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和西汉哪个强大?

学生时光

西汉之所以名声大,《史记》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前汉书》、《后汉书》有这样的官方修史,司马迁个人又编写了一部。因为是个人修史,所以很少避讳,秉笔直书,《史记》流传很广,加上太史公的文笔,被鲁迅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的史记,文辞优美,对英雄人物赞不绝口,对一些豪杰也有指摘之语,更显真实。因为写的是汉朝的当代史,可信度很高,流传很广。西汉时的历史,我们都耳熟能详。很多成语都成了我们的日常用语。

司马迁之后的西汉历史,相对来说就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了,比如昭宣中兴以后的西汉历史故事。可见,司马迁的《史记》之功。

东汉历史,被史学家盛赞为风化最美,民风淳朴,在光武帝刘秀的带领下,君臣相和,民阜国安,没有一般朝廷中的猜忌、权谋等。这与光武帝刘秀的个人魅力息息相关。

也正因为如此,西汉前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犹如悬疑断案一样,剧情高潮起伏,引人入胜。东汉一朝平平稳稳,大家按部就班,彬彬有礼,打仗也是不含糊,一波流推倒。所以,影视剧导演会偏爱西汉史,戏剧性很强,引人入胜。东汉就显得平庸无奇,如同普通的过日子人家,细水长流,波澜不兴。

有道是大道至简,大象无形。东汉的这种平淡无奇,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

比如东汉也有西汉的开国功臣,刘秀有云台28将,大多都能善终,这样的大团圆结局要比刘邦到了六十多岁还在征讨异姓王的路上要好得多。

比如东汉也有开疆拓土的不朽功绩,班定远三十六人横绝西域,要比西汉武帝时前后损兵数万征伐大宛国要有效率和经济的多。西汉前期国力往上走,至武帝急剧衰减,都已经户口减半了,后来在昭宣中兴才又有恢复。

比如西汉武帝征讨匈奴,前后三十多年,劳民伤财,东汉联合南匈奴和乌孙,得竟其功。西汉有封狼居胥,东汉有勒石燕然。

在文化上,西汉独尊儒术,还有天人感应。东汉有太学,重视经学。哲学王充,医学张仲景等都是一时大家。

在科技上,东汉有蔡伦得造纸,还有张横的地动仪。在东汉末年,更有建安七子,还有三曹的文章传世。

西汉以来形成的贵族政治,在东汉得到延续和发展,并最终在魏晋时期形成了九品中正制和门阀,影响直到宋朝时才告一段落。

人口和财政方面,西汉和东汉都差不多。西汉开始的盐铁专卖制度为历朝历代所坚持,成为国家主要财源。西汉人口6000万,东汉人口5700万。东汉的贵族世家拥有更多的部曲,因此,东汉的人口应该与西汉持平或者超过。

列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东汉与西羌,与匈奴,与乌桓,与哀牢,与山越,与越南,与黄巾军,与各种各样的敌人战斗。与西汉开边不同,东汉的战斗对象都已经经过200多年的文明开化,有着不俗的战力。西汉时,除了匈奴强悍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还处于野蛮矇昧状态,所以,东汉面临的外敌要比西汉要强。这也反映了东汉军力的强大和战斗力维持的持久。

西汉的皇帝传承做的比较好,因此大权基本上都被掌握在皇族手里。东汉自和帝以后,都是少年皇帝,还都早殇,完成东汉朝廷君权暗弱,世家兴起。也正因为如此,东汉的世家在汉末动乱时,撑起了汉民族的天下。不管是曹魏、孙吴、蜀汉,在与周边少数民族作战的过程中,都超常发挥了。

作为中华第一帝国的上半场与下半场,西汉重在开拓,虽然很多方面秦始皇已经画了一个圈,然而并没有去执行。西汉给中华帝国定下了铁血雄强的基调,所谓创业艰难,西汉的开拓之功,无可质疑。东汉重在传承,西汉打下来的很多疆土和政治制度,东汉以风化最美的汉光武帝祖孙三代继承了下来,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画了重点。

