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進出口業務員這些知識概念和術語必須牢牢掌握並能熟練應用
集裝箱運輸又稱貨櫃運輸,英文為CONTAINER TRANSPORT.
一.集裝箱的特點:
1)全程運輸中在不接觸或移動集裝箱內貨物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集裝箱從一個運輸工具到另一個運輸工具的轉換,方便,快件,安全,省時,省力,節省費用。
2)可以實現貨物的“門到門”交貨,貨物從發貨人的工廠或者倉庫裝箱後,經由海陸不同方式運輸方式,無須開箱倒載和檢驗,一直運輸到收貨人的工廠或倉庫。實現門到門運輸。
3)一般由承運人負責全程運輸。
二。集裝箱的種類:
1)按所裝貨物種類分為:雜貨集裝箱,散貨集裝箱,牲畜集裝箱,液體集裝箱,冷藏箱。
2)按結構分類,有摺疊式集裝箱,固定式集裝箱。在固定式集裝箱中還分為密閉集裝箱,開頂集裝箱,板架集裝箱,臺架式集裝箱,平臺式集裝箱,通風集裝箱。
3)計算集裝箱箱數的換算單位是20 英尺換算單位(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S,簡稱TEU)就是把20英尺集裝箱作為一個計算單位。40尺集裝箱作為兩個計算單位。
20英尺集裝箱內部有效裝載尺寸是:5.69米 X 2.13米 X 2.18米。
40英尺集裝箱內部有效裝載尺寸是:11.8米 X 2.13米 X 2.18米。
三:集裝箱貨物的裝箱方式:
集裝箱貨物可以採用整箱和拼箱兩種裝箱方式。
1)整箱:FULL CONTAINER LOAD, 簡稱 FCL,是由發貨人負責裝箱,計數,並加鉛封的貨運方式。
2)拼箱:LESS THAN CONTAINER LOAD,簡稱LCL。是指裝不滿一整箱的小票貨物,由承運人分別攬貨並在集裝箱貨運站或內陸站集中,而後將兩票或兩票以上的貨物拼裝在一個集裝箱內的運輸方式。
四:集裝箱的交接方式:
整箱貨和拼箱貨在船貨雙方之間的交接方式有:
1)整箱交,整箱接 FCL-FCL;
2) 拼箱交,拆箱接 LCL-LCL;
3) 整箱交,拆箱接 FCL-LCL;
4) 拼箱交,整箱接 LCL-FCL;
在這四種交接方式下,集裝箱貨物的交接地點有以下九種:
1)門到門 DOOR TO DOOR:由發貨人負責裝載的集裝箱,在其倉庫或工廠交承運人驗收後,由承運人負責全程運輸,直到收貨人的倉庫或工廠交箱為止。這種全程運輸方式稱為“門到門”運輸。
2)門到場 DOOR TO CY:有發貨人倉庫或工廠裝箱運輸到目的地或者卸貨港的集裝箱裝卸區堆場。CY 就是CONTAINER YARD的簡寫。
3)門到站 DOOR TO CFS:由發貨人倉庫或工廠裝箱運輸到目的地或卸貨港的集裝箱貨運站。CFS是 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的簡稱。
4)場到門 CY TO DOOR:由起運地或裝箱港的集裝箱裝卸區堆場至收貨人的倉庫或工廠。
5)場到場 CY TO CY:由起運地或裝箱港的集裝箱裝卸區堆場至目的地 或卸貨港的集裝箱堆場。
6)場到站CY TO CFS:由起運地或裝箱港的集裝箱裝卸區堆場至目的地或卸貨港的集裝箱貨運站。
7)站到門 CFS TO DOOR:由起運地或裝箱港的集裝箱貨運站至收貨人的貨倉或工廠。
8)站到場 CFS TO CY:由起運地或裝箱港的集裝箱貨運站至目的地或卸貨港的集裝箱裝卸區堆場。
9)到站 CFS TO CFS:由起運地或裝箱港的集裝箱貨運站至目的地或卸貨港的集裝箱貨運站。
一般情況下,在發貨人工廠或倉庫交貨和在集裝箱堆場交貨的都是採用裝箱貨的方式,而拼箱都是在集裝箱運輸站完成的。
因此,整箱貨 FCL-FCL方式下對應的集裝箱交接地點有 DOOR TO DOOR. CY TO CY, DOOR TO CY, CY TO DOOR;
在拼箱貨 LCL-LCL方式下對應的交接地點是 CFS-CFS;
在FCL-LCL方式下對應 DOOR TO CFS, CY-CFS的交接地點;
在LCL-FCL 對應 CFS TO CY, CFS TO DOOR的交接地點。
五:集裝箱運輸涉及到的單證:
進出口的集裝箱運輸過程涉及到的主要貨運單證有:
1)訂艙單:是承運人或其代理在接受發貨人或貨物託運人的訂艙時,根據發貨人口頭或書面申請託運貨物的情況據以安排集裝箱貨物運輸而制定的單證,該單證一經承運人確認,便作為承運人和託運人雙方訂艙的憑證。
2)裝箱單:是詳細記載集裝箱和貨物名稱,數量等內容的單據,每個載貨的集裝箱都要根據已經裝箱的貨物製作此單據。
3)場站收據(碼頭收據/港站收據):是已經託運貨物的證明,一般由發貨人或其代理人根據公司已制定的格式填制並跟貨物一起運至集裝箱碼頭堆場,由接受貨物人在收據上簽字後交還給發貨人。
4)提單BILL OF LADING 簡稱 B/L。集裝箱提單憑場站收據換取,是一張收貨待運提單,大多數情況下,船公司根據發貨人的要求,在提單上填注具體的裝船日期和船名後,該收貨待運提單也就有了一般提單的性質。
閱讀更多 功夫外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