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海瑞“休妻納妾”背後:可怕的愚孝,吃人的禮教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在無官不貪的明朝中晚期,海瑞出淤泥而不染,活成了道德楷模。縱觀古今,海青天大名儼然已成了清官的代名詞。


誠然,海瑞是高尚的、純粹的、難得的,而且,不僅體現在“忠”上,同時也體現在“孝”上。忠孝兩全,似乎堪當完人。


但是,史學界卻用“盡忠如螻蟻,盡孝如禽獸”來形容海瑞。換言之,海瑞的忠是愚忠,海瑞的孝是愚孝,有時候,他的忠令人無所適從,他的孝更是令人不寒而慄。


說起海瑞的孝,就不得不提海母。中國古代有三位偉大的母親,其一是“孟母三遷”中孟子的母親,其二是“岳母刺字”中嶽飛的母親,其三就當屬海瑞的母親謝氏。

海瑞“休妻納妾”背後:可怕的愚孝,吃人的禮教

(海瑞畫像)


偉大的母親都是相似的,海母也是年輕喪夫守寡,獨自撫養海瑞長大。海母像孟母一樣注重孩子的教育,而且,海母比孟母更加學識淵博,她雖為女子,卻博覽群書,親自教海瑞《孝經》、《大學》、《中庸》等書。


海母不但幫助海瑞熟讀經史,還指引海瑞成為道德完人。海母既嚴於律己又嚴於律兒,海瑞自幼就被海母剝奪了童心和快樂,活成聖人是他被賦予的唯一使命。當年幼的海瑞稍微展現出孩童的歡愉時,海母“必嚴詞正色誨之”。


在海母幾十年如一日的諄諄教導下,海瑞終於活成了忠臣孝子,活成了道德完人,並因此名垂青史,享萬世讚頌。只是殊不知,海瑞為此付出了何等慘痛的代價:他變成了一個沒有人情味的冷血怪物,終其一生,不知幸福為何物。


海瑞是個沒有私慾的人,不貪錢財,不貪功名,自然也不貪女色。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海瑞一生卻娶妻三人,另有小妾兩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海瑞“休妻納妾”背後:可怕的愚孝,吃人的禮教

(海瑞劇照)


海瑞的妻妾兒女生平在明代人沈德符所著的《萬曆野獲編·補遺》中有較為詳盡的記載。說完了好母親海母,不妨再來說說惡婆婆海母,海瑞的“妻妾成群”與海母有直接關係。


海瑞的髮妻許氏溫柔賢淑,卻不被婆婆謝氏所容。許氏是個恪守封建道德的傳統女性,她多年忍氣吞聲,任勞任怨,卻被海母罵為“女騾”轉世。但是,縱然許氏如此逆來順受,最終還是因為連續生了兩個女兒,未能給海家生下男丁而被休了。


許氏被休後,海母又給海瑞娶了第二任妻子潘氏,但這一次海母看走眼了,與許氏不同,潘氏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人,不甘心被婆婆欺辱,導致婆媳矛盾迅速升級。結果,潘氏嫁入海家還不到一個月就被掃地出門。



相對比於許氏和潘氏,海瑞的第三任妻子王氏要“爭氣”得多,她連續生了兩個孩子,而且還都是男孩,分別取名為海中砥和海中亮。此後,王氏又給海家生了一個女兒。兩子一女,在生育問題上王氏總算如了婆婆的意。

海瑞“休妻納妾”背後:可怕的愚孝,吃人的禮教

(海瑞劇照)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一日,海瑞因上《治安疏》大罵嘉靖帝入獄,同年,海中砥和海中亮夭折,原因不詳。而王氏的厄運就是從兩個兒子相繼夭折開始的。


為了延續香火,海瑞在連娶三妻後又納了一房姓韓的小妾,但沒過多久,韓氏竟然上吊自殺了。僅僅11天后,正值盛年且身體健康的王氏竟然也暴亡了,死因不明。


王氏的離奇暴亡不免引人猜疑,有說是病死的,有說是自殺的,當時還有人因此參劾說是海瑞殺妻,更多人認為是被海母逼死的。此事至今是個疑案,難以考證真偽。


海瑞直到70多歲時身邊還有一房妾邱氏,她曾為海瑞生了一個兒子,只可惜,這個孩子長到三歲也夭折了。



至此,海瑞的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全部夭折了,其中一個女兒是被海瑞逼死的,這件事被明代人姚叔祥記載在《見只編》裡,這就是著名的“海瑞殺女”事件。

海瑞“休妻納妾”背後:可怕的愚孝,吃人的禮教

(海瑞殺女)


“海瑞殺女”事件始末大致如此:一天,海瑞見到五歲的女兒在吃糕餅,問她糕餅是哪裡來的。女兒回答說是僕人給的。海瑞聞言大怒,罵道:“女子怎可接受男僕的糕餅?你不是我的女兒!你只有餓死,才算我的女兒!”小女孩聽了父親的話啼哭不止,不肯進食,7天后還真就活活餓死了。


五虛歲的小女孩哪懂什麼男女授受不親?只是吃了男僕的糕餅怎麼就傷風敗俗了?這個故事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不寒而慄。


當然,筆者也懷疑“海瑞殺女”事件的真實性,會不會是加工杜撰的呢?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姚叔祥記載此事竟然是站在稱讚海瑞的立場上,他評價此事說:"餘謂非忠介不生此女。意思就是:不是海瑞這樣的忠良之臣,生不出這樣有氣節的女兒!時人對此事的評價也大同小異,皆言:“非海公,不能生此女也!”


套用魯迅先生的話,這真是“吃人的禮教”。男女授受不親要了海瑞女兒的命,順從公婆傳宗接代要了海瑞妻妾的命,而愚孝雖然沒要了海瑞的命,卻讓他失去了起碼的人性。


和大多數人一樣,筆者也崇敬海瑞的忠和孝,但是,過分的愚忠和愚孝難道不是“吃人的禮教”嗎?


參考資料:《萬曆十五年》、《萬曆野獲編·補遺》、《見只編》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