所以,而知而行认为,作为继往开来的东汉,要比开拓之功的西汉强大,其主要强在国力和战力方面。说起坚韧和刚强,西汉一点也不逊色于东汉,甚至要比东汉还要强。


而知而行

若论军事,西汉更强;若论综合国力,东汉更强。两汉的特点各不相同,西汉是扩展型的,而东汉在扩展的基础上更讲究文化包容的软实力。

1、西汉强在军事

西汉的天下是打出来的,刘邦斩蛇起义,约法三章,楚河争霸,十四埋伏,四面楚歌……尽管被迫与匈奴和亲,但是汉武大帝横空出世,卫青七战七捷大败匈奴,霍去病千里逐敌,直捣漠廷,封狼居胥,汉民族为华夏子孙奏响世界最强音。打开汉书看一看人物列传,伴随西汉而行的始终是强悍的血性贲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李广射石搏虎,周亚夫细柳阅兵、平判七国;赵充国百闻不如一见……

西汉可称得上“战神”的前有韩信,后有卫青、霍去病,名将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而陈汤纵横漠北,不用汉朝兵卒粮草就把北匈奴斩草除根。如果没有西汉立国的军事强悍基因,名将何来用勇之地。

当然,西汉也有独尊儒术的文化之举,第一次把汉文化圈延展到周边各国,卫满朝鲜、南越、西南夷、大宛尽数纳入版图。国土面积北至阴山、西逾葱岭、南包交趾、东并朝鲜 ,故“秦皇汉武”被历朝历代视为雄主!

2、东汉强在综合国力

东汉开国君主刘秀虽然也是马上皇帝,但骨子里透着皇家传承下来的气象,“光武中兴”一脉相承于“文景之治”,并有明章之治、永元之隆 。使综合国力达到空间有的高度,军事上重创匈奴,使匈奴王朝廷西迁,从此再也不能侵入中国,但更伟大的成就在于文化、科技的软实力,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盛。东汉大兴儒学,太学林立,文人学者的论述不断。政治上三公分权,尚书台正式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这也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最早雏形。


需要特意指出的是:东汉一朝其实包括了蜀汉历史,从历史事实上出发,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姜维等实为汉臣,与东汉一脉相承。所以蜀汉的历史也是东汉的历史。


指动济南

在讨论汉朝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便是汉武帝刘彻,想到的是汉武帝所属的西汉,反而东汉不怎么出名。



其实东、西两汉也不过是后世之人用以了解历史所做的划分,真实的历史没有东、西两汉,都是刘邦的后裔,只有一个名字“汉”!

既然题主问了东汉和西汉哪个强大,那我们就以后世划分的东、西两汉来说一说吧!

西汉





西汉(前202年-8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前206年刘邦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称帝,定都长安,建国号为“汉”,史称西汉。

而说起西汉,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它的赫赫武功;想到的是汉武大帝气吞八荒、胸怀四海的霸气;想到的是卫青、霍去病横扫匈奴、远征漠北、封狼居胥的功绩。

其实不是这样的,在西汉初立之时,经历了秦末乱世、楚汉争霸,华夏大地千疮百孔,就连帝王寻找同色拉车的马都找不到,大臣坐的也是牛车。

而在北方,匈奴一统了草原的民族,已然崛起,成为了一个可以威胁中原大地的强大政权。更是在平城的白登山上围困了刘邦七天七夜,这对匈奴来说是一场辉煌的胜利,而对刚刚成立的汉朝来说这是屈辱的,在此之后长达几十年的屈辱就是由这一场战争而决定了。



之后历经文、景二帝,休养生息使得国库丰满,至汉武帝之时终于有了洗涮在“白登之围”以后对匈奴所受的耻辱的资本了。

在武帝一朝,北却匈奴、南并百越、东灭朝鲜、横扫西南夷、西通西域,开疆拓土、武功达到极致。但在这赫赫武功的背后确是民生凋谢、国库空虚的惨状。

而后又经昭、宣二帝休养生息,国力恢复。在汉宣帝时完成了汉武帝一辈子都在做,却没完成的事,那便是收降匈奴。其后设立西域都护府,而汉朝也在宣帝时达到极盛。

在之后经历元、成、哀、平四帝

之后汉朝衰败,而在汉哀帝死后王氏权力再起,此时,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最后,他杀孝平,废孺子,于9年1月10日正式称帝,改汉为新,西汉结束。但西汉的衰败也只是皇权的衰败。

