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來訪,大家都跪下了,海瑞:我為什麼要跪?

御史來訪,大家都跪下了,海瑞:我為什麼要跪?

御史來訪,大家都跪下了,海瑞:我為什麼要跪?

在明代想要出名絕非易事,得到好名聲更難,做官是此事的最佳途徑,不僅可以得到權位利益,如果運氣好還可能名留青史或者遺臭萬年。

當官的主要渠道就是科考,通過國家正規考試才能當官,考試一般分四個等級,分別是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通過童生考試的叫做秀才,別以為這個考試那麼簡單,有的人考了一輩子也就是個秀才。

考中了秀才才能參加鄉試,鄉試通過就成了舉人。通過會試、殿試後才可以說真正可以做官了,通過殿試後分三類,分別是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有三人,是狀元、榜眼、探花。

御史來訪,大家都跪下了,海瑞:我為什麼要跪?

如果能成為一甲或者二甲,那大都前程遠大,甚至能入閣為相。大明人才濟濟,競爭激烈,想要一舉中第很困難,除非天賦極高,比如徐階、張居正等人。還有另闢蹊徑的,比如張璁。除此之外,海瑞先生則是個特例,他的名譽來自其剛正不阿的秉性、一心為國的忠心。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海瑞在年幼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撫養他長大成人,母親謝氏性格剛烈,對海瑞影響很大。在小的時候海母就教育海瑞做人要正直、要懲惡揚善、對就是對錯就錯,從此海瑞執拗、偏激的性格也逐漸養成。

海瑞讀書很用功,也被告知要認真參加科考,當官後報效國家。海瑞腦子並不笨,只是太過一根筋。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了鄉試,以一篇《治黎策》中了舉人。

中了舉人後海瑞當然繼續努力,參加會試,而這次考試海瑞名落孫山。在嘉靖三十三年,海瑞第二次參加會試,再次落榜。此時的海瑞已經40歲了,在現代都已經過了奮鬥的黃金時間,可見年齡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問題。

御史來訪,大家都跪下了,海瑞:我為什麼要跪?

左思右想下,海瑞決定不考了。在明代考中舉人也是可以做官的,只不過有的時候需要等一段日子,有官職空缺後才能任職。海瑞運氣不錯,沒有幾個月就等到一個職位,福建南平縣的教諭。

史料記載"識者壯之。署南平教諭。"

教諭大致就是南平縣教育局的官員兼老師,級別很低。海瑞很快走馬上任,開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海瑞到任後看到學生學習鬆散,老師也有不稱職的,便開始嚴格管理,設置了相應的考勤制度,完善了相應規範,果然使得教育工作井然有序、煥然一新。

要說海瑞跟高水平的學士沒法比,但教育普通學生那是綽綽有餘的,按照現代的程度,最起碼教授級別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很快海瑞的特點就顯現出來了,那就是不會妥協、是非分明、剛正不阿。一次中央御史來地方視察工作,各地巡按御史在中央算不上什麼高官,但到了地方可不一樣。得罪了御史,一份奏摺就能讓你丟官罷職,甚至丟掉性命。

御史來訪,大家都跪下了,海瑞:我為什麼要跪?

在貪腐橫行的嘉靖年間,下地方的御史更是油水很高的官職,到了地方那是好吃、好喝、好招待,走的時候還要送錢、送美女、送禮等等。不知怎的這位御史大人走到了南平縣,再次不巧地到了海瑞所在的教育局。

御史大人身邊還有很多大小官員陪同,進了院門,所有人看到御史大人,都起身下跪,歡迎御史大駕光臨。海瑞則是個例外,他見到肥頭大耳的御史大人僅僅抱拳作揖,而沒有下跪,在那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海瑞這樣做風險是很大的。

御史來訪,大家都跪下了,海瑞:我為什麼要跪?

明知道危險,海瑞還是這樣做了,所有人都被驚得目瞪口呆,御史大人也糊塗了,還以為碰到了什麼大官。瞭解之後氣得鼻子都歪了,只是看海瑞官職太小,便甩甩袖子揚長而去,還給海瑞起了個外號"海筆架"。

史料記載"御史詣學宮,屬吏鹹伏謁,瑞獨長揖,曰:「臺謁當以屬禮,此堂,師長教士地,不當屈。」"

在眾人皆跪倒之後,唯獨海瑞屹立不倒,活脫脫像一支筆架山。按照法理來說,海瑞是不用跪的,海瑞也是這麼說的,從此海瑞的名聲傳遍江河大川,甚至連中央都知道有海瑞這一號。海瑞不畏權威,也因禍得福,升職為淳安縣知縣。

御史來訪,大家都跪下了,海瑞:我為什麼要跪?

很多人說海瑞迂腐,太講原則,不懂得圓滑世故。事實上海瑞並沒有做錯,他按照規程做事,有理有據,他一心為民辦事,忠心於國家,這難道錯了嗎?做實事很難,處理關係很複雜,而海瑞這樣人本應越多越好,只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事情終歸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