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晋八王之乱后会发生五胡乱华?为何西汉七国之乱后没有发生呢?

红星照耀神州


西汉齐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从名称来看,就像双胞胎,都是诸侯作乱,对峙中央政权,但是对历史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不尽相同,八王之乱的危害更大、更久、更凶险,直接导致西晋灭亡、东晋偏安、三百年动乱不止!

为什么齐国之乱很快就平息,而八王之乱却造成了五胡乱华?

一、西汉政局比西晋稳固

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景帝期间,汉景帝的爷爷汉高祖刘邦曾经有过“白登之围”的教训——开国君主差点沦为匈奴的阶下囚!所以,刘邦意识到:虽然已经一统天下,但是楚汉相争数年导致国库空虚、士兵疲惫,百姓急需安居乐业。因此,汉初三位皇帝都推行“休养生息”的一贯国策,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过上安定生活,军队得以修正和训练。

并且,刘邦先后铲除了三个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非刘姓不得封王。所以,从立国之初就提前预防了诸侯割据的祸根,确保汉室江山稳固。其妻吕后作乱也很快被平息,没有动摇政治根本。

因此,汉初几十年,中央集权稳固,百姓思安,汉文帝也是明君,诸王的权力受到极大的限制,没有作乱成功的战斗力!所以,七国闹了几个月,也就消停了!

二、少数民族的趁虚而入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李牧、秦国蒙恬都曾沉重打击过匈奴,所以匈奴在汉初,还属于复苏阶段,战斗力不见得比西汉强多少,之所以有“白登之围”的尴尬,主要源于汉臣韩王信的叛变,所以少数民族还没做好逐鹿中原的战斗准备。

汉初采取的和亲政策推动了边境安宁,匈奴相对稳定,虽然也有一些边境战役,但规模不大,没有对汉朝中央政权形成冲击。所以,经过高祖、文景三世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就可以几战消灭匈奴,解决边境祸患。

而西晋时期却大不相同,经过秦、汉、晋三朝几百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原一直征战不休,疏于防范边疆少数民族,这种混战局面给胡人的暗黑崛起留够了充分时间!而且西晋时期,中原还经常雇佣胡人充当廉价劳动力从事生产和军事,胡人在中原的人口规模得到野蛮扩张,对于中原大好河山的觊觎和贪婪空前膨胀,侵略一触即发。

比如:秦汉时期,经过李牧、蒙恬、李广、李陵、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一系列打击,匈奴人几乎奄奄一息,但是到了西晋,匈奴族人刘渊在八王之乱中与成都王联结,并借此壮大实力逐渐抬头,为逐鹿中原做准备。其他少数民族,也多次出现在八王之乱的战役中,对于中原地形、军事的了解,洞若观火。

所以,一旦西晋内乱,中原胡人与塞外胡人马上里应外合,形成压倒性侵略,直接威胁西晋政权!

三、西汉七国的势力没有西晋八国强大

犯上作乱是需要经济基础的,西汉七国中,吴王刘濞是最有本钱的,在经济富庶地区铸造钱币,并且提炼古代的硬通货物资——食盐,凭此两项获利颇丰,富可敌国,所以具备了跟中央叫板的实力,其他六国则无此经济基础,纯粹跟着瞎起哄,所以,七国之乱三个月就平息了,轰轰烈烈开始,草草收场。

需要说明的有两点

(1)为了平息七国之乱,汉景帝腰斩晁错,其实晁错很冤,因为削藩是汉景帝许可并支持的,最是无情帝王家!

(2)汉景帝刘启本来就是个狠角色,做太子的时候,跟吴王太子刘贤对弈,由于刘贤态度倨傲,居然用棋盘把刘贤给活活打死了,刘贤的父亲是吴王刘濞,刘邦的侄子,汉文帝的堂兄弟,一直怀恨在心,终于借“诛晁错 清君侧”的名义反叛了。

所以说,西汉七国之乱,其实是一个棋盘引发的血案!

