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習巴菲特的價值選股原則?

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六項法則

第一法則:競爭優勢原則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並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夠為股東利益著想的管理層經營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確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關鍵的投資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可持續性。

最佳競爭優勢----遊著鱷魚的很寬的護城河保護下的企業經濟城堡。

最佳競爭優勢衡量標準----超出產業平均水平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經濟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的超級利潤之源。

美國運通的經濟特許權:

選股如同選老婆----價格好不如公司好。


選股如同選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現代經濟增長的三大源泉:

怎麼學習巴菲特的價值選股原則?

第二法則:現金流量原則

新建一家制藥廠與收購一家制藥廠的價值比較。


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賺錢越值錢


駕御金錢的能力。

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採用股東權益報酬率、帳面價值增長率來分析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愛情:越簡單越正確

第三法則:“市場先生”原則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市場中的價值規律:短期經常無效但長期趨於有效。


巴菲特對美國股市價格波動的實證研究(1964-1998)


市場中的《阿甘正傳》

行為金融學研究中發現證券市場投資者經常犯的六大愚蠢錯誤:


市場中的孫子兵法: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

第四法則:安全邊際原則

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第五法則: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就是一夫一妻制:最優秀、最瞭解、最小風險。

衡量公司股票投資風險的五種因素:

集中投資就是計劃生育:股票越少,組合業績越好。


集中投資就是賭博:當贏的概率高時下大賭注。

第六法則:長期持有原則

長期持有就是龜兔賽跑:長期內複利可以戰勝一切。

長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與喜歡的公司終生相伴。


長期持有就是白頭偕老:專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過去十年,我國GDP增速一直領先。但其他市場出現了波瀾壯闊的上漲,而上證綜指、滬深300漲幅都不顯著。2000年以來,上證綜指走勢像“幾字形”,整體來說,用“走平”二字形容比較恰當。對於為什麼中國經濟那麼好、股市卻不漲?

  原因有2點,和盈利、估值有關:

  1、根本問題還在於,中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較差。統計顯示,A股市場3600個上市公司中,連續三年ROE在20%以上的只有36個。同口徑下,美股4800個上市公司中,這樣的公司有330個,是我們的9倍(根據2017年年報統計)。

  2、指數本身估值過高的問題。早年間,上證綜指、滬深300這兩個指數估值一直非常高,因為像滬深300裡的一些權重股,都是在2006、2007年牛市6000點時被納入的。48塊的中石油、69塊的中國遠洋等,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後來,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消化這樣的估值。

此外,滬指、滬深300中,部分市值大、權重高的成分股,在過去十年,呈現盈利、估值雙殺的情況,拖累指數;一些市值大、權重高的成分股,盈利不錯,但估值大幅下滑,也拖累了指數。

在上證綜指、滬深300長期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我對指數投資的幾點看法是:

  1、建議把眼光放在那些盈利能力較強的上市公司,因為拉長時間,他們一定能創造價值、股價也會相應上漲。我們做過系統性的統計,一個股票組合,拉長時間看,它的股價上漲基本上是靠業績驅動的。並且,時間拉得越長,業績貢獻佔比越大。

  如果用數字量化的話,股價上升的斜率基本等同於其長期平均的淨資產收益率(ROE)。

  再說回我們和美股指數走勢為什麼差那麼多,上證綜指、滬深300與標普500在ROE上有差距的,每年差幾個點,時間拉長差距就非常顯著。

  看回A股,2009年以來,A股中家電板塊表現最好,期間,家電板塊的ROE基本在15%-20%之間波動,非常平穩。所以盈利能力持續穩定較高,是投資的一個核心問題。

怎麼學習巴菲特的價值選股原則?

2、從未來看,這種價值投資理念,在A股市場會越來越有效。最近幾年A股市場發生了幾點變化:一是上市公司數量不斷上升、二是開放程度不斷加大。在這個進程中,A股更加國際化。所謂國際化,大概有這樣幾個特徵:一是龍頭公司會有估值溢價;二是以前炒作比較厲害的小公司,流動性會慢慢下降,黑天鵝事件頻頻出現。這些情況,近兩年在A股已經開始看到了。

  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沒有很強的能力去規避各種業績爆雷、黑天鵝風險,那麼以企業盈利為核心的價值投資理念,會越來越有效。

我個人認為,我們當前正處於經濟轉型期,盈利公司數量本身就不太多,所以篩選一些具有盈利能力的公司將更加重要。

  目前A股數量已經快4000只,然而過去3年ROE連續高於10%以上的公司數量只有300多家。這就凸顯了盈利公司的稀缺性。

  圖:連續3年ROE高於10%的上市公司數量

怎麼學習巴菲特的價值選股原則?

估值的高低是決定你預期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因為本質上,在資本市場中,未來再好的資產,如果大家已經充分預期到了(估值非常高),在未來再獲得超額收益基本上不太可能了。

  我給大家彙報一個數據。我們統計了從2000年到現在,A股市場連續五年、ROE在20-25%之間的樣本,一共只有121個。毫無疑問,這些公司在這五年一定是最好的上市公司。它賺不賺錢?賺錢。這121個樣本當中,有113個是盈利的,這113個盈利的樣本中,五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6%。

  那8個虧損的樣本為什麼會虧?因為取樣本的時間點全部在2007年12月、上證綜指5000多點的時候。

  所以,盈利能力ROE的高低,是未來股價上漲的充分條件,而估值越高,未來的期望收益率可能就會越低。

  當下的市場,我們就在一個估值偏低的位置。如果後面企業的盈利能力持續穩定,那整體可能就會有個不錯的回報,既能賺企業盈利的錢,也能賺到估值向歷史均值迴歸的錢。

怎樣篩選盈利增長比較穩定、估值合理的公司呢?


第一個思路,從主動管理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對整個行業的業績、以及個股的業績進行判斷。首先判斷哪些行業利潤率可能比較高,然後再在其中選擇業績更好的股票。

  第二個思路是,被動的投資邏輯,要選擇盈利能力穩定的股票。盈利能力(不是增速)好比一個人的學習成績,學習成績好且穩定的學生,學習能力是比較強的,學習成績變動的概率也不大。所以盈利能力的穩定性強、盈利變臉的概率也不大。所以我們可以構建這樣一個組合,比如過去三年、每年的ROE都在10%以上。

對此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如果把過去三年、每年ROE都在10%以上的公司做成一個樣本,並且,把連著兩個時間點(比如半年報、年報)ROE都下滑的公司剔除掉。這樣的組合盈利能力的確很高。

  如果我們再將估值結合進去,即在盈利能力穩定較高的股票組合中,選擇估值合理的股票,然後編製成一個指數,長期來看回報率比較可觀。

再比如在我前面一篇《 》章中舉例的牛股,過去5年平均ROE都超過15%。

怎麼學習巴菲特的價值選股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