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塑料大棚黃瓜一大茬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針對目前大興區黃瓜栽培還停留在傳統的春秋兩茬的種植模式,缺乏先進的黃瓜栽培管理經驗,沒有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現狀,對大興高產栽培示範戶朱永龍大棚一大茬黃瓜栽培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即大棚採用地膜、小拱棚、棉被、二道幕、大棚膜5層覆蓋,提高棚內溫度,比一般春大棚提前15 d左右定植,比其他春大棚黃瓜提前20~25 d採收,每667 m2一大茬黃瓜產量最高可達18621 kg,產值39717元,效益可觀。希望可以為廣大黃瓜種植戶提供參考。

大興區塑料大棚黃瓜一大茬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黃瓜目前為大興區設施果類蔬菜主栽品種之一,多以春秋大棚兩茬種植為主,但由於缺乏先進的黃瓜栽培管理經驗,沒有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大興區榆垡鎮小黃垡村朱永龍2008年開始嘗試大棚一大茬黃瓜栽培,目前大棚一大茬黃瓜栽培667 m2產量最高可達18621 kg,產值39717元,效益可觀。現對大棚一大茬黃瓜栽培經驗進行總結提煉,以期為廣大黃瓜種植戶提供參考。

1 品種選擇

大棚一大茬黃瓜種植接穗宜選用連續坐果能力強、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砧木選用抗病、根系發達、耐低溫、脫蠟粉的品種。2103年示範田接穗選用的品種為寒秀3-6,砧木選用品種為日本青秀。

2 播種育苗

大興區塑料大棚黃瓜一大茬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1月10日先播種砧木,3 d後播接穗,10~12 d後砧木第1片真葉展開,接穗真葉剛剛露頭時是嫁接最佳時期。嫁接採用貼接法,嫁接後放入小拱棚,噴施多菌靈,遮蓋遮陽網,溼度保持在95%以上,3 d後逐漸見光透氣,1周後轉入正常管理,按照每667 m2定植3000株左右苗量育苗,播種量要略多於實際定植數量,苗齡在45~50 d,黃瓜苗達到4葉1心時低溫煉苗1周可進行定植。

3 定植前準備

大興區塑料大棚黃瓜一大茬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由於提早定植,扣棚在2012年11月底進行。提前上大棚膜有利於開春土壤增溫化凍;開溝打畦前清潔棚室內雜物,土壤深翻;採用百菌清等殺菌藥劑進行悶棚處理,將棚架、棚膜、支架等表面進行消毒處理,殺滅蟲卵及病原菌;開溝後施入充分發酵雞糞作底肥,底肥每667 m2施用20 m3[1],施入1334 m2(兩畝地)玉米秸稈(粉碎)、磷酸二銨50 kg、鉀肥25 kg、香湘餅100 kg。然後起壟做小高畦,覆蓋地膜,棚膜下懸掛二道幕,準備竹拱架、棉氈及小拱棚膜。最後在定植前對定植苗進行1次病蟲害防治,確保定植苗無病蟲。澆足底水,為確保地溫,定植時可點水或不澆水定植。示範田於2013年2月26日完成定植。

4 定植後管理

大興區塑料大棚黃瓜一大茬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4.1 溫度管理

黃瓜喜溫,白天適宜溫度32℃,夜間適宜溫度18℃,春大棚提早定植主要克服低溫寡照對黃瓜的影響。

由於定植早,前期不需經常開風通風,可在晴天溫度升至35℃時適量放風1~2 h。室外夜溫在零下5℃時,棚室內多層覆蓋下,小拱棚內溫度早晨溫度在10℃以上。3月15至20日,黃瓜上架後如棚室溫度過低,凌晨溫度最低時可使用燃燒塊,每667 m2一次使用8~10塊,可提高棚溫4~5℃。要時刻關注棚內溫度,及時進行溫度調節,防止低溫對幼苗造成傷害。

4.2 溼度管理

生產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栽培模式控制溼度,在沒有滴灌情況下,可採用凹壟畦進行膜下暗灌或隔行澆水的辦法降低棚室溼度,天氣晴好時可適當通風散溼,噴藥也應選在晴好天氣上午進行。如天氣持續陰霾,可選擇煙劑代替噴藥。及時進行中耕鬆土,4月下旬後應經常進行中耕鬆土。

4.3 吊繩與整枝

3月中旬進行吊繩,每行黃瓜上方南北拉鋼絲一條,將吊繩一端拴在鋼絲上,另一端用黃瓜專用落蔓夾將植株與吊繩夾牢即可。隨著植株的生長,去掉下部老殘病葉、黃瓜須、畸形瓜及雄花,進行落秧操作。

4.4 開花期管理

黃瓜上架後結瓜初期,應加強肥水管理,可根據瓜秧長勢,確定留瓜條數,一般以每株3~4條瓜為宜,及時清除畸形瓜、雄花及卷鬚。

4.5 肥水管理

前期底水澆足,待根瓜坐住後澆小水1次,隨著溫度的升高,根據5月中旬後天氣每週澆水1次,水水帶肥,進入7月份後進行1次深耕,深度約為20 cm,增施有機肥,此期間管理主要為促秧、控瓜。

4.6 病蟲害防治

經調查,黃瓜全生育期病害主要有霜黴病、角斑病等,害蟲主要有蚜蟲、白粉蝨、斑潛蠅、紅蜘蛛等[2],前期以霜黴病、白粉病為主,後期主要防治靶斑病,病蟲害防治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小黃垡大棚一大茬黃瓜全生育期藥劑防治大約6次,主要以防治霜黴病、白粉病為主。

5 關鍵技術總結

大興區塑料大棚黃瓜一大茬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5.1 多層覆蓋技術

為了提前黃瓜上市時間,採用多層覆蓋技術進行提早定植,可搶佔3-4月市場。示範戶採用5層覆蓋技術,即棚膜、二道幕、棉氈、小拱棚、地膜,定植後每晚閉合二道幕,覆蓋小拱棚膜及棉氈,確保夜間小拱棚內溫度在12℃左右,相比普通春大棚黃瓜定植提前20~30 d左右。

5.2 秸稈使用技術

由於提早定植,地溫過低不利於黃瓜根系發育,將秸稈粉碎摻入雞糞後高溫發酵,開溝後將發酵後的秸稈雞糞施入,覆土10~20 cm後起小高畦,可有效提高地溫,並增加土壤透氣性,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增高,提高成品瓜品質。

5.3 嫁接技術

待砧木1片真葉展開,接穗真葉剛露頭時進行嫁接,嫁接採用貼接法,將砧木子葉斜切45°,切面保持在0.5 cm,然後將接穗生長點下1.5 cm處同樣斜切45°,切面0.5 cm,用嫁接夾將砧木接穗固定,放入事先準備的小拱棚中,覆蓋遮陽網,溼度保持在95%以上,3 d後逐漸見光透氣,1周後去除嫁接夾進入正常管理。嫁接技術的應用可有效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砧木根系發達,吸水吸肥及抗低溫能力強,強大的根系可滿足長季節栽培植株營養需求,從而實現豐產。

本文摘自龍源期刊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