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统王朝,为了避免士族实力尾大不掉,西晋开始大量分封同姓诸侯王,并且纵容这些诸侯王的野蛮生长。西晋八国连续征战了16年,能耗得起这么久的战争,说明西晋八国的实力是超出西汉七国的。


乌兰大侠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由痴呆儿子司马衷即位,这就是晋惠帝。国丈杨骏和汝南王司马亮辅政,皇后贾南风操纵权柄。先是司马亮除掉杨骏,后来贾南风和楚王司马韦又除掉司马亮,先后有八个王主持朝政或控制地方,他们之间混战不休。贾南风掌权十年后被处死,过了几年晋惠帝也被毒死。从公元291年到公元306年的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证明了西晋王朝的腐朽性。此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因气候寒冷而南迁,西晋的虚弱给他们提供了机会,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后果。

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时,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声势浩大,准备取西汉王朝而代之。汉景帝派周亚夫率大军平叛,仅三个月时间就打败叛军,社会迅速恢复稳定,没有给北方匈奴民族大规模进攻黄河流域的机会。



谷老师


两者虽然在名字有点类似,可本质上就不一样

西汉时期七国之乱的背景

楚汉之争事实上只打了4年而已。刘邦建立了西汉帝国后,一直没有闲着,不是在平叛的道路上,就是在返回长安的途中,一直到死的那一刻都在平息异性诸侯王的叛乱中。

而白登山被匈奴王冒顿围住,本质就是因为韩王信害怕刘邦责难而投降匈奴并引刘邦入瓮的。

平息了异性诸侯王的汉朝并不敢刀剑入库,马放南山,就因为匈奴王想请吕后到草原一起跳舞,所以不管是吕后还是刘姓皇帝或诸侯王,都对匈奴戒备着。

文帝时期,匈奴虽然享受着汉朝的美食、华丽的衣服和汉女,但也没有停息时不时敲打汉朝,所以当时的汉朝中央政权随时准备打仗。

同样经历了吕后时代,秦汉交替所导致的人口锐减已经得到缓解,而文景两帝准备的削藩,无非是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土地和赋税、商业等等压力,因此对半独立状态的藩王动手。

可西汉时期的七王之乱,除了吴王刘濞是核心之外,其他如胶东王就是闹着情绪跟在后面叫嚣着,而济北王刘志是被胁迫参与叛乱,根本就没有出兵。

哪怕是吴王刘濞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可他打出的口号就是“清君侧”,当三个月后吴王被中央军击败的消息传到赵地时,匈奴二话不说转身返回草原。

西晋时期八王之乱

西晋抢了曹魏江山,总是害怕曹魏忠臣反叛,当司马炎统一全国后,迅速的在各地裁军。大城留武士一百人,小城留武士五十人。西晋最大的武装只剩下中央军和地方的藩王卫队。

汉桓帝永壽三年,全国的人口普查是:戶千六十七萬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

晉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后的全国一统普查情况是“九州攸同,大抵編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

连年的战争,使得人口减少了90%。等于八王之乱前期,全国的人口、土地均未能恢复。

两者本质上的区别

西汉时期的人口已经有所恢复;且军事上一直都在备战着;政治上,主要是藩王制约了中央集权,且出现了吴王违法铸币等对民生产生伤害的情况。

虽然吴王邀请匈奴等外族相助,可这些外族并没有进入到国境。本质上只是中央与藩国之间的战争。

西晋时期,虽然一样经历长年累月的战争,可在曹魏西晋权利交替这段时间里,并没有任何的养民休息的阶段。人口锐减得厉害,经济上也无法跟西汉文景时期对比。

同时军事上,早早裁军,使得战争中央直属的地方部队太弱,根本起不到牵制藩王的作用。

政治上:1.因为汉恒帝时期,南匈奴内迁,以及西晋时期为了应对人口锐减,在对待异族内迁上的政策放开,可由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以及大量的匈奴人或羌人被当成奴隶对待,使得民间种族之间的仇恨日渐增加。

2.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的根本并非是藩王作乱,而是皇后与皇太后之间的政治斗争的延续,皇后贾南风诛杀外戚及乱政并废除太子,引起宗室不满,且引外藩入京后出现的内斗现象,并非是中央与藩国之间的战争,而是真真意义上的混战。

正因为之前的大裁军,已经汉人人口没能恢复,经济上已经以来乌堡式的大庄园经济体系,使得藩王根本没办法从豪族手中获得更多的兵员和经济支持。

所以后来的藩王从内迁中的匈奴或羌人中寻求支援,才致使这些外族在混战中不断获得权利,比如匈奴王刘渊,开始就是西晋的屯骑校尉,而后在混战中成为辅国将军、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等。


史之为用


西汉景帝之时,因为汉景帝听信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乃至于东方的诸侯以吴王刘濞为首群起而叛之,这就是七国之乱;而西晋惠帝时期,围绕着皇储和国家权柄问题,引发八王之乱。同样是诸侯王叛乱但是结局却大不同,西汉经由七国之乱,极大的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汉武帝时期推恩令出台后,更是基本解决了诸侯国造反的问题,而西晋王朝的七国之乱,却不仅造成西晋的衰亡,更酿成了中国历史空前绝后的300年的大分裂时代。

