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有差距嗎?有什麼依據?

韓民生309


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金確實有差別,這也是被大家經常唸叨的雙軌制,一般來說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能有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一半。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距呢?主要還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退休制度的演變

我國的最早退休制度可以追溯到1951年,按照共同綱領要求建立的勞動保險制度。1951年國家出臺了《勞動保險條例》,在國家首次建立勞動保險制度,涵蓋了工傷、養老、撫卹、醫療和生育等待遇。

勞動保險條例規定我們稱養老做法為“退職養老”,養老後領取的待遇叫做“養老補助費”,養老補助費有工會管理的勞動保險基金支付。

1957年,國家出臺了《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對退休行為進行了規範,養老補助費的名稱改為了退休費。另外,1958年國家出臺了《關於工人、職員退職處理的暫行規定》對退職作出了專門規定,主要待遇是一次性發給退職補助費。

1955年,國務院發佈了《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職處理暫行辦法》,對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退職工作做出了規定。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後領取的待遇稱為“退休金”。

當時不管是退休費還是退休金,都是按照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一般是本人工資的50%~70%或80%。

當時國家能夠確定這樣的養老制度,實際上主要還是跟我們國家工資待遇長期不變有關。畢竟當時國家經濟落後,大家的待遇水平也很低,按百分比的話也差距不大。

不過到了1966年,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國營企業財務工作中幾項制度的改革意見(草案)》,規定國營企業停止提取勞動保險基金。不過相應的職工退休費等待遇開支,都有企業在營業外列支。也就是有過去社會統籌勞動保險待遇,改為單一企業統籌。不過當時國營企業是不可能存在倒閉情況的,因此仍然是一份穩定的保障。



1978年,國家實施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濟開始騰飛。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退休費的待遇水平一般是在崗工資的50%~90%,最低不低於25元。這個時候大家的退休待遇都差別不大。

1986年,國家開始對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建立退休養老基金,準備再次實施勞動保險基金一樣的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制度。

1991年,為了配合經濟體制改革,我們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所有人員都要繳納養老保險,享受養老金待遇了。80年代到90年代,企業的經濟效益較好,很多人願意到企業工作,養老保險待遇也不差。

90年代以後,我國經濟開始快速騰飛,繳納的養老保險基金待遇由於其缺少正常增長機制,相應的養老金快速貶值。2005年,企業退休人員的平均養老金只有700多元。

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待遇不斷調整,由於仍然使用原先單位供給退休金的模式,所以其退休金水平也不錯。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和企業退休金就慢慢拉開了差距。

2014年10月,國家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參加養老保險的人員待遇計算方式會跟企業退休人員一樣,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不過,為了保持其養老待遇水平,國家強制建立了職業年金制度,同時對2014年10月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額外計發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是對2014年10月之前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和職業年金退休待遇的一種補償。

企業職工實際上如果也參加了企業年金或者按照較高基數繳費,相應待遇也不錯的。目前,關鍵是很多職工的工資待遇比較低,而且企業給職工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繳費,再加上多數企業沒有建立企業年金制度。所以,就產生了一系列的養老金差距。


暖心人社


大家好,我是您身邊的養老金專家“財富精算師”,請隨手點擊右上角關注俺。

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有差距嗎?有什麼依據?

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當然存在差距,而且是不小的差距。

依據就是當前的公開數據:

在2015年之前,人社部會公佈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的月人均基本養老金水平,但是2016年之後就沒有相關的數據了。

根據歷史數據,我們發現,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一直存在差距。2015年,企業養老金2240元,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3200元左右,二者相差了1000元。

2016年以後,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同步調整,則會繼續拉開差距。很簡單的道理,2240元和3200元同步調整5%之後,二者的差距會拉開,平均差距在1100元以上。

為什麼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有差距?

原因其實很簡單。

從養老金的計發方式來看,二者的計發公式很相似。

以遼寧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待遇計發方式為例:

  1.2014年10月1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計算公式: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按國家統一規定執行。

  2.對於2014年9月30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計算公式: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1%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其中,計發月數按國家統一規定執行。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係數。過渡係數全省統一為1.4%。

由以上公式,我們就看出了原因:

一是企業職工繳費年限不如事業單位。從1992年至今已經26年,企業職工每繳費一年就算一年繳費年限,依據實際繳費情況來計算;但機關事業單位,從14年10月開始改革,設置了10年過渡期,有一定的視同繳費年限。

二是企業可能有少交漏繳行為,造成職工繳費指數偏低。

三是企業個人繳費少,因而個人賬戶養老金也就更少。

綜合以上考慮,企業養老金低於事業單位養老金就不足為奇了。

願關注財富精算師的每一位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歡迎隨手關注財富精算師,瞭解更多專業的養老金知識。


財富精算師



一、雖然,2014年10月,機關、事業、企業單位實行養老金並軌,差距仍然會存在,養老金並軌,就是機關、事業單位全員參保,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計發養老金方式方法統一。