东汉



东汉(公元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为区别于西汉之前汉,故又称后汉。东汉首都洛阳被称为东京,因此又以东京为东汉的代称 ,共十四位皇帝,国祚195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仍沿用汉的国号,定都洛阳。

东汉初年天下刚刚平定,采取休养生息减少租赋徭役,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他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他统治的时期,遭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之后便是东汉的极盛之时,史称“明章之治”。汉明帝继位后窦固、耿秉征伐北匈奴。

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其后,窦固又以班超出使西域,恢复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自王莽公元9年(始建国元年)至此,西域与中原断绝关系65年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次年,又复置西域都护。

公元69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在位于今云南、缅甸北部一带的古哀牢国。

因慕汉之教化、威德,举国归附东汉,以其地设永昌郡。

哀牢之地,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哀牢内附,初步奠定了历代中原王朝对云南西部版图的管辖范围。



明章二帝在位时期(公元57年—公元88年),秉承刘秀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九次;

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

似乎上天总是看不得完美的东西出现,又或者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盛极而衰这条千古不变的定理。在经过明、章二帝之盛世后汉朝又逐渐衰微,之后的皇帝总是年幼登基、或者是短命帝王。

导致外戚干政,皇室衰微,这似乎又从新回到了西汉末年之时。而到桓、灵二帝之时又重用宦官,倚之为臂膀,用以对抗逐渐尾大不掉的世家和外戚。



直至汉末三国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汉朝亡。这一次确是没出现光武帝那样的中兴之主来拯救汉朝。汉朝虽亡,却是以强而亡。

总结:西汉也罢、东汉也罢都是汉朝,无所谓谁强谁弱,而终汉一朝,一直是对四周异族展现出碾压的姿态。真要强行说强弱的话,我想大多数人选的应该是西汉,因为汉武帝气吞天下的壮举和卫青、霍去病的追亡逐北豪气最是激励人心。


一梦千秋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盛极一时,却因为外敌入侵或者内乱等某种原因丧失自己的部分江山,最终成为一个低配版的国家,为了区分他们与之前那个强大的王朝,他们往往被冠以方位词以示区别,比如东晋是低配版的晋朝(相对于西晋而已),南宋则是低配版的宋朝。

唯独东汉,他虽然在西汉的后面,也是由西汉的宗室所建立,但是从国土和国家实力上来说,完全不是低配版,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超过之前的西汉,这就是东汉与东晋、南宋的区别所在。

东汉的开国君主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只不过刘秀这一支已经是高祖的远支,因为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刘秀家的爵位逐代降低,所以到了刘秀父亲这一代已经没有爵位了,只能做个县令。而且刘秀的父亲死得早,所以刘秀只能依靠他的叔父养活,成年后的刘秀只能做一个普通的农民。

后来,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进行改革,可惜由于政策过于理想化,把天下搞得大乱,狼烟四起,而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也趁势而起,兄弟二人先加入绿林军,参与了更始政权的建立,后刘縯被杀,刘秀与更始政权决裂,最终依靠自己的实力统一了天下,为了表示光复汉室,刘秀仍以“汉”为国号,为了与之前刘邦建立的汉朝区别,被称为东汉。

一般来说,这种后建立的同名政权都比之前的要弱,比如东晋之于西晋,北方国土沦丧,人口、军队、经济也较之于西晋有很大的差距;又比如南宋之于北宋,在靖康之耻后,漏网的康王赵构在南方恢复了宋朝,但是这个宋朝已经失去了往昔的荣光,领土大幅缩小,而且在金国面前毫无尊严可言。

北宋

南宋

但是东汉恰恰是个例外,他虽然也是由前代的宗室人员建立,但是东汉并不是一个低配版或者弱小版的西汉,我们可以来做个简单的对比。

首先,东汉的国土面积与西汉相差无几。东汉鼎盛时期的国土面积654万平方公里,西汉鼎盛时期大概666万平方公里,相差无几,从两者的地图可以看出他们的控制面积相差无几,控制的区域也基本相同。