首先的原因西汉中央政府的强大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称帝,本来是要建都洛阳的,后来听取娄敬的建议,建都长安,而娄敬的根据就是关中的特殊地势,一旦天下有变退可以守住函谷关和武关,保证关中无忧,进可以直接控制洛阳,掌握天下之中。七国之乱之后,周勃率领汉军主力直接前进到洛阳,随后由梁国堵住叛军前进道路,而周亚夫组织军队袭击叛军的粮道,结果就是叛军虽多,但是无奈前进不得,有没有了粮食,最后失败,而这一过程仅仅用了3个月。

七国之乱形势

而西晋的时候就完全不同。当年晋武帝篡魏建晋时一个有利的条件就是曹魏的皇室十分虚弱。于是西晋建立后,他为了西晋王朝的长治久安,就对司马氏大封诸侯,并授予兵权等,目的是司马氏的强大,一旦有事就互相照应,防止权臣篡权走曹魏的老路,可是结果的却导致司马氏诸王的权力过大,各诸侯王野心开始疯长,都想问鼎最高权力,同时司马炎给自己的傻儿子娶了一个丑陋险恶的媳妇贾南风,于是司马氏诸王和贾南风的后族等彼此争权夺利,兵革不休,导致八王之乱居然前前后后打了16年。结果生生的将中原之地打烂了。

其次是异族的问题。

西汉刘邦的白登之围后,西汉政府开始向匈奴送姑娘送钱,来换取和平,然后国内一门心思的修养生意,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时期,匈奴与西汉虽然偶尔发生小冲突,但是总体关系还比较好。每年西汉政府给匈奴送的钱,远远超过匈奴向汉朝发动战争劫掠的利益,所以七国之乱时,虽然联系了匈奴,但是匈奴并没有做出激烈的回应。

白登之围后汉匈保持了总体的和平

但是西晋的时期的情况就完全不相同了。东汉后期,匈奴再次分裂后,北匈奴被东汉彻底打残,而南匈奴虽然亲汉,但是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完全无法在草原应对他们的老对手东胡的打击,他们要求进入内附,得到允许,于是匈奴等胡人开始进入陕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区,为东汉政府戍边。而草原上已经被东胡人的鲜卑和乌桓占领,后来乌桓被曹操干掉,塞外就成为了鲜卑人天下。曹操时期为了防备内附的匈奴搞事请,曹操将匈奴分成了五部进行管理,但是到了西晋时期,匈奴虽然表面臣服,但是势力已经有所壮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东汉后期到西晋时期100多年的时间西晋王朝居然仍旧没有拆分匈奴人,并将其彻底汉化,这当然是西晋政府的重大失误。其结果就是八王之乱后,中原空虚,匈奴的大单于刘渊趁势在太原起兵,并建立汉国,掀起五胡乱华的序幕,后来羯族人、鲜卑人、氐人、羌人纷纷登场,中国近300年最大乱世也终于降临在华夏大地。

东汉后期的少数民族的南迁

此后“衣冠南渡、中原陆沉”,西晋的士族被迫南迁到江南,来到当年晋武帝灭掉的东吴故地,重建东晋,维系所谓的华夏正统,苟安于南方。


草民出山


因为西晋在八王之乱前允许胡人内附,司马懿借助北方蛮族军队发动政变,蛮族出兵的要求是允许胡人百姓越过长城关隘,内附进入中原居住生活埋下了祸根,悲剧发生了。汉朝没有允许胡人内附,所以蛮族受长城关隘阻挡,没有机会进入内地暴乱。


红星照耀神州


从当时外部环境来看;

汉朝时,外族威胁主要是匈奴,当时虽然汉朝处于弱势,然而高祖麾下的名将之后仍然很有实力,且汉朝那时已经统一好几十年,民众思安。匈奴当时虽然强势,然不能一下子吃掉大汉朝,故七国之乱也不敢轻易涉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景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西晋彼时刚逼迫曹魏攫取政权,天下虽一通然不稳固,此时在三国征战时已经有很多胡族参与其中,如西凉铁骑,羌族。经过多年征战,少数民族对中原社会情况了如指掌,加上以当时人的想法西晋得位不正,所以加剧了这种动乱。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晋皇帝自司马炎之后,一代不如一代。胡族崛起,自然会被欺辱。

司马仲达虽老谋深算,亦不能避免后代被诛。

命也!


莫名山


汉朝七王之乱时,汉朝有一个优秀的统治者汉景帝和一个稳定团结的中央朝廷,以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周亚夫。

而西晋八王之乱时,则是一个白痴皇帝加一个混乱的朝堂,以及无数的小帮派的局面,最终导致五胡乱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