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寒冬之下創投基金繼續升級:投後管理服務的常態和產業化

投資中的“管”——也就是項目投後管理,它的升級同樣至關重要。

在基金的“募投管退”全流程中,投後管理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事實上,它扮演了重要的“中場”和“後衛”角色。投資不是1+1=2的生意。通常一輪融資,不管你融到多少錢,基本上都會在一兩年內消耗掉,好的投後管理比拿融資更有戰略價值。

楊守彬現在思考一個略帶悖論的複合前提:投資人對一個項目的成功其實起不了決定性作用,但是同時也有很大作用,作為投資人你得把自己對項目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換而言之,投資人對項目,不管不行,但是項目光指望投資人管,那也不行。


行業寒冬之下創投基金繼續升級:投後管理服務的常態和產業化

楊守彬,最新自稱“楊升級”。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天使聯合會會長、深圳市科技創業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硅谷高科技創業協會大會聯合主席、未來企業傢俱樂部發起人、常務副理事長。

行業寒冬之下創投基金繼續升級:投後管理服務的常態和產業化

陸新之,財經科技新知新媒體矩陣創始人、知名商業觀察家、行業透視公司分析專家、投資理財實戰達人。

總體來看,投後管理階段包括以下五項工作:

1、戰略制定

2、運營監控與評估

3、增值服務

4、調整與退出

5、績效管理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裡每一項的挑戰都不小。

現實之中,更多時候是,當投資人投資的項目多了,所謂的項目投後管理就變得複雜,一是管不過來,二是你管得不夠深。

那麼在投後管理上怎麼升級?

對此,楊守彬是這樣理解的——“春光裡以投資為核心,但不僅僅是投資,我們整個產業創業服務的系統是對創業賦能,為產業加速。實際上我本身就有這些業務,所以我做這些業務的過程當中就把管理也做了。可以說,我們不刻意管理,只要你在這個體系裡是就可以自然被管理。如果只是做投資,你去構建一個投後管理和投後服務體系,其實你基本上無法運作好,也無法管理好。

行業寒冬之下創投基金繼續升級:投後管理服務的常態和產業化

我們春光裡本身就有完善的投後服務系統,而且我這些服務的產品提供方本身也是創業項目,可以形成一整套有序完整有機的聯合體系。春光裡把投資機構的投後服務拉伸出來,變成一個社會化的、商業化的一個服務能力,這個系統已經可以持續擴展有機和分佈。簡單來說,我們在服務於幾千家企業的時候,就順帶把我們投資的這一兩百家企業服務了。”

事實上,在春光裡集團這種強大投後管理服務能力背景下,很多項目的具體事情就不用特別刻意去安排也能取得成效。楊守彬舉例說:“例如給創業企業對接個資源,可以通過我們的峰會、大賽與培訓課程,邀請一些知名的企業家、成功的企業家和投資人給大家上課,分享等活動獲得。就是在這種不斷地溝通中碰撞中,對接資源這樣的事情可能很快就完成了,不用單獨打電話約人面談,單單去為了對接資源而對接。”

行業寒冬之下創投基金繼續升級:投後管理服務的常態和產業化

這和過去的投後“管理”性質很不一樣,楊守彬們把投後管理和投入服務常態化、產業化去做,在這種自然的“管理”中,他們的被投企業就能感受到他們強大的服務能力。“我們在服務的過程當中,發現問題立刻解決問題,同時就把企業的管理服務給做了,這就是投資管理的升級。”楊守彬對此相當自豪。

投後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其實,建立這樣一個體系非常難,說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建成的很少。楊守彬對此也很滿意:“我在中國創投圈裡,對於‘產·創·投·研·學·群’,可以說是為數不多都懂的人,而且我本身過去也是中國創業培訓投資人開創者之一。所以,我才有這樣的能力,或者才有這樣的意識,去建設起這樣一個投後服務管理體系。對我而言,有這樣的基礎和生長能力要比別人從頭坐起要容易得多。”

行業寒冬之下創投基金繼續升級:投後管理服務的常態和產業化

“在我看來,做任何事,要先有意識再有行為才有結果。我做投資和創業服務這些年,我很早就能意識做這樣一件事情,如今我們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創業和產業的服務平臺,同時反向來服務背書創業企業,真正做到了為創業賦能,為產業加速的作用,這就是投資管理中大大的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