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出“聽話”乖寶寶?要想孩子表現好,父母先讓孩子感覺好

很多父母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聽話,聰明乖巧。自己家的孩子卻說什麼都不聽,為此還感到很疑惑,看著別的家長好像也沒怎麼管過孩子,為什麼他們的孩子那麼聽話,自己的孩子卻調皮搗蛋?

之前我家的孩子也這樣,叫他做什麼他都不聽。學習,他也不想學,整天只知道玩遊戲。也不聽我們的話,不管是好言相勸還是責罵都沒有用。

後來當我們瀏覽一些文章之後,才發現原來孩子不聽話是有原因的,而父母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來讓孩子更加聽話。

洛克說過“兒童應該受到良好的教育,這是一般做父母的人的責任,也是他們關心的事,而且國家的幸福與繁榮也靠兒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我們想要讓孩子更加懂事,父母的行為就十分重要。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是說咱們隨心所欲,無憂無慮就那樣。想要有一個聰明聽話懂事的孩子,家長就要是一個好家長。

如何養出“聽話”乖寶寶?要想孩子表現好,父母先讓孩子感覺好

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

第一、叛逆心理作祟

我們都知道,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叛逆的心理,家長們想讓他們往東,他們就想往西試試。這一點在所有孩子身上都存在,我們要允許孩子有叛逆的行為,也要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其實孩子有時候並不是故意要和我們對著幹,只是這樣子的行為或多或少會讓他們更加有成就感,讓他們有一種自己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

而每一個孩子成長中都會有這麼一段時期,就是喜歡和父母反著來,就是不聽父母的話。我們面對孩子叛逆的時候一定要正視,不要認為孩子因此就成了一個壞孩子,其實孩子的本性都是純良的,面對孩子的叛逆心理,我們要給予包容和接納。

如何養出“聽話”乖寶寶?要想孩子表現好,父母先讓孩子感覺好

第二、對家長的不滿

孩子很多時候對家長也會有不滿的情緒,但是由於家長的威嚴,孩子往往不會直接說出來。他們更多的是表現在自己日常的行為裡,比如不聽家長的話、當著家長面是一套,反面是一套。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如果是我們的錯誤,我們就必須要承認並且改變。

王爾德曾說: 讓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們愉快。可大多數父母,在讓孩子愉快這件事上,卻相當吝嗇。

孩子對家長的不滿是可以積壓的,日積月累越來越深,就會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如果我們現在不重視孩子的心理,等將來無法挽回的時候再去重視,就已經遲了。

克洛夫說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每個家長都會有自己做的好或者是不好的地方,我們要肯定自己的行為,也要同時敢於否定自己的行為。做錯了,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我們知道孩子會犯錯,大人也不是神仙,就算是神仙也會犯錯。

如何養出“聽話”乖寶寶?要想孩子表現好,父母先讓孩子感覺好

第三、學習上遇到了困難

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學習?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學習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他們可能需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在學習上面。所以當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孩子就會不自主的想放棄。

對學習的印象也會一落千丈,認為學習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從而產生了厭學的想法。這就是為什麼家長們想讓孩子們去好好學習,但是孩子們往往都做不到。

這個時候孩子並不是故意的,想針對家長、反抗家長。而是她們的能力真的可能對眼前的困難望而卻步,所以他們才會想放棄。

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第一、家長的共情能力

對於家長們來說,他們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很少在意孩子的感受。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家長們理解自己的感受。

如果家長們都具有共性能力,那麼很多家庭爭端都不會挑起。我見過很多家長都是沒有共情能力的,他們會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維生活,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為他們考慮問題。就像他們一味在做著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但是孩子卻不這麼認為。

我們身為家長,要具備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叫做共情能力。這種能力能讓你更好的理解到孩子的心理想法,理解孩子的困難,孩子的苦衷。

而我們一旦擁有這種能力,我們也可以把它教會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也可以站在我們的角度考慮問題。漸漸的家庭關係也會變得和睦起來。

如何養出“聽話”乖寶寶?要想孩子表現好,父母先讓孩子感覺好

第二、多鼓勵孩子

很多家長都知道,鼓勵孩子是很重要的。但是他們往往都會是在孩子成功的時候鼓勵孩子,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卻只會指責孩子。這是不對的,不論孩子成功還是失敗,只要他們認真的去做了一件事情,我們就應該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鼓勵能夠幫助孩子建立更多的自信心,也能告訴孩子,我們一直是站在他們身後支持她們,讓她們的前行更加有力量,有勇氣。

生活中的批評必不可少,但是鼓勵卻能做到越多越好。

康德有言“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

我們與其把怒氣宣洩在孩子身上,不如多多的鼓勵孩子。至少孩子不會因為我們的言語而感到自卑,自我否定。鼓勵能夠讓孩子看到更高更遠的地方,也是對他們自我的重新塑造,讓他們具有了重頭再來的勇氣。

如何養出“聽話”乖寶寶?要想孩子表現好,父母先讓孩子感覺好

第三、協助孩子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放手放得過於利落,完全不能理解孩子們面對困難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就像他們還沒有學會走路,我們卻要求他們去跑步。所以在孩子剛學習一些新事物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困難。而此時父母的存在就是協助孩子,引導孩子去解決困難。

所謂的協助並不是包辦,不是讓家長們去替孩子做好一切。而是教會他們按圖索驥,一點一點的解開眼前的難題。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們應該從旁協助,而不是認為自己的責任已經結束。

家長們應該多多的幫助孩子,將他們眼中晦澀難懂的知識,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教授給他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孩子們在家庭中學到的東西有很多,這個都需要家長們一點一點的去探索。

如何養出“聽話”乖寶寶?要想孩子表現好,父母先讓孩子感覺好

其實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並不難,而聽話背後更重要的是孩子與家長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我相信在這種美好的家庭氛圍下,孩子和家長都會有著更好的成長,這也是許許多多家庭所羨慕的。孩子在成長,家長也在學習,希望所有家長都能以更好的姿態面對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