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婷婷媽是我的同事,婷婷剛到一歲的時候她就感嘆:“孩子好乖啊!真幸福!”,當時我還跟她開玩笑說:“你等快2歲再看,有你哭的時候”。

眼看著婷婷一歲零10個月了,婷婷媽對我說:“孩子好像變了個樣,我說啥她都不行、不要、不……”,“大冬天非要穿單衣和露腿的裙子出門,又哭又鬧吵得我頭疼,沒辦法只能打開門讓大自然給她教訓……”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孩子為什麼會有“可怕的2歲”呢?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路易絲·埃姆斯和兒童心理學碩士卡羅爾·哈柏曾在著作《你的2歲孩子》中提到孩子的穩定期和不穩定期的說法。

簡單來說: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穩定期和不穩定期,當孩子獲得了新的能力和知識後,就會通過“作”、“鬧”來嘗試自己的新能力,也就打破了穩定期進入不穩定期。而隨著能力的不斷成熟,孩子又會進入下一次穩定期,然後不停在穩定和不穩定之間轉換……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也就是說,其實孩子的“可怕”表現恰恰是孩子的大腦、身體、心理正常發育的結果,家長如果一味壓制,只會影響孩子正常的發展,面對孩子“可怕的2歲”要智取。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與2歲左右寶寶相處有哪些技巧?

1、接受並尊重孩子的變化

孩子18個月之後就會有“自我意識”萌芽的表現,開始喜歡自己做主的感覺;而2歲左右的“秩序敏感期”則會讓孩子對周圍事物的秩序產生執念,孩子會認為家裡的玩具、鞋子等順序一點都不能變。

總之2歲左右的孩子就像一個“小大人”,會用各種叛逆的行為來向家長宣佈:“我長大了!我要和你要求的不一樣!”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面對孩子的變化,家長最好要接受並尊重,不太重要的事情可以由著孩子,靈活處事,遇到原則問題也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著走,因為家長一“發火”孩子會怕會更大聲的哭泣,事情只會更糟。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2、制定規矩

從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就會開始不斷挑戰家長的底線,這時家長就要給孩子定一些規矩了,比如:不打人、不摔東西、懂禮貌等,大致為孩子劃出一個界限,界限以裡是孩子成長的天地,界限以外就要適當懲罰,堅決抵制。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3、教孩子表達情緒和需求

孩子哭、尖叫、摔東西等行為都是在用錯誤的方式表達情緒,這是因為沒人教或者還沒學會將情緒和需求說出來。

家長有時間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表達情緒和需求的繪本和故事,在孩子情緒激動時可以先幫孩子解決問題,但孩子情緒平復後應該及時引導孩子用嘴說出來。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4、轉移注意力或冷處理

2歲左右的孩子在要東西的時候也會哭鬧,威脅家長達到自己的需求有時還會聰明的“假哭”。這種情況下,家長最好不要立刻同意孩子的要求,可以用其他東西轉移注意力或冷處理(安靜陪在孩子身邊,但不妥協,給孩子安全感的同時讓孩子明白哭鬧無效)。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5、陪孩子做情緒覆盤

最後,當孩子情緒平靜之後,家長應該陪著孩子做情緒覆盤,問一問孩子:“你剛才為什麼哭”,找到孩子哭的原因,然後告訴孩子下次可以用什麼更好的方式表達,從根本解決問題。

小筆記有時候還會在陪寶寶看繪本的時候帶孩子做情緒覆盤,比如看到繪本中的小熊亂髮脾氣,我就問寶寶“你上次發脾氣是什麼時候?”、“下次應該怎麼做?”強化孩子對繪本中道理的接受,幾次之後孩子遇到類似問題也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給大家推薦兩套培養孩子行為習慣方面的繪本《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繪本》、《幼兒行為習慣親子繪本》

這兩套繪本適合0~3歲的寶寶,分別有30冊,以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為目標,每冊用一個簡單有趣的小故事,向孩子分享一個好習慣或行為,比如:懂禮貌、勤洗手、承認錯誤、不挑食、安全意識等。


“可怕的2歲”家長很崩潰?5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繪本的故事簡潔有趣、畫面童趣幽默,通過各種可愛的小動物的做法來向孩子傳遞正確的行為習慣,教會孩子各種小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