決定養老金的額度高低,取決於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和繳費額,差距仍然會有,但不僅是事業、企業單位間的差距,不同類型事業單位間、不同企業間的差距也是很大。

社會上流行的說法,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低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不可一概而論。

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不似企業可以自由選擇養老保險繳費高、低額度,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額度是中規中矩的,養老金高也高不到哪去,只能是退休人員養老金略高,而且只限於極少數退休人員,限於事業單位高管、具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經濟效益極好的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的高管及具有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

三、企業單位中金融、電力、菸草、航空、石化、通信、IT等經濟效益好的行業中,央企、國企、外企、民企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普遍高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高出2~3倍,甚至更多。

而企業單位退休人員中,還有養老金更高的,外企、民企、央企、大國企的高管、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年薪是以幾十萬、上百萬、乃至上千萬計的,養老金高低是由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職工的工資繳費基數決定的,養老金會低嗎?不過不廣為人知罷了。


四、企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低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主要是生產、經營狀況不佳,經濟效益差的地方企業,包括地方國企、集體企業、民企等。

五、事業單位分多個類型,財政全額撥款、財政差額(定額)撥款、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等類型。

事業單位並非全部是財政撥款供養,既使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額度也是中規中矩,不似企業可以選擇高額繳費而養老金則高。

而財政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類型事業單位,經濟效益好的比較少,多數經濟效益不好,甚至社會養老保險繳費沒有保障,退休人員養老金可想而知。



z山海


樓主你好,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確實存在並且還比較大,為什麼?這是因為企業單位人員退休之後和我們事業單位人員退休之後,它所對應的替代率是有一個差距的。我們企業單位人員退休之後獲得的替代率大約就是自己在職期間工資收入的40~60%左右。但是作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下來的職工,那麼他所獲得退休金的這個替代率大約是在70~90%左右。

所以很明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下來的職工往往可以獲得一個更高退休金的待遇,再加上本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期間的工資收入相對應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按照老辦法來計算的這一部分事業單位的老人,那麼他們在計算退休金的時候,考慮自己的職務工資,職稱,工資,崗位工資,等各類工資的津貼相加所得,最終自己的退休金待遇!

但是我們企業單位退休職工是不考慮職稱工資職務工資的,他只會根據自己的累計繳費年限來計算自己退休金的待遇,所以說獲得退休金的待遇往往是比較偏低的。


社保小達人


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有差距嗎?從2014年10月以後,事業單位全面納入社保繳費體系後,其五險一金的繳費方式、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都和企業是一樣的。但是具體到養老金還是有差距的。其差距主要體現在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事業單位職工平均養老水平比企業高。

目前來講,由於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普遍比企業在職職工的工資水平要高,導致事業單位社保的繳費基數、繳費指數都比企業職工普遍要高。事業單位由於大都屬於財政撥款,其社保繳納要求都是嚴格按照社保法的規定來執行,單位按照職工的工資總額來繳費,個人按照本人實際工資來繳費;而企業職工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私營單位,很多單位出於人力資源成本的考慮,對職工的社保,有的是按照當地社保部門公佈的職工社會平均工資來繳納,有的是按照職工本人實際工資的60%來繳納。由於事業單位職工平均繳費水平比企業職工平均繳費水平高,所以反應到職工個人身上,導致平均繳費指數比企業職工高,個人賬戶資金餘額也比企業職工高,退休待遇也就會普遍比企業職工高。

第二,事業單位退休中人有過渡性養老金。

由於企業納入社保制度時間比較早,很多地方都可以追溯到1992年之前,到現在為止已經實行了27年,所以企業中的退休中人基本上差不多都已經辦理了退休,現在大部分人都是按照繳費年限來計算退休養老金;而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10月才開始納入社保繳費體系,到現在為止才5年時間。所以對於那些在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到現在開始辦理退休的人員,基本上都是屬於退休中人,按照相關的政策規定,為保證制度的平穩過渡和銜接,對退休中人除了按照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來計算養老金外,還增加了一項過渡性養老金。雖然這個過渡性養老金和企業那些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差不多,但是具體的計算內容和標準是完全不一樣的,其養老金的總體水平仍然要高於企業職工。

第三,事業單位職工有職業年金。

事業單位從納入社保繳費體系開始,就設立了職業年金制度。職業年金和養老保險一樣,實行單位個人按比例繳費。其中單位繳費8%,個人繳費4%,退休時按照養老金的領取方式,除了領取基本養老金以外,還要領取職業年金;而企業職工,雖然國家也推出了企業年金制度,但是由於企業要考慮用工的成本,需要獲取經營利潤。所以在企業中實行企業年金的單位少之又少,除了少數國有企業之外,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執行,所以企業職工退休時沒有企業年金的。

綜上所述,由於事業單位和企業的根本性質不同,在社保的繳費基數、平均繳費指數、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所以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水平普遍高於企業,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幫兄愛唱歌


