949年一共有8.5萬張床位,到2015年。增長為701萬。相對應的,醫療廢棄物的產生量,2007年中國醫療廢棄物產生量為45萬噸,到2016年,醫療廢棄物產生量為72萬噸。

醫療衛生機構就診人次與醫療廢棄物的產生直接相關,越來越多的醫療衛生機構的誕生,意味著產生醫療廢棄物的基數越來越大,醫療衛生機構規模的擴大,就診人數的增多,刺激著對醫療用品的需求。

製藥業和醫療器械製造業樂此不疲地擴大再生產,醫藥用品在增多,相對應的醫療廢棄物也隨之增多。就拿醫藥產業來說,2000年,中國製藥企業有3200家,到2015年企業數量增加為7116家。相關的醫療器具器械產品,2000年,醫療器械市場份額是180億元,到2017年,總規模發展為4942億元。

英國達特茅斯醫學院吉爾伯特烏爾奇指出,美國人培養了一種十分關注自身健康的思維模式,也就是說人們身體的內部隱患四伏,在這樣的一個思維模式之下,瞭解這些隱患的存在總是更好一些,因為發現了就可以採取相應的措施,並且並且越早了解越好,也就是人們篤信的越早診斷就意味著醫療服務越好,這種思維模式中其實蘊含著醫學化潛移默化的影響。醫學化它一種從疾病的角度把原來不屬於醫學的問題歸為醫學的管轄範圍,並且賦於醫學闡釋。

醫學化自上個世紀60年代被廣泛的應用到社會現象後,就引發了人們對醫學領域及其界限的一些思,影響至今。在當代生物醫學發展過程中,醫學的管理管轄範圍不斷的擴大,並且把健康也納入到了醫學的範圍,健康被商品化,需要從消費醫學商品和進行治療來實現,讓人們認為,健康是可以出售的。

販賣疾病就是這樣一個擴大疾病診斷界限,以提高公眾意識,擴大治療市場的一個術語。他通過使人們認知他們並不存在的疼痛,比方說將個人問題轉化為醫學,

將可以導致生病的風險當作醫學問題,將比較少見的疾病症狀擴大為大規模的一些問題,將較輕的病症是做重病徵兆。

那麼醫學化的極致影響,就誕生了過度醫療,相對於自古就存在的醫學化,過度醫療是伴隨著現代西方醫學而出現的。在當今已經是普遍的一些現象,他指的是超過疾病實際需要的一個診療活動,如過度治療、過度檢驗等,而且部分過度的治療行為對於疾病的治癒並沒有明顯的作用,甚至還會起到干預的影響。

過度治療使得接受的診療手段超出了疾病診療的實際需求,比方說不該住院的去住了院,不必要做的檢查去做了檢查,不必要進行的手術做了手術,不該用貴藥的用了貴藥,不該用貴耗材的用了貴耗材。

如喬納森等人做的一個調查,美國大約有一億長期服用各種藥物他們購買藥品的人均數量一直在世界佔居首位。而在所調查的生化檢查中,有將近八成是不必要的,另外將近一成的其他檢查存在不同程度的過度醫療現象。

這樣的一個現象源於現在醫學體系的建立,醫院規模的擴大和資本流通這樣的一些客觀的要求。

現在醫學體系建立之前,受診療方法的影響,醫學化的現象並不嚴重,更不用說過度醫療了,在18世紀中葉以前的醫學,主要依賴於對感官對象的症狀觀察,或者是以視覺、味覺、觸覺等一些感知手段。是一種對身體表徵現象的一個外部的觀察。

到了19世紀,隨著解剖學、化學等學科的發展,醫學主要是將身體進行分解。通過透視觀察身體內部來診斷,作為診治的依據,一系列的輔助工具被應用,比如顯微鏡、X光、CT等。現代醫學對身體各部分分而治之以及深度的入侵,催生了更多的診療需求,過度醫療現象也就隨著這些需求而來了。

早期的醫院並不像現在的醫院這樣向資本看齊,希臘的一個醫院叫做阿斯克雷匹,是最早的醫院,這之後,羅馬有了經醫院,那時候的醫院大多是由基督教捐資而建成的,主要是照顧那些社會上的流浪漢、棄嬰、乞兒等等,起著救濟和照料的作用,這種模式一直到十八十九世紀都沒有太大的改變,19世紀中葉開始,隨著工業革命以及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的發展,興起了一批診治疾病的工具設備,比方說在1896年X光被應用到醫院裡,1903年心電圖,1929年腦電圖等等,使當時的醫院功能進一步的擴大,從20世紀70年代起,興起了現代醫院。現代醫院繼續延續近代時期分科分診而治的模式,把醫院變成了一個集診療、教育、發展,科研、教學為一身的社會組織,更多的人被納入到醫療體系,為醫學化的擴大和過度醫療的興起創造了條件。

現在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成為了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現在醫院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過度醫療能夠使醫院利潤增加,填補國家財政補貼數額與支撐醫院生存與發展之間的財政空缺,從而使醫院能夠引進更多的精英人才、大型的診療設備、擴大醫院規模,而設備的保養、醫院維持日常的消耗也刺激著過度醫療的發展,也就是俗稱的以藥養醫、以械養醫,如按科室完成情況來進行工資和獎金的分配。科室通過增加診療項目、次數提高用藥劑量、檔次來完成任務。

那麼該怎樣對待醫學化和過度醫療呢。掌握一定的度是必要的,這也就是杜治政先生,強調的適度。就是說為病人提供有效、安全、便捷,耗費少的,醫療服務。誠然,這個度是很難把握的,諸如他所列舉出的適度醫療包含的六個要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療效是最好的,安全、痛苦小、便捷、經濟耗費少、即不過度也不不及,雖然在執行上有困難,但是作為診治時的原則來使用不無不可。這個度不僅適用於醫療衛生體系,問診就醫的人也可以拿過來用作為診療的一個指導。

那麼,在對待健康和疾病的關係上,應該認識到健康不僅是疾病的對立面,他還有另車個方面,也就是健康中國2030年規劃綱要中提到的一個大健康觀。綱要中將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認為健康應該是整體的全面的健康,也就是人的生理、心理、行為、社會、智力、道德、環境等諸方面的健康。大健康的認識,拓寬了人們對健康的一個學術的認知。從世界衛生組織的生理,心理,社會道德多要素認知,延伸到了全生命週期。包括健康體育、個體及群體健康、生活行為方式、環境健康的控制、健康產業、健康體育休閒等方面,在大健康這樣一個背景下,人們應更應該對健康建立一種清醒的認識,沒有疾病只是健康的一個方面,不應該以偏概全,認為沒有疾病就是等於健康。

鳴謝

感謝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德國)北京代表處對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無毒先鋒)化學品安全民間合作網絡建設項目的支持 。

「荔枝微課」有毒的醫療垃圾為何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