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骂冯胜:你不听王命,擅离职守,私自回京,关中谁人负责?

大明北伐87.

冯宗异(即冯胜)上一年(1369年)十一月抛下军队,私自离开关中,返回京师应天府。皇帝朱元璋大怒,就在奉天殿质问他:“冯将军坐镇平凉府,外御胡虏,内抚关中,西北锦绣山河尽在你手,国家所托非轻也!但,你竟然不听王命,擅离职守,私自回京,关中军政事务,谁人负责?朕此国都之外,所信何人?所托何人?”朱元璋盛怒之下,胡子几乎倒竖。

  宗异内心不安,想起当年屁股挨打之事,慌忙跪倒,叩头谢罪。

  朱元璋望着他,很久,然后,又看着殿上两边的文武百官,硬是把怒火压了下来,慢慢地说:“虽然关中条件差,可是你身为国家重臣,一身系关中数百里山河之安危,没有圣旨,是不能擅离职守的。所幸关中胡虏业已扫平,乃念你旧日功勋,今不罪尔!”

  他把最后的四个字的发音拖得很长,接着是语速颇快的几句:“若日后再犯,定不轻饶

!”

  冯宗异把头磕得碰碰响,心里的大石头才终于放了下来。

朱元璋骂冯胜:你不听王命,擅离职守,私自回京,关中谁人负责?

陈友谅纪念馆,湖北仙桃

  当朱元璋和刘基讨论如何处置胡德济事件之后,他又找来宋濂,对他说要大封功臣,接着把冯宗异擅离职守之事说了一遍,然后点题:“冯宗异之所以擅离职守,就因为朕把大将军等人召回京师,而没有召回他。他以为朕要大封功臣,他不在京师,心恐朕忘了他的功劳!”

  翰林学士宋濂点头称是。

  朱元璋又说:“先生,”(皇帝和皇后对宋濂还是比较客气的,一直到以太子的口吻称呼宋濂,)“你不知道,如果朕再不封功臣,可能会出乱子啦!”

  “怎会呢?”宋濂说,“陛下对臣下已经莫大的恩典了。比如冯将军,大都督府都督同知了,从一品之职,陛下托付以军国重事,难道还不满足么?”

  “你知道么?”朱元璋压低声音,继续说,“大年初一晚上,

吴国兴吴国宝兄弟俩经过大将军府邸,见府门牌匾上有朕的亲笔书‘大功’二字,竟然发怒,说他们兄弟俩为大明出生入死,也立了无上之功劳,怎么陛下仅仅记得徐达的许多好处,还把‘大功’二字挂得高高的,行人路过都得下马肃立行礼再经过。他俩说到愤怒处,竟然跳跃起来,用手中的刀剑去挑‘大功’牌匾!”

  宋濂听到瞠目结舌,心想:还有这等事情!

  朱元璋继续说:“要不是杨宪的手下及时制止,大将军府邸的‘大功’牌匾就被他兄弟俩糟蹋了!”

  ——吴国兴,就是吴良;吴国宝,就是吴祯

朱元璋骂冯胜:你不听王命,擅离职守,私自回京,关中谁人负责?

宋濂画像

  朱元璋又说:“朕把他兄弟俩叫来,原来他俩喝多了,醉醺醺的,酒气冲天。朕又怒又无奈——怎能和醉鬼争辩呢!等到次日他俩醒过来,朕告诉他俩这么一件事。他俩是谢罪不已,可是毕竟心里话说了出来,他们也是功臣,大将军是大功,他们功劳也不小。要不是他俩保守了江阴十年,为朕堵住张士诚的西进,天下大势还真不知如何呢!”

  朱元璋反复说着两个词:“十年!”

  他用左手的食指和右手的食指架成一个“十”字,显示给宋濂看。

  “今年,怎么说也要完成大封功臣之事。”他说。

  “陛下,吴良现居何职?”

  “苏州卫指挥使。”

  “吴祯呢?”

  “大都督府都督佥事。”

  “论品位,吴良正三品,吴祯从二品

。”宋濂说。

  “哦,是这样啊,那,明儿给吴良也做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吧。”朱元璋叹息道。

  次日,“以苏州卫指挥使吴良为大都督府都督佥事”的诏书从大明中书省发出。

朱元璋骂冯胜:你不听王命,擅离职守,私自回京,关中谁人负责?

吴良、吴祯墓,南京

  与此同时,冯宗异指挥天策、羽林、骁骑、雄武、金吾、豹韬六卫将士渡过黄河,直取扩廓帖木儿的大后方甘肃永昌路。

  天策、羽林、骁骑、雄武、金吾、豹韬这六卫是什么军士?

