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療小兒脾胃不和,療效顯著!

小兒亞健康狀態往往表現為一種腸胃功能紊亂,可見於各個年齡組,以1~6歲小兒多見,與中醫“脾胃不和”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防治脾胃不和型小兒亞健康中,小兒推拿的療效顯著。

推拿治療小兒脾胃不和,療效顯著!

推拿是通過一定的手法刺激穴位,激發小兒自身調節作用,小兒雖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但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對推拿手法刺激敏感,對小兒的消化系統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現代醫學證明:推拿能夠增加胃酸分泌,促進消化,健脾和胃,同時不擾亂人體的生理節奏,安全度大,無副作用,易為患兒所接受。

1

小兒脾胃不和的病因

1、 飲食因素。過食油膩、甜食及飲食的不規律是引起小兒亞健康狀態最常見的因素。這些因素造成小兒脾胃功能的紊亂,使脾胃的運化、升降功能失職。

2、 某些過急、慢性病,特別是急、慢性感染疾病之後,小兒胃氣尚未盡復,脾之運化、胃之受納功能尚弱。

3、 反覆多種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原病雖愈,正氣已傷,尤傷脾胃之氣,致使脾虛不運,胃納不降。

4、 外感六淫之邪,傷及脾胃,表現脾氣失和狀態。

5、 體質因素,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脾胃虛弱。

以上綜合因素均可導致小兒脾胃功能紊亂,而表現出胃脘痞滿、暫痛綿綿、食入難化、噯氣作嘔、二便不調、夜眠欠安、面黃肌瘦、苔厚而膩等症狀,其病機為脾胃不和。脾與胃相表裡,若脾氣不升,運化失職,而溼濁中阻,導致胃失和降,出現胃脘腹痛、納少、噯氣嘔吐等症,若胃氣不降,食停中脘,也會影響脾氣的升運,不能輸精於肺,滋養全身,出現乏力倦怠、面黃肌瘦、大便溏瀉等。

2

小兒脾胃不和的臨床表現有以下幾點:

症狀:納呆、口臭、夜眠不安、大便不調(或幹、或溏、或便多質常)、易哭鬧、小便黃赤。

體徵:面色萎黃,脘痞腹脹、口唇紅赤、手足心熱、舌質紅、苔白厚或/和膩。

上述症狀和體徵各具備1項即可考慮小兒亞健康狀態。這種臨床表現多歸屬於中醫學的脾胃不和、脾失運化、胃失和降,水谷不能正常腐熟納化,從而出現納呆口臭、脘痞腹脹、二便不調;水谷不能上榮則面色萎黃;苔膩而厚乃飲食停滯之象;食滯不化,積而生熱,熱擾心竅則哭鬧易怒,食熱上蒸則唇舌紅赤、手足心熱,下注則尿赤。

3

推拿療法的應用

清補脾健脾助運、益氣養血;清胃開胃納、消食積;八卦、四橫紋調和氣血,消宿食開飽脹;捏脊調和氣血,加強臟腑功能活動。

加減:大便乾結,五心煩熱,舌紅少苔或花剝苔,脈細數者取穴:清胃、八卦、天河水、運水入土;煩躁易怒加平肝;夜寐不安加小天心;便溏者家運土入水。

溫馨提示

小兒亞健康狀態的調治,中醫護理方法上首當調脾和胃,消食清熱外,還應注意:節制飲食,宜清淡流質或軟食,不宜油膩、煎、炸、甜食和冷食。多飲水,適當的水果。保持患兒足夠的睡眠時間。可概括為:清淡飲食、充足水分、足夠睡眠。如果能做到這些,許多患兒可恢復到健康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