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要成為民企發展的“酵母”

銀行要成為民企發展的“酵母”

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民營經濟。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增加社會就業崗位,保證社會資源供需平衡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信息化、現代化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整體發展的必要力量。

不可否認,多年來,銀行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中發揮了值得肯定的作用,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部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一方面,一些民企存在資信能力不強,抵押、擔保等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問題較為突出,一定程度從思想上導致銀行認為對信貸資金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銀行要遵循企業經營法則,要守住安全底線,要遵循多年來用經濟的、血的代價換來法律的、內部的規章制度。因此,金融行業要做到支持行業發展規律的同時,要打造金融行業金融服務產品品牌,建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長久工程,達到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一個系統工程。

打造金融行業服務品牌,為民營企業量身定做金融產品,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客觀上講,受慣性思維的影響,銀行仍舊喜歡支持傳統有保障,安全係數高的國有企業和優質產業發展,是形成信貸資金投資集中在一部分優質企業手裡的主因。對於那些剛起步、還未起步的民營企業,持淡然的態度,越是資金需求,越無法得到資金需求的滿足,形成不科學的資金供需的矛盾。實質上,我國的民營企業發展有著強勁的力量,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力,就目前來說,我國有相當一部門民營企業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形成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如美的、華為等企業都有深遠的影響力和支持經濟發展的能力。因此,民營企業並不是一隻可怕的老虎,只要在經營管理、產品適銷對路、符合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的要求,就會有發展的好前景,銀行支持就能夠獲得互利的效果。當然,銀行守住安全底線是第一位的,只要遵循市場發展規律,符合產業化調整要求,把信貸需求與利率市場化有機結合到一起,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勵機制,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一是把握規律,找到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的突破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要綜合利用把市場規律融合到經濟規律當中去,從中提煉出金融規律,總結行業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找到金融產品供給、金融環境方面的短板,制定出下步的工作方案和計劃,按照符合當地實際要求,因地制宜為當地民營企業發展量身打造金融產品。在此基礎上,國有大中型銀行要發揮作用,成立小微企業信貸部,起到對小微民營企業解困的作用。

二是正確運用市場導向,建立科學、客觀、正確的風險評價體系。銀行在對民企的資信評估過程中,充分利用政府、市場監督管理、稅務等部門的信息平臺,並由上述部門建立小微企業評價部門,根據各自掌握的民企和市場信息,專門通過科學、市場預測、產業發展潛力評估等多個方面,對民企進行科學論證評估。通過各家對民企的好診把脈,得出一個切合實際的資信數據,核定授信額度,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難,正確的資信論證也能有效降低銀行安全風險,調動銀行支持民營企業的積極性。

三是建立技防與人防相結合,守住銀行安全底線的安全體系。建立以大數據、信息化、網絡化的信息共享平臺,藉助人民銀行徵信管理系統,公安部門身份證管理系統,市場管理法人信息系統等,建立客戶信息資源庫,實現信息共享、共用,把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金融手段運用到實際業務中,通過信息科技分析,建立提前預警報警系統,每天通過人工智能,通過把客戶信息篩查分析,做到對民營企業的資信狀況做到精準分析,及時掌握民企發展動態。政府及民營企業管理部門,更要攜手銀行建立一套完善的金融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激勵機制,採取“政府+銀行+民營企業+保險+擔保公司”組成的貸款風險基金會,對於形成風險的貸款,採取政府補一點,“保險”公司賠付一部分的辦法,有效緩解銀行懼怕貸款投放風險的壓力;為激勵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嚴格制定貸款投放的盡職免責辦法,讓信貸人員放開手腳,既守法合規操作,也有效規避不符合條件的貸款不放,符合條件的貸款也不放的問題發生。形成一個社會都來關注民營企業發展的勢頭,共同攜手銀行成為民企發展的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