西汉疆域

东汉疆域

其次,对外作战方面都各有所长。西汉初年,匈奴是西汉的心头大患,经过几代的隐忍,汉武帝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击败匈奴,而东汉也不遑多让,东汉击败了南匈奴,迫使其内附,并且通过各种办法分化了北匈奴,而且东汉对西部的羌人和南部的百越族等都进行了成功的对外战争,实现了对上述地区的有效控制。

再者,文化交流方面,东汉的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打通了隔绝五十余年的丝绸之路,重新实现了与西域的交流,并经过多年的经营,实现了对西域的有效控制,而且班超派出的使者到达的地方更加遥远,甚至到达了罗马帝国,并与罗马帝国实现了使者来往。

总之,东汉并不是一个弱化版的西汉,甚至在疆域、军事实力和文化各方面都不逊于西汉,所以如果把东汉跟东晋、南宋划做一类的话,恐怕东汉是不会同意的。


天涯看点历史号

强大的定义是什么?哪些方面可以用来比拟强大!

一:从皇帝来看

西汉: 皇帝共历12帝,共享国运210年

开国皇帝 刘邦(汉太祖 汉高帝 )

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桓;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中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

著名皇帝-文臣武将:

刘邦(灭秦灭楚)-初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其他武将良臣:陈平 曹参 樊哙 周勃 灌婴 彭越 夏侯婴

刘桓刘启(文景之治)-贾谊 周亚夫 李广

刘彻(远击匈奴)-董仲舒、窦婴、主父偃、东方朔、司马相如、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

刘病已刘洵(昭宣中兴)-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

东汉:皇帝共历14帝,共享国运195年

开国皇帝:刘秀(光武帝-位面之子)

汉明帝刘庄;章帝刘怛;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恭宗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续;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

著名皇帝-文臣武将:

开国皇帝:刘秀(光武帝-位面之子)-云台二十八将

西汉:⭐⭐⭐⭐⭐ 东汉:⭐⭐⭐⭐

二:两汉领土变化

西汉



东汉

东汉延续了西汉的领土,一直保持着对西域控制,胜过西汉。

西汉:⭐⭐⭐⭐ ⭐ 东汉:⭐⭐⭐⭐⭐

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

春秋战国、暴秦、秦末农民起义,从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算起,至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中国经历了长达600余年的战乱,十室九空,田地荒芜,那个时代,不需要头脑,只要肯干,就一定能够富足,比如一个破产农民,他的田地被地主兼并,但他完全可以去另一个地方去开肯荒地,永远没有失去田地,成为雇农的危险,所以皇帝什么都不要干,生产力就会自动恢复,因为人民主要从事生产,在政治文化的需求很低,所以矛盾很少,就会给人以政治清明的假像!而西汉建立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顶峰,但这期间叛乱不断,且北方匈奴不断南侵,发展速度也很有限!

东汉建立时,虽有王莽乱政和农民起义破坏,但时间短,破坏力小,所以东汉建立时就比西汉要强,但因为东汉继承了西汉的遗产,不仅包括政治经济遗产,还包括贵族等包袱,除光武帝刘秀因战起家,手掌大权,能力出众,在位时相对稳定外,其后国皇帝年龄小,易受权臣左右,且富裕的地主阶级对政治文化的需要远高于西汉建立时,所以显得很乱,让人误以为东汉不行。 但,东汉建立时起点高,且一直没有叛乱,同时北方匈奴处于解体阶段,新的北方霸主还没有形成,内部很乱,无力南侵,所以东汉又在相当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发展,虽然政治不很清明,发展慢些,但总体来说,还是要比西汉强的!


