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我就是吃飽了撐的,我就不該生你。”

“我真不明白你在想什麼?高三了,學習學習不靈,打架打架門清。”

“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

......

方一凡打架,童文潔被老師傳喚到學校,老師通知,建議讓方一凡留級,猶如五雷轟頂,頓時六神無主,坐上車,對著副駕上的方一凡就咆哮起來。

本來嘛,這事攤誰身上都得急!

林磊兒曾說,他們幾個孩子中,方一凡最幸福,因為家庭圓滿,父母陪伴,家庭氛圍和諧。心理老師的測試結果,也說方一凡來自幸福的家庭,才能那麼自信。

但這個幸福家庭出來的孩子,智商也不差,你看他和爸媽鬥智鬥勇,總能找到時間玩遊戲,腦子不要太靈光,但學習上卻是不折不扣的學渣,這是何道理?

《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01

隨遇而安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有人說,要接受孩子的平凡,這句話沒毛病,世上的天才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還是普通人。

但學渣那是普通人嗎?那也是極少數好吧。方一凡,智商不低,但凡他用點兒心,最差也是個中游吧,混成了學渣,真是無語。

童文潔著急:“媽媽高三那年,物理九十三,數學九十二,門門功課都棒,你為什麼一點不隨媽媽?”

“我隨我爸唄。”

一句話揭秘真相,他隨他爸。

他爸啥樣呢?你可別認為他爸是學渣,他爸方圓那是政法大學的高材生,妥妥的學霸。

但是吧,方圓對事業沒上進心,他的人生信條是及時行樂、隨遇而安。所以,他安於現狀,一個法務一干就是幾十年,楞沒將職場拓寬上升的空間。

童文潔說他胸無大志,不求上進。他每天看看鳥,養養魚,覺得挺好。

兒子成績倒數第一,童文潔急,他和兒子都不急。他覺得“考上考不上,小小歡喜才是好。”有這樣一個主動給兒子減負的老爸,方一凡當然也就“隨其自然”,不求上進了。

《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關於勇氣、忍耐和懦弱有這樣一個辯證關係:若孩子連抗爭的勇氣都沒有,所謂忍耐,實質是在掩蓋他的懦弱。

隨遇而安也是如此,若孩子連上進的心、奮發的鬥志都沒有,隨遇而安就只是逃避努力的藉口,心安理得的放棄。

就說方一凡吧,他從小順遂,不明白生活的艱辛,家庭對他也沒啥過高的期望,其實他找不到學習的動力,也不知道為啥努力。

學習就是個苦差事,方一凡當然各種躲懶,將學習中的偷懶當成了和大人鬥智鬥勇的競技場,爭分奪秒地玩,學習上欠賬太多,補都來不及,最後混成學渣。

對快樂教育,我們很容易走極端,要知道它的主體是教育,快樂只是教育的方法,並不是單純的多玩。將來社會,要想在變化萬端中求生存、求發展,個人能力始終是底牌,不變的保障只有自己的實力,光快樂,無教育,那怎麼行?

孩子的青春,真的經不起浪費。家長言傳身教的還應有上進心和求知慾。

《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02

沒有規劃的人生,只是在得過且過。

“生命裡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並藉助才能與堅毅來完成它。”

方家的養兒日常,很顯然是散養,沒有規劃。在這樣“順其自然”的養育中,我們永遠不知道孩子錯過了多少可能。

客觀的說,方圓這個人設我很喜歡,讓人覺得溫暖、窩心,能屈能伸,更難得的是他心胸寬廣,對人有真誠的理解與關懷。

但不得不承認,他的人生沒有規劃,就像泡在溫水裡煮的青蛙,每天泡在舒適區,說白了,就是混吃等死。當然,人到中年,有能力混吃等死也是種福氣。

但一個失業,就打亂了家庭正常的次序,陷入經濟危機。方圓哭:“我怎麼這麼倒黴?”這是倒黴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上進的人,哪個企業會喜歡?舒適區呆慣了,又拿什麼重新開始?

