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一次政治謀殺!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羅馬獨裁者愷撒在元老院被刺死,參與謀殺者均為羅馬老貴族,為首的是獲得愷撒信任的元老貴族馬爾庫斯-布魯圖斯。

關於刺殺愷撒的情況,喀西約對愷撒動第一刀,接著參與此次行動的人將愷撒圍了起來,持刀相對,愷撒躲閃並呼救命,當看到自己最信任的布魯圖斯也拔出了刀,愷撒用自己的袍子掩蓋住了面部,不再抗拒。

愷撒沒有想到布魯圖斯會參與此事。他德行純正,並配得上領導國家。在謀殺愷撒後的一次公民大會上,布魯圖斯表示:“並不是我不愛愷撒,可是我更愛羅馬”,實際上,布魯圖斯等人只不過是要維護元老貴族的特權地位,保護已經過時的共和制度,而反對的是以愷撒獨裁所反映出來的帝制和軍事獨裁傾向。

愷撒生活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當時羅馬共和國正經歷嚴重危機,原來羅馬僅是意大利中部臺伯河畔的一個小城邦,經過公元前5——前3世紀的東征西討,統一了意大利,又經過了公元前3——前1世紀的對外征服,它把地中海變成了內海,形成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奴隸帝國,隨著對外征服戰爭的進行和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城邦制度和共和制度已喪失了自己的經歷基礎,社會內各種矛盾都激化起來了:奴隸同奴隸主的矛盾,平民和貴族的矛盾,騎士和元老貴族的矛盾。羅馬共和國已不能維護奴隸主的統治。

共和國晚期,羅馬奴隸主內部在3個重要問題上展開了理解的爭論:

(1)關於如何解決兵源危機

(2)關於擴大統治階級基礎問題

(3)關於統治形式問題

公元前60年,羅馬三個野心家龐培,克拉蘇,愷撒結成秘密聯盟,三巨頭各懷鬼胎,各有所圖。在路下會晤,暫時修補了彼此之間的裂痕。克拉蘇好大喜功,擔任敘利亞總督期間,遠征帕提亞失敗,三巨頭變兩巨頭。愷撒在高盧勢力膨脹太快,龐培和元老院感到威脅,授權龐培去打壓愷撒。

公元前49年1月10日,愷撒反擊成功,結束了內戰,回到羅馬被推舉為終身獨裁官,擁有許多頭銜,成為集軍,政,司法神權於一身的獨裁者,共和國已名存實亡。

愷撒對平民採取兩面性政策:一方面滿足平民部分要求,另一方面又削減免費發放的人數。下令建築廣場,劇院和廟宇等。但愷撒政策的總傾向,即獨裁傾向,為元老院貴族所不容。

愷撒雖死,共和制卻未能存活多久。公元前43年,屋大維,安東尼和雷比達結成新的三巨頭。公元前30年屋大維戰勝其他兩人,成為獨裁者,建立了新的統治形式——元首政治。即披著共和國外衣的帝制和軍事獨裁,羅馬正式進去帝國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