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是战国初期霸主,拥有强悍的魏武卒,为何却在30年内彻底衰败

魏国是战国初期霸主,拥有强悍的魏武卒,为何却在30年内彻底衰败

梁启超

对魏国的衰落,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曾对魏武侯和魏惠王的失国之策有过极其精辟的评论,“盖吴起去后,不二十年而秦尽复其河西故地;不三十年而魏河西且入秦矣,此魏之失计以也。文候政策,常欲结三晋同盟以相保而自固,盖魏地横亘赵韩之中,魏睦二国,二国自不能越魏以相残。武侯初立即改行其道,纳赵公子朝之叛,而与之袭赵。自是三晋睽涣,迭寻干戈,以为秦资,此魏之失计二也。魏公叔痤疾革,劝惠王举国以听商鞅,否则杀之,惠王以为老悖,既不能用商鞅,而纵之入秦。鞅以习于魏故,既相秦,则首以全力图魏,此魏之失计三也。魏西有秦,东有齐,北有赵,南有韩楚,其地华离绣错于列强之间,四面及心腹皆受敌。古战国诸国皆可战,惟韩魏最不可战,狃于强盛,不戢其武,致四邻汹汹自危,环起而攻之为难,此魏之失计四也。”

魏国是战国初期霸主,拥有强悍的魏武卒,为何却在30年内彻底衰败

魏国初霸,收河西,灭中山,退楚国,联赵韩。

魏国称霸中原的时间前后共计50年,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54年。魏国之强大发韧于国君礼贤下士,从谏如流。如魏文候攻灭中山后曾将其地封给其子魏击。但后来魏文候就此事询问臣子任座时,任座却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此非仁君作为。文候大怒,迁怒任座。待他退出后,其重臣翟璜入见,极力称赞文候乃仁君。文候问为何,翟璜答,“君仁则臣直,向着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随后,魏文候既召回任座,待之以上宾之礼。此乃魏文候从谏如流的典型例子,由此可见魏文候开阔的心胸具备了霸主的首要素质。其次,敢于任人改革,如魏文候时期的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鼓励农业生产,使国家常常保持充足的战略储备。可以说,李悝变法不仅奠定了魏国强大的基础,还为后世法家提供了一条改革成例,商鞅变法亦借鉴了其思路。

魏国是战国初期霸主,拥有强悍的魏武卒,为何却在30年内彻底衰败

商鞅变法之徙木立信

经过数年发展,魏国具备了扩张的实力。为了增强力量,魏文候联络了同出一脉的赵国和韩国一起合力对外发展。可以说,魏国发展最好的时期,即是赵魏韩三国同盟最坚固的时候。到了魏文候之子魏武侯继位后,他先自毁长城逼走吴起,然后趁赵国内乱插足其内政,随后又与韩国交兵,完全摧毁了魏文候时代苦心孤诣维持的军事联盟。

魏国是战国初期霸主,拥有强悍的魏武卒,为何却在30年内彻底衰败

魏国霸业衰落:河西之地丢失,中山复国,韩赵散盟,齐国西进,楚国北侵。

当时,齐国已经完成田氏代齐,秦献公也将都城将雍城迁到了栎阳,而楚悼王也在吴起的帮助下搞起了变法。于是,魏国渐渐陷入了四面皆敌的境地。不过,魏国百足之虫,其武力并未亏损,但是公元前371年的一场内乱却使魏国再度伤了元气。虽然魏惠王最终继位了,但他恼恨赵韩两国插手魏国内政,遂先后与赵国、韩国构兵。此外,随着齐国向西方发展,魏国与齐国的矛盾开始越发显现,并引发了观津之战。与此同时,西方秦国也开始了收复河西的战争,自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54年,秦国先后和魏军进行了六次大战,魏军败多胜少,折损了许多精锐部队。由此可见,此时的魏国四面树敌,即使没有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其衰败也是不可避免的。

魏国是战国初期霸主,拥有强悍的魏武卒,为何却在30年内彻底衰败

魏武卒

魏武卒选拔标准:“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释意:士兵披上三层重甲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3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

注:以下为史书记载的魏国对外战争,自魏武侯—魏惠王。可以看到,魏国在16年的时间里,几乎年年对外作战。如此穷兵黩武,岂能不败?

魏国是战国初期霸主,拥有强悍的魏武卒,为何却在30年内彻底衰败

《史记》

公元前384年,齐侵魏禀丘,赵救魏,大败齐人。

公元前383年,魏败赵师于兔台。

公元前382年,齐魏为卫攻赵,取刚平,攻中牟。

公元前381年,赵借兵於楚伐魏,战于州,取梁门,取棘蒲。

公元前380年,秦、魏攻韩,楚、赵救之。

公元前380年,魏、韩、赵伐齐救燕,至桑丘。

公元前379年,赵拔魏黄城。

公元前378年,狄败魏师于浍。

公元前378年,齐伐燕,魏、韩、赵救之伐齐,至灵丘。

公元前376年,魏、韩、赵共分晋地。

公元前375年,魏取楚榆关,韩灭郑。

公元前373年,魏伐齐,至博陵。

公元前372年,魏败赵师于北蔺。

公元前371年,魏伐楚,取鲁阳。

公元前370年,魏败赵师于怀。

公元前369年,韩懿侯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不合而退。魏败韩于马陵。魏败赵师于陶。

公元前368年,齐伐魏,魏惠王献观津以和解。

公元前384年,齐侵魏禀丘,赵救魏,大败齐人。

公元前383年,魏败赵师于兔台。

公元前382年,齐魏为卫攻赵,取刚平,攻中牟。

公元前381年,赵借兵於楚伐魏,战于州,取梁门,取棘蒲。

公元前380年,秦、魏攻韩,楚、赵救之。

公元前380年,魏、韩、赵伐齐救燕,至桑丘。

公元前379年,赵拔魏黄城。

公元前378年,狄败魏师于浍。

公元前378年,齐伐燕,魏、韩、赵救之伐齐,至灵丘。

公元前376年,魏、韩、赵共分晋地。

公元前375年,魏取楚榆关,韩灭郑。

公元前373年,魏伐齐,至博陵。

公元前372年,魏败赵师于北蔺。

公元前371年,魏伐楚,取鲁阳。

公元前370年,魏败赵师于怀。

公元前369年,韩懿侯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不合而退。魏败韩于马陵。魏败赵师于陶。

公元前368年,齐伐魏,魏惠王献观津以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