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踩到“地產雷”中誠信託的風控水準有點弱

近期,三盛宏業資金鍊斷裂陷入債務危機,董事長哭了,員工怒了,被牽扯的多家信託公司也著急了。

中誠信託就是其中一家。中誠信託日前發佈公告稱,因涉及交叉違約條款,已查封相關信託計劃抵押物,並宣佈該信託計劃提前結束,要求三盛宏業提前償還信託計劃貸款資金。

就抵押物是否足值以及進行處置的預期時間,11月7日下午,《國際金融報》記者以投資者名義撥打中誠信託客服電話,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告上是寫了已經查封抵押物,但查封后最新一步進展還沒有收到通知。目前還無法知曉抵押物大致何時能夠處理完畢。

中誠出手補救

“我是去年9月買的這個產品,明年9月份到期。到今年6月份還都是正常付息的,如果12月份沒有收到利息,該項目違約應該就坐實了。”11月6日,一位中誠信託三盛集團特定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下稱“信託計劃”)的投資者李林(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

記者獲得的一份推介材料顯示,該信託計劃抵押擔保為159套現房(舟山海景時代廣場153套、杭州西湖頤景園6套),評估價值為45699萬元,抵押率49.88%。在變現能力一欄特別提及,“抵押物分別坐落於舟山、杭州市區核心區位,且房產證分割單本證面積較小,正常銷售可作為信託還款來源,構成違約情況下,處置風險較小”。

又一次踩到“地产雷”中诚信托的风控水准有点弱

事實上,中誠信託已經採取了相關行動。在一份落款為10月31日的公告中,中誠信託表示,該信託計劃成立於2018年8月16日,信託資金總額為2.02億元,期限為30個月。因三盛集團在其他金融機構債務違約,已直接觸發信託計劃提前還款條件。受託人已以正式函件形式要求三盛集團提前償還信託計劃項下融資本息。

中誠信託方面表示,已取得北京市方圓公證處出具的強制執行證書,並已向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完成了對舟山市海景時代廣場項目145套商業現房,杭州市西湖區頤景園項目6套商業現房的查封,對上述抵押物的處置收益具有優先受償權。

記者注意到,抵押物中舟山海景時代廣場項目153套商業現房中已因正常銷售解押8套,剩餘145套,三盛集團已按中誠信託要求正常繳納解押保證金3832400元。

不過,李林告訴記者,還不知道賣出部分的具體面積,目前非常關注抵押物是否足值以及進行處置的預期時間要多久。

就投資者關心的問題,11月7日下午,記者以投資者名義撥打了中誠信託客服電話,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告上是寫了已查封抵押物,但查封后最新一步進展還沒有收到通知。目前還無法知曉抵押物大致何時能夠處理完畢。

“後續公司會積極履行作為管理人的職責,按照信託合同的約定對項目處置等信息及時進行披露。”該工作人員稱。

11月6日、7日,記者還多次撥打投資者方面提供的信託經理電話,但始終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風控又一次看走眼

據相關媒體報道,為三盛宏業提供了融資的信託公司除了中誠信託之外,還包括大業信託、光大信託、愛建信託。有分析指出,隨著三盛宏業陷入流動性危機,這些信託計劃到期後還能否如期兌付給投資者仍是一個未知數。

某三方代銷機構工作人員王華(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房地產商融資一般會以名下項目作為抵押物,不過違約的情況下,抵押物的處置、變現往往需要一段時間,還可能面臨折價。

“信託處於處置期、延期的項目越來越多。”王華對記者感慨道,現在很多情況是一家企業違約連帶著十幾家機構踩雷,其中不乏信託公司。

王華直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引來對信託公司風控的質疑。“不過在投資者無法獲得充足證據的時候,也無法輕易下論斷”。

李林告訴記者,該信託計劃由中誠信託進行主動管理,由多期組成,單期不超過24個月,資金用途是補充三盛集團生產、經營所需流動資金。

2019年10月下旬,三盛宏業的員工們發現所購買的公司定向理財沒有如期收到本息,各地員工來到上海總部討要說法,三盛宏業資金鍊問題隨之曝光。

記者在信託計劃推介材料中發現,中誠信託曾指出,從三盛集團債務結構來看,以其現有債務為基礎,2018年到期需償還的長期債務合計為71.83億元,存在一定的集中償還壓力,但鑑於其未來銷售主要以上海項目為主,預計未來隨著公司房地產佈局的優化及在建地產項目的逐步銷售,公司償還能力將有所增強。

中誠信託還稱,“從長期償債能力指標來看,考慮到公司土地儲備位置較好,在建項目整體銷售情況比較正常,未來項目收益和公司整體盈利較有保障,公司實際償債能力較強。”

管理責任“跑不掉”

“一般來說,如果信託產品運行正常的話,信息披露會相對公開一些,而一旦進入延期或者處置階段,信息披露範圍會非常小。”王華告訴記者,一般只限於客戶,有些情況下,因為處於敏感期,即使客戶去了解,工作人員往往也不好講什麼,可能只是公告出來的內容。

王華對記者進一步分析,各家信託公司做法也不盡相同,這還與每個項目處置的樂觀程度有關。如果項目情況比較樂觀,大概率沒什麼問題的話,信託公司方面可能會透露一些信息;相反如果自己都沒底,則無法透露。

一位不願具名的信託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相比前兩年,信託公司被曝延期、逾期的產品越來越多。而現在離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僅近一年時間,該新規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打破剛兌。如果信託公司用自己的錢去剛兌是會被罰的,對業務影響太大。

“現階段信託公司除了積極的打官司討債之外,也有采用信託受益權轉讓辦法的,但投資者一般都不買賬。”該人士補充道,投資者方面也幾乎沒啥辦法。

不過,王華告訴記者,雖然打破剛兌,但相關項目信託公司畢竟還在管,這個管理的責任是跑不掉的。

並非首次踩“地產雷”

官網信息顯示,中誠信託成立於1995年11月,前身是中煤信託。2010年完成增資擴股,註冊資本24.57億元。

業績方面,天眼查信息顯示,2016年到2018年,中誠信託分別實現營收21.01億元、22.64億元和24.82億元;淨利潤11.87億元、13.55億元和11.9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翻閱年報發現,信託資產分佈與運用這一塊,中誠信託2017年房地產投向佔比13.21%,而2018年佔比則高達30.57%。

此外,記者注意到,重慶典雅地產在2018年暴雷,牽涉多家信託公司,中誠信託也在其中,事關地產債務糾紛,及其引發的抵押物產權糾紛。

而今年以來,信託風險加速暴露,其中房地產信託頻頻遭遇兌付危機。與此同時,監管態勢趨嚴。

7月份以來,在地產業務方面,信託公司受到窗口指導、餘額管控、定期報備等一系列“接力式”監管。同時,今年以來,亦有多家信託公司因為房地產相關業務被罰。

業內人士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在房地產業務方面較為激進的信託公司來說,業績方面或受影響。其中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