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界扛把子,竟是“傳說中的廚具”

青銅界扛把子,竟是“傳說中的廚具”

青銅界扛把子,竟是“傳說中的廚具”

我們常說“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作為器具的鼎很少見,但是在生活中卻離不開它,鼎可是記錄歷史的大功臣。

今天的主角——大克鼎,就是一個記錄家族榮耀、銘刻千年歷史的 美男子 文物。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大克鼎及局部圖

西周時期,列鼎制度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久而久之,鼎成了國家的象徵。後來秦統一六國,列鼎制度廢除,但是鼎象徵權力地位的意義卻保存了下來。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作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克鼎的重量等級自不必說,明星易烊千璽就曾在《國家寶藏》節目裡,守護國寶大克鼎。

01

鼎內銘文

揭示西周廚師長的秘密

節目一開始,易烊千璽帶了一份禮物送給張國立——他精心抄寫的銘文。而這份銘文,就出自大克鼎。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這字兒寫得真好看

大克鼎腹內共有銘文290字,這種銘文叫鐘鼎文,也叫金文。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大克鼎銘文拓片

銘文第一部分是韻文,記敘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以及周孝王任命克擔任膳夫之職,傳達王命。

第二部分寫克任膳夫官職後,周孝王又賞賜他禮服、田地和奴隸。克接受了任命和賞賜,鑄造大鼎歌頌天子美德,並祭祀祖父。

膳夫是古時的宮廷廚師長,主要負責天子宴飲或祭祀獻食的禮儀工作。通過銘文可以看出,克的權利並不低,能夠下傳王命、上遞民情。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而且,最初和大克鼎一起發現的,還有七個小克鼎,可見當時鼎主人身份之貴。(可惜已經分散各地收藏,有的甚至遠渡日本等地。)

時人恪守列鼎制度,遵循“天子九鼎,諸侯七”的禮法,普通的廚子怎麼會有如此大的權力?

聽聽少年易(易烊千璽 飾)是怎麼來解說的吧。

《國家寶藏》小故事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眼看雍侯之子和膳夫克之子為祭祀所用的鼎而爭辯不休,易連忙去勸阻。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他說,周朝時期,“以禮治國”,從酒器標準,到祭祀食物的品相,都講究符合“禮”。

而膳夫克能夠享有大鼎和七個小鼎,因為他殷勤為當時的周王出謀劃策,出使雍侯國,以懷柔之策,用祭肉之禮,打消了雍侯謀反之心。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克對雍侯說,鼎不僅存在等級高低之分,擁有鼎的人還存在眼界長短之分。

而眼中無“禮”的人,只是一群貪得無厭的老鼠,目光短淺,只會爭個你死我活,不會顧及長遠利益。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雍侯自然不是“鼠輩”,於是接受了克的祭肉,也表明不會再起謀反之意。

易給我們講述的故事裡,虛擬了一位要謀反的雍侯。這段真實歷史如何,我們無法還原。

不過,膳夫克也許真的如他所說,擁有很高的實權。

在周朝,“膳夫”與“宰夫”的官名通用,宰夫恰能“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敘群吏之治,以待賓客之令、諸臣之復、萬民之逆”。

既然有權利治理朝廷,克能夠有如此尊貴的待遇,也就說得通啦~

大克鼎腹內的銘文不僅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為研究西周經濟制度提供有力的證據,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銘文字跡規整,無論在佈局書寫上、還是鑄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體之一,在我國書法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如今,我們可以去上海博物館參觀這件文物,多虧了潘家幾代人的守護。

02

守護國寶

一個家族的世紀接力

清朝末年,大克鼎在陝西扶風縣法門寺鎮任村出土。除了大克鼎外,當時共有1200多件文物被瓜分殆盡。其中,大克鼎被晚清著名學者柯劭態購買,後來重金轉讓給潘祖蔭。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潘祖蔭

在收藏大克鼎之前,左宗棠因為感謝潘祖蔭的幫助,將重寶大盂鼎贈送給他。包括大克鼎在內,潘祖蔭有了兩件珍貴的青銅鼎,於是就有“海內三寶,潘有其二”的說法。

不幸的是,沒過多久潘祖蔭去世。時局動盪,很多人都想獲得這兩件寶物,潘家也成為“眾矢之的”。潘祖蔭的弟弟潘祖年為了避免麻煩,將大克鼎等重器運回蘇州老家,鎖在兩個平淡無奇的衣櫃裡。

當時,有外國人出高價求購大克鼎,被潘家回絕。有高官圖謀霸佔大克鼎,邀請潘家以大克鼎參展,還是被潘家人識破,未能得逞。

後來,潘祖蔭、潘祖年的孫輩,就只有孫媳婦丁素珍一個人。潘祖年決定,讓丁素珍改姓潘,取“大盂”之諧音,取名潘達於。

從此,潘達於承擔了守護國寶的重任。此後十多年,儘管家道中落,但潘達於恪守潘祖年定下的“謹守護持,絕不示人”的規矩,將稀世珍品牢牢地守護在潘家的深宅大院。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年輕時候的潘達於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沒過多久,日軍開始對蘇州進行轟炸。為避免國寶流失,潘家人請工匠將大克鼎等文物埋藏於地下。潘家財產被搶劫一空,但是大克鼎等文物保留了下來。

後來保存文物的木箱腐爛,頂上的方磚也垮塌了,潘達於趕忙帶人把大盂鼎和大克鼎挖了出來,用破舊傢俱、舊瓶子等物在上面堆滿,當做舊物堆來掩蓋珍寶的行蹤,就這樣一直保存到新中國成立。

1951年,潘達於將大克鼎、大盂鼎等國寶全部捐贈給剛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潘達於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的信函

為表彰潘達於的捐獻之舉,文化部要給她頒發兩千萬(舊幣)現金獎勵,一生淡泊名利的潘達於沒有收下,反而是收下獎狀貼在牆頭。

2004年潘達於百歲誕辰,上海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聯合為她祝壽,在上博舉辦了“百歲壽星潘達於捐贈大盂鼎大克鼎回顧特展”。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潘達於與國寶合影

潘達於再次見到守護數十載的國寶,她用蘇州話說:

真的一點也沒變,實在是太好了。我為它們找到了一個好人家。

大克鼎命運的幾次重要轉折,幾乎都與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最後,我想用《國家寶藏》中易的話來總結: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天子治國,如用鼎,亦如分肉,大小多少,皆是一個禮字。禮正,則天下定,禮偏,則天下亂,縱使朝代更迭,疆土變遷,我華夏定會以禮享譽天下。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青铜界扛把子,竟是“传说中的厨具”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可查看約稿函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若好友申請未通過請過幾天再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