东汉⭐⭐⭐⭐⭐ 西汉⭐⭐⭐⭐

四:军事能力

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西汉:⭐⭐⭐⭐⭐ 东汉:⭐⭐⭐⭐⭐

所以:东汉经济文化创造强于西汉;皇帝文臣武将西汉强于东汉;领土职责军事实力两汉并驾齐驱。


一分没华赵德汉

比较两个朝代哪个强大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们疆域(军事)、人口、农业耕地等方面的高低差异。

开疆拓土与收复失地

自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开始,汉王朝的版图就开始逐步扩大。自汉武帝即位之后,改变了之前对匈奴和亲的政策,先后派出了卫青、霍去病去征讨匈奴。收复并设置了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五原、云中、雁门、酒泉等郡县,帝国的北部疆域推进到阴山以北。此外汉武帝还剿灭了东北方卫氏朝鲜,设置了东北乐浪4郡。在帝国的南方,汉武帝平南越、闽越,将帝国的南部疆域推进到了两广地区和今天越南北部地区。

到了汉宣帝时期,西汉的国力达到了鼎盛,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日逐王先贤掸率其众数万骑投附汉王朝,西汉派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郑吉迎接日逐王,并封其为归德侯。匈奴势力退出西域,汉王朝正式接手西域。同年汉宣帝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在乌垒城建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汉的版图最终确立。

两汉之间因为王莽篡汉,汉王朝失去了控制西域的力量,疆域萎缩。此外在帝国的东北方撤销真番、临屯二郡。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海南岛上的珠崖、儋耳二郡。汉光武帝平定帝国内乱后,在一番励精图治之后帝国的版图基本恢复。但是与西汉鼎盛时期相比,还是略输一筹,而且攻城略地的功绩远比收复失地来得振奋人心。在帝国疆域这方面,西汉略胜与东汉。


两汉人口伯仲之间,东汉略胜

西汉末年曾做过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调查结果显示整个西汉王朝当年共12233612户,59594978人,平均每户4.87人。东汉时期的人口普查更为详细,据《晋书·地理志》记载,桓帝永寿三年有人口56486856人,是史籍记载的东汉最高人口记录。鉴于东汉豪强地主会隐瞒人口,所以理论上两汉人口应该是相差无几的,在人口方面,东汉应当是略胜一筹。


农业耕地,东汉输在数据,赢在实际

古代中国式典型的农业社会,判断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看农业、耕地。《汉书·食货志》记载着当时普遍使用着二牛抬杠的犁耕法,提高了农民的耕犁效率。武帝末年,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广了“代田法”。赵过还发明了耧车。耧车是一种播种机,能同时播种三行,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到成帝时,氾胜之又总结了“区种法”这种新的耕作方法。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到西汉末年,垦田面积已达8270500余顷。

东汉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有显著的成就,短辕一牛挽犁的出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全铁制犁铧的使用和改进,不但起土省力,而且可以深耕。铁犁牛耕的改进和推广,让东汉时期的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和帝永兴元年(公元105年)的垦田数字达到732万多顷。这个数字略低于西汉,但如果把东汉豪强地主隐瞒的田亩,实际的垦田面积肯定要超过西汉。

除此之外,在文化、科学、政治、制度方面。鉴于东汉是继承于西汉,在这三方面,东汉可以借鉴和改进西汉对应的错误。比如说纸实际上在西汉就发明了,东汉的蔡伦是在西汉造纸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的。还有天文学、医学,无论是张衡,还是张仲景、华佗都是在前代的天文学、医学的基础上,才发明了地动仪,写下了《伤寒杂病论》,发明了麻醉手术。文化、科学、政治制度,这几个方面从成果上来看,肯定是东汉远胜于西汉。

综上几个方面来看,东汉理论上是强大于西汉的。之所以会给人一种西汉比东汉强大,就在于西汉的军事实力实在强大,人民只记得开疆拓土的人,往往不记得收复失地的人。


苏子侃历史

这个问题问的好,论名气,东汉远不如西汉有名,但是论实力,无论内部经济国力还是对外军事上,东汉都是吊打西汉的。

东汉王朝在统治上沿用了许多西汉的方针与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与改革,使之更加适于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远超过了西汉时期的水平。

佛教在这一时期正式传入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

经学在此时集大成。文字有《说文解字》。数学有《九章算术》。

张衡在洛阳展示出惊人的科技成就——浑天仪、地动仪、灵宪图。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拿得出手的发明。

中国医学的几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经过漫长的集体创作,基本定型;《难经》、《神农本草经》都诞生于此时;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体系的完整建立。


