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首艘鐵甲艦:法國建造,美國不要,被日本奉若珍寶

#碧海爭鋒#

工業革命加快了技術和商品的傳播,在軍事領域尤其如此。在第一艘鐵甲艦竣工之後不到8年,剛剛開放的亞洲國家——日本便購買了這種武器。雖然這艘名叫“甲鐵”的軍艦從未參加過大規模海戰,炮口也更多對準的是本國同胞而非外敵。但它仍為近代日本海軍奠定了基石,並在歷史上留下了有趣的一筆。

遠東首艘鐵甲艦:法國建造,美國不要,被日本奉若珍寶

“斯芬克斯”號(即後來的“石牆”號/“甲鐵”號)的側視圖

“甲鐵”的故事並非源自日本,而是1861年的美國內戰。在這場戰爭中,木製風帆戰列艦的地位第一次遭到了鐵甲艦的挑戰。按照一些評論人士的說法,憑藉裝甲和蒸汽機,鐵甲艦“完全具備摧毀一整隊木製軍艦的能力。”

在美國內戰中,南北雙方都意識到了建造鐵甲艦的重要性,但南方的工業基礎太弱,只能向歐洲求援。有鑑於此,一些法國商人決定冒險為南方秘密建造鐵甲艦。

1863年6月,美國南方政權的代表同造船商呂西安·阿曼簽訂協議,向後者訂購2艘鐵甲艦。它們分別被命名為“奇奧普斯”號和“斯芬克斯”號,以此偽裝成埃及政府的訂單。

與今天的視角看,這兩艘軍艦不算特別龐大,排水量只有不到1600噸。但它們真正引以為傲之處在於火力和裝甲。其主炮安裝在兩個炮臺中,一個位於艦首最前方,中央佈置了一門279毫米阿姆斯特朗線膛炮。另一個炮臺位於船體中後部,呈橢圓形,其中有兩門127毫米前膛炮。軍艦的裝甲由鍛鐵製成,最大厚度為125毫米,內部還有一層600毫米的柚木襯裡。

遠東首艘鐵甲艦:法國建造,美國不要,被日本奉若珍寶

“斯芬克斯”號(即後來的“石牆”號/“甲鐵”號)的結構圖

和當時大部分的戰艦一樣,這2艘軍艦也採用了混合動力系統。在使用蒸汽機時,最大速度為10海里/小時(即每小時18公里)。在開展遠航或是其它需要節省煤炭的場合,軍艦將使用傳統的風帆。連同帆纜手和司爐在內,每艘軍艦的艦員總數為130人。

雖然保密極為嚴格,但隨著兩艘鐵甲艦漸漸成型,美國北方政府仍然察覺到了它們的存在。在他們的施壓下,法國政府被迫簽署法令,禁止將軍艦出售給南方邦聯。

不過,造船廠卻找到了脫困的辦法:早在1863年底,即美國北方政府察覺時,他們已經開始為兩艘鐵甲艦尋找下家。其中兩個最有潛力的客戶是丹麥和普魯士,它們直接存在領土爭端,而且即將走向戰爭。

正是因此,他們都急於向國外採購軍艦——即使不能擴充海軍的規模,也要避免讓鐵甲艦落入敵人的手中。

於是法國船廠開始坐地起價。他們先在3月31日將完成度更高的“斯芬克斯”號賣給丹麥,又在晚些時候以更高的價格把“奇奧普斯”號出售給普魯士。

但兩國的戰爭非常短暫,就在“斯芬克斯”號竣工之後不久,丹麥便被迫與普魯士講和。美國南方政府又看到了希望:經過交涉、遊說和幕後交易,它們從丹麥政府手中購回了“斯芬克斯”號。

1865年1月5日,該艦更名為“石牆”號(Stonewall):這一名字取自南軍最出色的將領——托馬斯·傑克遜(Thomas Jackson)。在返回美國期間,北軍的軍艦始終在跟蹤它,甚至試圖與之交戰,但這些嘗試都未能成功。

遠東首艘鐵甲艦:法國建造,美國不要,被日本奉若珍寶

返航途中的“石牆”號

對“石牆”號來說不幸的是,在它抵達美洲海域時,南北戰爭已經接近尾聲:南軍主力已經投降,連“總統”戴維斯也被北軍逮捕。無心作戰的艦員們將“石牆”號出售給了古巴的西班牙殖民當局,不久該艦又被美國政府購回並被長期擱置。

遠東首艘鐵甲艦:法國建造,美國不要,被日本奉若珍寶

“石牆”號停泊在華盛頓期間的照片

然而,這艘鐵甲艦的軍事生涯才剛剛開始。在日本,被猛然打開國門的德川幕府意識到:如果想要避免西方入侵,就必須組建一支新式海軍。1867年,他們購買了“石牆”號。次年4月,該艦在美國船員的操縱下來到橫濱,並改名為“甲鐵”。

但此時的德川幕府已奄奄一息,在內戰中,他們在“倒幕派”的打擊下連遭敗績。雖然此時幕府已將支付了四分之三的購船款,但美國船員卻在“甲鐵”號上重新揚起了美國旗幟。他們表示,在衝突結束前將嚴守中立,直到1869年2月,他們才有所妥協,向倒幕派新政府移交了“甲鐵”。

不過,新政府仍有一場硬仗要打。1868年秋季,幕府的殘餘勢力向北逃亡,並在今天的北海道建立了臨時政權。最有趣的地方是他們在法國顧問團的影響下選用的政治體制——他們宣佈成立“蝦夷共和國”,還起草了一部近代化憲法。

但這個共和國註定是曇花一現,他們軍事實力太弱,而且缺乏能挑戰“甲鐵”號的軍艦。為此,一些人將翻盤的希望寄託在了奪取“甲鐵”號上。為此,他們的軍艦將搭載突襲部隊懸掛外國旗突入錨地,在混亂中登上該艦,進而一舉奪取之。

毫不奇怪,行動最終以慘敗告終,它唯一的作用,僅僅是讓戰爭的結束推遲了幾天。

4月9日、新政府軍在北海道登陸,很快,上岸的部隊便超過了“蝦夷共和國”地面部隊的2倍,同時,以“甲鐵”號為首的艦隊也開始炮擊岸防工事,在絕望的戰鬥之後,倖存的守軍決定投降:“蝦夷共和國”的歷史也隨之結束。

遠東首艘鐵甲艦:法國建造,美國不要,被日本奉若珍寶

帶領艦隊炮擊“蝦夷共和國”沿海要塞的“甲鐵”號(中央)

戰爭結束後,“甲鐵”艦繼續服役,並在1872年改名為“東”號,但隨著更多新軍艦到來,它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19世紀80年代,該艦進行了一次改裝:用新武器取代了過時的前膛炮,但此舉延長了它的些許壽命,1888年,“東”號正式退役。

與後來日本的其它軍艦相比,“甲鐵”艦遠不算著名,但在近代歷史上,又極少有艦船像它一樣擁有如此離奇的命運,並和如此多的大事件捆綁在了一起,甚至影響了東亞地區的歷史走向和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