人無法被改變,但會被影響,兒子也跟他一樣沒目標、沒規劃,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高三了,本應發奮讀書的年紀,卻玩物喪志,在缺乏目標感中混日子。

家裡最重視兒子學習的要算童文潔,但也僅限於成績差咆哮兩聲,急吼吼報班,至於兒子查缺補漏,學習計劃,那些都交給了老師。夫妻倆對兒子始終缺乏規劃和積極進取的引導。

離藝考還有兩月,方一凡才想到參加,父母還一片茫然。對孩子的人生,他們一沒規劃,二沒提前洞察,事到臨頭,只能到處抓瞎。

《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反觀虎媽宋倩,對喬英子的學習從未假手他人。雖然她強勢霸道,包辦女兒人生的做法不可取,但英子成為學霸,宋倩功不可沒,其中的長處值得我們借鑑。

宋倩作為老師,習慣事事規劃。每一學期,女兒的學習她都有計劃,這一學期掌握哪些知識點,還存在哪些問題,短期問題直接個個擊破,長期問題做好計劃,每日督促。

對女兒興趣的培養也從不懈怠,在方一凡還渾渾噩噩時,英子就已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併為此做出了規劃,努力朝著夢想邁進。

薩洛夫將軍對學生時代的羅斯福總統說過:“年輕人,世上沒有一類工作叫‘隨便’,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標鋪成的。”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個有目標的人,生活就有方向,人生就會揚起風帆,而不是隨隨便便,糊里糊塗,得過且過。

父母的認知,有時也是孩子發展的天花板。劇中方一凡最後是考上了藝校,但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準備不充分,與自己夢想失之交臂的大有人在。

人生是一趟單程列車,沒有機會回頭,有些事,不做好規劃,錯過就錯過了。孩子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就從有規劃開始。

《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03

幫孩子找到奮進的動力。

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將孩子保護得太好,其實人生的風雨,是孩子成長的契機。

方一凡一直活得混混沌沌,偶然偷聽到老爸失業,爺奶欠債80萬,家裡還有房貸、學區房的房租,生活開銷,藝考私教費,好幾座大山,只能賣房度過難關。

那一瞬間,他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自己的混蛋,於是揹著父母,與磊兒一起當起了家教,只想為家裡出一份力。

當得知媽媽懷了二胎,因家裡條件不想要時,他和磊兒一起承諾,“媽媽生,我們養。”一凡長大了,懂得了珍惜學習的機會,因為他想為家人撐起一片天,就必須要有實力。

孩子的心其實很單純,他是那個最心疼父母的人,只是更多時候,他還不夠成熟,不明白生活的真相,沒找準自身的位置。

別總把孩子當小孩,有些風雨,他必須經歷。這是一個少年褪去青澀,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季楊楊也是如此。

他埋怨父母,為了工作從小將他丟下,一直和他們憋著勁兒,學習不認真,考試畫卡通,儼然是全年級學渣第二。

好不容易才緩和了親子關係,卻得知老媽患癌了。父母的不易,那一刻他深深理解。他剃了光頭,和老媽一起面對化療的痛苦,從一個別扭的小孩,蛻變成懂關懷的家人。

季楊楊在照顧老媽之餘,抓住衝刺的最後時間,全力複習,迎戰高考,他的人生有了最在乎的東西,他想為之全力以赴。

孩子找到了他自己的價值,就有了奮勇前行的動力。

《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04

家長的認知需要與時俱進。

家長無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認知和格局,也是兒女的起跑線。

再來說說方一凡藝考吧,藝考的訊息是老師提供的,方爸方媽壓根不清楚,剛聽到還有些懵,覺得不是正統的路子。時代不同,許多行業正在消亡,新興行業正在興起,家長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

從小到大,方一凡愛好什麼,有什麼天賦,爸媽也沒去洞察,沒好好培養,生生到了離藝考倆月才開始發力,還好結局圓滿。

試想一下,若方一凡就這麼錯過了藝考,他的成績能上大學嗎?就算勉強上個二本,混個不喜歡的專業,他這人生路該有多曲折,多迂迴?

成為家長那一天,我們就不能再任性了,因為身後有孩子盯著,我們的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言行。生活在不斷向前,父母也不能停滯不前。

《小歡喜》:方一凡學渣背後的一點反思

李湘曾公開一份女兒的業餘課程表:

週一、週五鋼琴課;週二織毛衣;週三瑜伽、文化課;週四國際象棋;週六書法;週日油畫、大提琴。

有網友嚇到!我的媽呀,我一個成年人,連小學生都比不上......

說這個不是為了跟風,而是想提醒自己,這個世界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有助於跟上孩子所處的這個時代。

每個家庭情況不同,資源不同,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能做的也不少。階層的固化,認知的侷限,需要外力,但學習上進的心,積極樂觀的態度,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榜樣。

霍啟剛一家今年參加一場親子馬拉松。中途,霍啟剛看兒子累得滿頭是汗,就勸說,累了就休息下,兒子卻說:不行,停下來就會輸。

一個小孩,卻擁有不輸成人的意志力。不由想到網上那句名言:

“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勤奮,你還有什麼資格不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