樓主你好,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確實存在並且還比較大,為什麼?這是因為企業單位人員退休之後和我們事業單位人員退休之後,它所對應的替代率是有一個差距的。我們企業單位人員退休之後獲得的替代率大約就是自己在職期間工資收入的40~60%左右。但是作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下來的職工,那麼他所獲得退休金的這個替代率大約是在70~90%左右。

所以很明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下來的職工往往可以獲得一個更高退休金的待遇,再加上本身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職期間的工資收入相對應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按照老辦法來計算的這一部分事業單位的老人,那麼他們在計算退休金的時候,考慮自己的職務工資,職稱,工資,崗位工資,等各類工資的津貼相加所得,最終自己的退休金待遇!

但是我們企業單位退休職工是不考慮職稱工資職務工資的,他只會根據自己的累計繳費年限來計算自己退休金的待遇,所以說獲得退休金的待遇往往是比較偏低的。


懂社保


這就跟人有高矮胖瘦樣,單位性質不同、或者同類單位效益不同養老金當然會有差距。

1、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目前並未完全實現並軌,如果按現有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計發模式,他們的養老金比企業一般職工就要高。

這裡簡單說一下養老金並軌,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在2014年國務院公佈《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之前,機關事業單位是不繳費就可以享受退休金的,並且其待遇比企業的一般職工要高。

當然,這裡也有特殊情況,比如說國家不撥款的自主事業單位,如果效益不好,可能養老金並不比企業一般職工高,甚至都有可能一直未繳養老金。

2、養老金並軌後,很多省市設置了10年的過渡期,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老人和中人來說其待遇水平跟並軌之前保持不降低,意味著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人群的養老金依然高於企業一般職工。

根據《決定》,所有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

但各地在執行決定時也相應出臺了配套的實施細則,對目前機關事業單位中佔比最大的一部分人群——即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來說,此次改革設定了10年的過渡期,基本保證其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3、對於《決定》之後加入機關事業單位的人群,其養老金將會逐漸與企業職工保持相對接近的水平,因為都必須要按照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來繳費了。

養老金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人群同樣需要按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來參加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都需要繳費,根據自己上一年的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退休後期養老金計發方式也與企業職工一樣。

因此,隨著國家的養老金並軌改革實施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和企業的將會逐漸統一,也必須遵循社保確立的基本原則: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eyeballNs


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有差距嗎?有什麼依據?差距肯定有。

企業職工退休和事業單位退休後的退休待遇,計算方法都是一樣的,自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後(並軌前事業單位人員是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的)部分事業單位人員需要和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及繳納比例與企業職工相同。

<strong>事業單位退休優於企業單位退休部分:

1、事業單位人員繳費基數均為實際稅前工資,含年終獎等各種獎勵,企業單位較難做到。也就是說事業單位繳費基數普遍高於企業單位繳費基數,企業福利好的除外(但佔比很少)。

2、不是所有事業單位人員都需要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的,沒有並軌的單位工作人員目前仍不需要繳納養老金,並享受退休待遇。企業單位職工只有企業和個人繳納滿15年退休才能享退休待遇。

3、事業單位都為工作人員建立了企業年金,工作人員退休後不僅可從養老保險領取退休金,還可以按月領取企業年金。事業單位的年金是必須繳納的,都有。企業單位的年金是自願的,除大型國有企業和部分福利好的企業有繳納,80%企業不繳納。

企業單位退休優於事業單位部分:

福利好的企業單位,繳費基數按照實發工資繳納,且發放工資比事業單位人員高的。企業單位退休中,只有退休前單位待遇好,工資高的人員退休後的待遇會比事業單位的高。普通職工一般都沒辦法比事業單位高,當然事業單位也有隻拿最低工資標準的,但是少數。


社保常識分享


對於老百姓來說,社保的事永遠都是迷,就目前看,事業退的比企業退的高,這個差還會有很多年,就像現在企業退的,有沒有視同繳費一樣,再過幾年企業退的,視同繳費這個詞沒了,(92年以後參保的)但事業的還存在,可能二三十年後才能實現誰繳誰得。


北方老頭常大昊


養老金一直都是大家十分關心的話題,從2005年開始,國家就致力於提高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養老金,但是,事業單位養老金增幅大於企業單位增幅,兩者之間的差距甚至能達兩倍以上。這究竟是為何呢?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雙軌制,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制度的不統一。在養老金待遇上,無論是城鄉差距還是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差距都十分明顯。

近些年來,國家針對事業單位的人事編制改革一直在進行,例如,高校和公立醫院的編制有可能會逐步被取消。事業單位員工和企業員工的養老金差距也在逐步縮小,在未來,將逐步實現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平衡。

不過,在一段時間內,就總體而言,事業單位的養老金還是要高於企業的,所以才會有很多人努力去考事業單位和公務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