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寶寶≠情商高,想要“高情商娃”,三大維度提高自我意識是關鍵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認識到了情商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但也有許多家長走入了培養孩子情商的誤區,認為乖巧聽話就是孩子情商高的表現,但乖寶寶就真的等於孩子的情商高嗎?

鄰居家的孩子文文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在我們眼中,他懂事得體,學校裡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但他有時候的某些表現卻令我感到有些無奈,在每次文文媽媽強迫孩子去做某些不願意做的事情的時候,孩子總是習慣在短暫的猶豫之後就接受了媽媽下達的指令。

而這時候圍觀的鄰居們也都會給予孩子一個非常積極正面的評價,認為孩子的情商很高,不至於讓氣氛降到冰點。

但這樣的做法,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變成一個善於取悅他人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取悅症患者,而這樣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一個更加明顯的特徵,那就是習慣性通過討好別人的方式來獲得他人的認可,這樣會讓自己的生活品質受到極大的損害。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是家長期望與孩子自我意識之間的一次博弈。而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是絕對不會讓家長的期望擾亂自己的步調的。

乖寶寶≠情商高,想要“高情商娃”,三大維度提高自我意識是關鍵

而自我意識這個概念簡單一點來說:

就是兒童對自己所處的客觀環境和社會環境中位置形成了一個正確的認識,主要的評價因素包括了個人的行為,學校狀況,外貌等多方面。

而這些方面的共同作用讓孩子對於自身的價值觀念,人格特徵等方面能夠實現自我調節和監控。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年紀小並不可能實現正常的自我監控和調節。但其實很多孩子在嬰幼兒時期,他的自我意識其實就開始慢慢發展。

而這也就是為何孩子會進入所謂的可怕的兩歲階段的原因,而到青春期,孩子的這種自我意識逐漸會趨向成熟,而在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當中,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驅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舉止進行不斷的調整和改善。

但同時也可能會因為外力的強加干涉,讓孩子自我意識發展朝著消極的方向逐漸傾斜,這也就會導致孩子的人格發展發生偏差。

而這裡的外力主要就是指三大因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這三大因素的認定導致現如今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席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乖寶寶≠情商高,想要“高情商娃”,三大維度提高自我意識是關鍵

所以說,各位家長千萬要注意外力施加的分寸把握,儘量不要對孩子提出過高的期望或者要求,同時不要忽視對於孩子積極的精神教育。

如果覺得自身的例子不夠權威,或者不夠有說服力的話,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真實可感的好榜樣,就比如說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那些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醫護人員,那些為我們日夜奮戰的科研人員都能夠成為孩子榜樣的來源。

很多家長或許聽到前面的理論會覺得非常的複雜,那麼其實孩子的自我意識最重要的就是三個方面的維度,只要能夠做到將三個維度的分數逐漸提高,也就能夠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這三個維度分別就是自主動手能力,自我評價能力,情緒控制能力。

乖寶寶≠情商高,想要“高情商娃”,三大維度提高自我意識是關鍵

提高自我意識的三個維度

第一、自主動手能力(自理能力)

這一點很好理解,其實就是指孩子能夠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主要表現在能夠主動幫助家長分擔瑣碎的日常事務等等。

可能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裡面,會認為在孩子兩歲以後,也就是孩子初步形成手部精細動作能力之後,才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動手能力,比如說讓孩子自己穿衣睡覺刷牙等等,但其實經過科學家的研究證明:

家長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刻意培養孩子的自主動手能力。

我家二寶之前在10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去鍛鍊孩子的爬行運動能力。我會選擇把他喜歡的玩具放的遠一點,並且堅定的告訴他,只要拿到玩具就可以獲得媽媽的擁抱獎勵,雖然剛開始二寶的爬行姿勢實在是抽象得可以,但我也沒有強行的打斷或者終止。

後來我發現,在不斷的練習當中,孩子會從剛開始非常難看的匍匐前進的姿勢慢慢演化成為四肢爬行的正確姿勢。

當孩子能夠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後,其實就是他自我意識成長的一個顯著信號,而且孩子也能夠在自我實踐的過程當中,加入自己獨有的一些看法和見解,這能夠觸發孩子更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進行自我反省與總結。

乖寶寶≠情商高,想要“高情商娃”,三大維度提高自我意識是關鍵

第二、對於自身的評價能力(正確定位)

如果孩子從小能夠養成每日定時反省的習慣,就能夠用更加主動的態度去調節和擊破給自身預先設定的心理障礙。

瓦茨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徑。

但這反省也有三個必須要做到的方面。

1、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

俗話說得好,惡語傷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同一句話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出來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說需要孩子進行及時的回憶,看看自己在注意言行舉止這方面是否已經做到足夠優秀,如果沒有,那麼應該思考在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該如何規避問題。

2、反省今天是否有新的收穫。

對孩子來講,他今天的收穫可以是老師的表揚或者是結交了一個新朋友等等,家長應該以非常欣賞的態度來對待,這能讓孩子對於這種積極的行為進行正向的強化。而家長也可以在孩子講述這些所見所聞時,給出正確的分析,讓孩子能夠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

3、對今天做一個總結,對明天做一個有理的規劃。

其實對於孩子來講,他所處的學習生活跟我們大人所處的職場一樣,每天都要有當天學習的總結,才能為明天的計劃提供正確的方向,這樣會讓孩子的學習習慣也能慢慢的建立起來,從而在以後面對繁重的課業任務時能夠更加的得心應手。

乖寶寶≠情商高,想要“高情商娃”,三大維度提高自我意識是關鍵

第三、對自我的情緒控制能力(準確把控)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與大人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在育兒的過程當中,孩子的具體表現也是讓家長髮現自己身上存在不足的一個重要信號,只有親子雙方共同改進不足,才能使得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的穩固。

當家長髮現孩子的情緒出現非常異常的變動時,比如說恐懼,抑鬱,孤獨等等,要及時的幫助孩子從這種負面的情緒當中走出來,如果孩子的情況過於嚴重,也可以向相關的專業人士求助。

為了讓孩子的負面情緒能夠及時的得到排解,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需要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去發掘他的興趣愛好,讓他在平淡的生活當中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抹獨有的色彩。

乖寶寶≠情商高,想要“高情商娃”,三大維度提高自我意識是關鍵

所以說,乖巧聽話並不等於高情商,用乖巧聽話這個詞彙來判定情商高低是一個非常不值得提倡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