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孩子在家中表現得十分乖,但是一脫離了父母的視線,性格馬上就會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變,變得脾氣不好,容易欺負其他小孩。

鄰居家的小孩就是這麼一個例子。在家裡的時候,孩子表現得十分乖巧,經常會幫家長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讀書也完全不用家長操心,每天一回到家就開始寫作業,寫完了作業才會去做其他事情。周圍的大人都對鄰居家的小孩表示很讚賞,但是鄰居卻很苦惱,因為孩子在家表現得是非常不錯,但是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卻反映孩子在學校表現得十分霸道,對其他同學很不友善,經常會搶別人的東西,或者是欺負他們。有好幾次,孩子甚至把同學身上都打出了傷口,家長也因此被老師請到學校去了。

為什麼孩子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家裡表現得十分乖巧,但是到了學校性格就變得十分難搞了呢?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家外小霸王的情況呢?

1. 家裡學到的技能不足以應對學校的生存挑戰

很多情況下,孩子會出現家裡和外面表現不一的情況,是因為他們在家裡所學到的生活技能,並不能夠應對外來環境。比如說有個小孩子在家裡一直都很乖,經常都會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打掃衛生,或者是做飯等等。

但是這些日常的生活技能,在學校這個場所卻是完全派不上用場的,因為學校講求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跟家務活根本不搭邊。

當孩子發現自己在家裡所學到的技能知識並不適用於學校的時候,就會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而這種心理落差也會促使孩子們對學校這個環境以及周圍的同學產生心理牴觸,所以性格變得自私霸道也是很常見的事情了。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2. 家裡家外孩子的自由度不一樣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跟學校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環境。家庭對於孩子自身行為的約束力是比較強的,因為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就有家長出面來制止孩子,有時候還會嚴厲的批評甚至是適度的打罵,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但是在學校的時候,孩子就缺少了家長的管教這層約束力,同齡的孩子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具備大人那樣的威懾力和壓迫感。他們就像是脫了韁的野馬那樣,感覺自己在學校變得異常自由,所以他們就會在行為上放縱自己,各種表現都變得放肆起來,乃至於犯下欺負同學這種錯誤。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3.啄食次序原則的影響

什麼事啄食次序呢?就是說,在自然界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群居的動物在進食的時候都會講究一個先後順序,而這種先後順序也是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表現。而這種啄食次序,在人類生活當中也是存在的。

比如說,在學校的時候,要是孩子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好,或者是成績好,被老師器重等多種原因早就他個人在班級群裡處於一種比較矚目的地位,那麼他就會產生一種錯覺,那就是自己是這個群體裡面的老大,想要做什麼都可以,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如果孩子交的朋友和他一樣,處於群體高層,那麼這種優越感就會更加明顯。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4.組間對照效應,交友小圈子影響

組間對照效應,就是說一個環境的好壞,對一個人會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讓他在大環境的驅使之下順勢發展。

對於心智發育尚不成熟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跟自己玩得比較近的朋友。

要是孩子的交友範圍裡面,都是一些性格比較霸道自私,愛欺負人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受到別人的影響,變成有一個同樣自私自利,喜歡欺負同學的人,這就是組間對照效應了。也有一句俗話可以概括這樣一種狀況,那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會是乖寶寶呢?

1. 向父母的權力屈服

其實,很多孩子在家裡會表現得十分乖巧,很可能是因為熟知自己父母管教自己的方式。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建立一個嚴格的獎懲制度,那就是當孩子表現得良好的時候,父母會給予一定的獎勵。

表現不好的時候會有相應的懲罰,甚至有一些比較極端的父母會嚴厲的打罵孩子。

久而久之就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裡負擔,讓他們覺得自己只能好好在父母面前表現,才能夠過好家庭生活;有時候也會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故意表現出乖巧的一面,讓父母獎勵自己。

表姐的小孩就是這樣。在表姐家裡就有上述的獎懲制度,所以孩子在家裡一般都會表現得很好,很乖巧,但是出了家門就不一樣了,在學校經常欺負別的同學,像個小霸王一樣。當老師問道孩子欺負同學的原因時,他還理直氣壯的說,在家裡要故意表現得乖,是怕爸爸媽媽責罰,但是在學校就不用了,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反正家長也管不住。

由此可見,孩子在家裡表現得很乖巧,很有可能是因為屈服於父母的權利,而不得已為之,其實他們內心並沒有像表面上那麼人畜無害。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2. 父母嚴格霸道的教育,孩子摸索出來的“家庭生存之道”

很多時候,家長對於孩子過於嚴苛的要求,會造成孩子在家庭生活的心理壓力。

孩子們在家長的嚴苛教育之下,只能夠表現得乖乖的,這也是他們在生活當中總結出來的“家庭生存之道”。

而相對於家長的嚴苛教育,學校的管理環境可能會寬鬆許多,在這種明顯的對比之下,孩子就容易放飛自我,想盡辦法,在學校做一些家裡不能嘗試的事情,完全無視家長在家中定下的規則。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根據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1. 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做好放手的準備

在家庭生活當中,父母有管教孩子的責任,但是卻不應該對孩子過度嚴苛,而是應該要給予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

因為就算在家中給孩子規範了各種行為,但是也不意味著孩子在家庭以外的社會環境當中就會嚴格遵守這種規則。

與其嚴苛的管教孩子,不如做好放手的準備,教會孩子離開家庭之後應該學會的事情。比如家長們可以教孩子有些社會上的生存技能,教會他們懂得謙卑和正常的人際相處等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在離開家庭之後,也能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行為準則,能夠明辨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對是錯,這樣才是家庭教育的意義所在。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2. 保持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的融洽,創造平等相處的家庭環境

要是家長對於孩子的管教過於嚴苛,或者是過於溺愛,這兩種極端現象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來說都是沒有好處的,前者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溫暖,在家庭中生活彷彿處於一種喘不過氣來的囚牢般的環境,而後者會讓孩子缺乏對於家長應有的尊重和關懷,造成自私自利的個性。只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夠收穫一個優異的孩子。

良好的家庭情感環境表現在:家庭主要成員能夠產生安全感、幸福感;他們樂於與家人一起;彼此互相關心、愛護、尊重,也能為家庭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最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家庭成員產生強烈的愛和歸屬感。

如果孩子在一個缺乏情感的家庭中成長,那麼他們的愛和歸屬感就不能夠得到滿足,長此以往就會發生畸變。比如說,有很多從小遭受父母毒打、沒有親情溫暖的人,大多數容易形成冷漠或者殘酷的性格。沒有家庭歸屬感的孩子,只會跟父母產生越來越遠的心理距離,自身的人格往往也得不到健康的發展。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除此之外結交什麼朋友,是屬於孩子的一種個人選擇,但是在孩子心智發展尚不成熟的階段,家長還是應該要適度對孩子的交友範圍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預。尤其是青少年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孩子極易受到外來事物的影響,要是身邊的朋友全是一群遊手好閒的小混混,那麼孩子很可能也會跟著學壞。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家長對於孩子的交友圈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預,並且引導其正確的選擇朋友,其實是家長對於孩子教育成長所應該承擔的一種必要責任。

要是你家的孩子出現了家中乖寶寶,家外小霸王的情況,建議家長們可以對照一下上述的內容,查找一下孩子會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並選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家裡乖寶寶,家外小霸王?啄食次序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