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種下一步,吳聲提了這3個關鍵詞

新物種下一步,吳聲提了這3個關鍵詞

11月2日,《哈佛商業評論》中國年會·2019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新變局 新生態 新紅利」。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受邀出席「新商業甦對話」環節並發表演講,題為《年輕商業時代 新物種的下一步》。

圍繞新物種從2017到2019的「潛移默化」,吳聲表示「這個時代的新物種是長出來的」,年輕商業時代新物種進化新生態,「新機器、全場景和可持續」可以構成思考其「湧現」的關鍵邏輯。

演講 |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 吳聲

01

新物種完成驚險一躍,從來九死一生。

今天《哈佛商業評論》中國年會談論「新變局、新生態、新紅利」,因為基因層面發生的地理「隔離」,讓許多「老物種」重新理解新的生存和生態環境。變局可以導致恐龍滅絕,也會誕生新的「小強」。關鍵在於新生態中,有多少所謂適者生存能被定義為「可持續」,又有多少新的紅利是「其興也勃」。

我們相信新物種無往而不利,也慣看太多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要回歸商業的原態,迴歸可持續這個知易行難的名詞。

簡單清晰去判別商業模式的新物種形態,本質上有3個標準:第一,有沒有致力推動社會整體能耗降低;第二,有沒有釋放商業時代應有的社會觀念善意;第三,創造的增量價值本身有沒有解決真實具體的最小問題。

新物種下一步,吳聲提了這3個關鍵詞


這個時代的新物種,是「長」出來的。

對於「長」,要理解它的漫長枯燥並富有耐心,要理解生態和系統性要素,如何創新決勝為系統性能力。很多時候「看不懂」不是因為「不熟悉」,而恰恰是忽略「熟悉」所長出來的,不一樣的東西。



02

回看既往,2017的新物種被認為史無前例、氣勢洶洶,新秩序的重新定義,正所謂「一切皆有可能」。那些沒有被互聯網流量清洗,沒有被數字化改造的所有場景,蘊含勃勃生機。

但到2018年又可以略微感到,很多模式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朝夕之功。看到的每一種艱難,似乎都超出預期和想象。甚至可以說,在範式重塑的過程中,關於模式驅動的思考可能過於簡易或奢侈。我們應該更加深刻地看到,一個模式有沒有更好的技術支撐,產品維度是否可以被反覆探討琢磨,以及創始人的認知升級並非「膨脹」而是「共生」。

可以進一步思考,新物種在2019的進化,到底帶來更少還是更多。

它們經歷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是山。不得不迴歸到樸素尋常的價值評估,不得不去理解用戶關係的功到自然成,不得不思考產品迭代並非概念和宣傳,而在於真正能夠在高頻交互中形成剛需不斷被滿足,痛點不斷被髮掘又被解決的新品類開創。

我們思考變化並非對生態本身有何種期許,而在於每個個體的認知開始被重新定義。數字商業的原住民正在起草新的規則。「從小切口到小接口」,以人為中心的接口思維本質是什麼?是一種共生,互為平臺和生態,協力解決最為具體重要的問題。

新物種下一步,吳聲提了這3個關鍵詞


「多場景湧現新場景」,場景的聚合會湧現新的場景,我們看到大量社區、空間的活化和更新,新的基於技術的應用場景催生新商業模式和消費品牌。你發現一夜之間完美日記成為爆款,不出長沙一步的茶顏悅色位列第一財經「金字招牌」。「從協作雲到雲協作」,新物種的迭代變化基於更為強大的雲協作生態中,新的可能性因為價值確定性而具有獨特的機會。我們把這種變化本身稱之為「湧現」。

03

毫無疑問,當我們談論「湧現」,可以基於對「年輕商業」的幾個新看法。

第一點是「新機器」。如果在線化、數字化、透明化是產業轉型的大勢所趨,如果數字孿生和製造協同成為組織變革的引擎,還有什麼陌生的場景是今天需要去重新理解的?能否讓教育的獲客成本更低,讓醫療輔助診斷能力提升,都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商業機會。

新物種下一步,吳聲提了這3個關鍵詞


許多資源長期被浪費,機器本身的功能長期被揮霍——它們之間沒有溝通、沒有協作,沒有算法驅動和協同網絡形成新的精益求精。前面把「能否降低社會整體功耗」作為新物種價值的第一個標準,那麼首先要提的就是「新機器」。

類似遠景智能風機等等,許多長期忽略的存在,卻是無法忽視的場景。如何讓機器更協同共生,形成能源層面的智慧化、樓宇物聯層面的高效率——讓每一個顆粒度場景都能夠被精準對待。

第二點是「全場景」。新物種長成不認識的樣子,可能是它已經表現為某個生活場景的全方位伴隨。我們要真正思考,「全場景」意味著一種真實匹配和精準分發嗎,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更具效率的表現嗎?如果無法回答,可能就面臨自身與公司組織能耗和社會整體能耗的不匹配。

我們已經不滿足於談論MUJI,作為「不多餘」的場景解決方案,讓生活方式與認知迭代同頻共振。我們也思考美團點評和阿里本地生活,作為生活服務網絡和作為社會基礎設施,肯定進化了完全不一樣的協同。

第三點是「可持續」。有一部德國電影《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但如果能形成真實善意的社會基礎設施,免於更多資源浪費與消耗,這就是一個優秀的商業模式。

新物種下一步,吳聲提了這3個關鍵詞


我把這樣的商業模式稱為「可持續」。這種可持續既關乎商業道德、消費者洞察,也關乎資源和環境友好性。不論是Inditex等品牌的材料循環設計推動,還是XINTIANDI為代表的建築空間的更新活化,我們越來越不需要崇拜作品,而是要讓日常成為真實可感受和呼吸的產品。

如果你去倫敦看燈光點亮的泰晤士河,新媒體藝術家里奧·維拉瑞爾期待運用LED裝置復活「莫奈的倫敦」。這種在地化,讓你更加深入理解此時此刻,更好探索從哪出發又會到哪去。

新物種下一步,吳聲提了這3個關鍵詞

所有人談論極地探險,不是北極熊的危險,而是關乎生存的「塑料雪」,當「雪花」漫天時,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這是我們看見的這個時代的本質——新物種的湧現,發生在場景的每一個作業環節和效率縫隙,然而它必將指向於觀念的緩慢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