  他们都是皇帝的亲军部队!

  也就是中央部队。

  无论是战斗力,军事装备和战士们的思想觉悟都是一等一的!

朱元璋骂冯胜:你不听王命,擅离职守,私自回京,关中谁人负责?

年轻将军胡德济

  统领前锋部队的是王溥,官衔为大明中书右丞,此时在大明军政高官排名为第九。这王溥,饶州安仁县人。原先也是陈友谅的部将,为其八阵指挥之一,坐镇建昌,与福建的陈友定元军势力为邻。有关王溥在陈汉时期的“丰功伟绩”,具体来说,是两个:第一,阻止了福建的陈友定势力向江西发展;第二,阻止了朱元璋安插在江浙南部的胡大海势力向江西发展。特别是后者,朱元璋在1359年及稍后几年稳定地占有江浙的徽州、建德(即严州)婺州、衢州、处州、信州之后,下一步战略部署自然就是与信州为邻的饶州和建昌了。他先后派出勇将胡德济、朱亮祖前来搦战,岂料他们俩都不是王溥的手脚,先后失利而回!陈友谅马上把王溥的官衔加升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可见,八阵指挥的指战员都不是等闲之辈!

朱元璋骂冯胜:你不听王命,擅离职守,私自回京,关中谁人负责?

陈友谅的八阵指挥营战士

  不过,接下来,王溥的表现就令陈友谅大失所望了!

  原来,他见王溥连胜两阵,认为机会来了,马上派出另一位八阵指挥营的勇将李明道谋取信州。信州守将就是胡德济,他在建昌失利后,心里很不舒服,见敌人来犯,第一时间就向他的老爹胡大海求援。胡大海出兵,与儿子里外夹击,李明道打了败仗。李明道本人还做了胡氏父子的俘虏!在李明道出击信州的时候,王溥响应陈友谅的号召,也派出自己的弟弟王汉宝(《明太祖实录》作王二汉,王袆为王溥的母亲写的墓志铭中作王汉宝,今从墓志铭)协助李明道,结果,李明道被擒,王汉宝也不能幸免,也做了阶下囚。

  李、王二人被送到应天府,朱元璋没有杀他们俩,反而重用他们,官复原职(所谓“在陈友谅那里做什么官,在我这里也做什么官”就是朱元璋的口头禅),一边让他们写信招降王溥,一边让他们做向导,朱元璋亲自率军直取陈友谅的军事重镇九江。

  王溥接到弟弟的书信后,同意投降,并马上派人前往朱元璋军营洽谈投降事宜。为表示诚意,一并把建昌的军民户籍情况上呈。

  为什么王溥如此没有骨气?弟弟被擒就要投降?

  陈友谅可真气得发抖了!

  原来,真的有故事的。

朱元璋骂冯胜:你不听王命,擅离职守,私自回京,关中谁人负责?

已经绝版的小册子

  与其细细描述王溥怎样作战,还不如先报告一下他的家庭情况更能吸引读者

  王溥,不是陈友谅的老乡,也不是徐宋政权的嫡系部队。他是饶州安仁县石港人,就是在今天的江西安仁县信江岸上的村民。1351年元末红巾军战火燎原,蕲黄红巾军很快就渡江夺取江西地盘,各地民众纷纷逃避兵难,当然也包括王溥一家子了。

  王溥的老爹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他和弟弟王汉宝与母亲叶氏相依为命,他们一家三口加入难民队伍,沿着信江向上游逃难,不料仅仅逃了三四十里,进入信州贵溪县境的深山密林之后,母子三人失散了(估计是母亲口渴,王溥叫弟弟去取水,很久都不回来,不得已,只好自己再去取水,发现弟弟在偷人家的西瓜吃,他愤怒地扯着弟弟耳朵回去见母亲,发现母亲不见了——与李逵、猪八戒的剧情叠加起来)!

  兄弟俩到处寻觅,都无法找到自己的母亲!

  后面追兵又杀到,不得己,只好继续逃命。

  没有史料记载王溥的身高长相,更没有史料描写他的心里活动,不过,有史料记载他不久后就扯起大旗,投身“革命”了!

  估计,因为母亲丢失,他觉得无牵无挂,可以孤注一掷,去“闹革命”了

  与朱元璋一样,一旦了无牵挂,投身革命时,身上的所有潜能就会不断地持续地爆发出来。王溥爆发了什么潜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