水利土木工程师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时,宦官毕岚总结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创作翻车和渴乌,使灌溉水平大大提高。

对外军事上,东汉时期归附南匈奴,窦固,窦宪击灭北匈奴。

南匈奴归附东汉后,乌桓也向东汉政府表示臣服。乌桓各部世代为东汉守边,实际上成了一支世袭的雇佣军队,直到魏晋时期,乌桓铁骑仍名闻天下。

南匈奴和乌桓相继归附东汉后,鲜卑各部也遣使通好。



班超三十六人定西域,重新收复前汉西域故土,后面班超更是击败了号称当时世界四大帝国之一的贵霜帝国。

四川、云南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诸部,都相继归附东汉,汉文化传入当地后,改变了当地风俗,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


经济学读史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算复杂。。。我们后人比较偏向西汉,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我简单梳理下。


先说庙号吧,很多人一听汉朝庙号,第一感触就是标准高,难混到。汉朝庙号也不同后面的朝代只要不是亡国之君都有!西汉皇帝的庙号被东汉刘秀删减了很多。留下4个:刘邦(汉太祖,高皇帝) 刘恒(汉太宗,文帝) 刘彻(汉世宗,武帝) 刘询(汉中宗,宣帝)宣帝之后的皇帝很多都有庙号,只是后来刘秀给删减了,关键还是不达标。(汉景帝没混到庙号也是可惜放在东汉,或许能混到)

再看东汉,东汉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庙号,但是真正能得到庙号的就三个,其它的皇帝庙号也被后人删减了。东汉分别是:刘秀(汉世祖,光武帝) 刘庄(汉显宗,汉明帝) 刘炟(汉肃宗,汉章帝)东汉前三帝之后的皇帝几乎都是幼帝跟短命,东汉后面的皇帝庙号被删减有一说法是汉献帝删减的,也有说曹丕删减的。

庙号上面看,西汉无论人数还是质量都高于东汉。


军事来看两汉成绩,西汉前期被匈奴打的赔款,割地,和亲。后面到了汉武帝时期剧情我就不说了,这是汉民族傲立世界之巅的发家史,大家太熟悉了。

而东汉开国到三国时期,不是吊打周边国家跟民族就是在准备去吊打他们的路上。(国恒以弱灭,唯汉以强亡。这是对东汉的最高赞誉)

其实这个没可比性,我华夏历史中对我华夏名族构成最大威胁的,匈奴绝对排进前2名。。。西汉打败了这个强大对手,而东汉相对敌人弱小的多,只能说两汉在军事上伯仲之间,但是我本人更被西汉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


再看皇帝,西汉皇帝有明君,有仁君,有昏君,更有雄主。说真的,西汉皇帝人人不同。东汉有个位面之子,有仁君,多数是昏君或者小孩(所以东汉中后期开始氏族门阀兴起一直到隋唐时期,这些大族有的连皇帝都看不起,或者杀皇帝) 其实说了这么多,西汉皇帝整体比东汉强。

西汉有亡秦灭楚,开汉四百年基业的刘邦。有中华始治的文景之治。有雄才大略攻击堪比秦皇的汉武。有带领汉朝走向巅峰的昭宣中兴。而东汉有:光复汉室,再兴汉室195年的刘秀。东汉的明章之治。其实不难看,其西汉皇帝有作为的更多。


经济,科技,思想,制度这些有时代差,肯定东汉强,没可比性。

综合来看,精神层面西汉更强,事实来东汉更强。

其实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是代表着“汉”那个辉煌而强大的时代!!!


适者H生存

如果是对外部威慑力的话,还是西汉最强

从汉高祖刘邦的忍辱负重,到汉文帝时期的养精蓄锐,再到汉武帝时期时,西汉已经可以频频对外部动武了,即便在汉武帝之后,西汉也很少遭受到外部的威胁,在国力可以频频对外部动武的情况下,西汉的整体国力还是很强上的。

到了东汉时期,因为经历了西汉末年的动乱,国力方面有大幅度的衰退, 从国防而言,东汉更追求于自保,尤其是到了中后期,在外戚势力频频干政的情况下,东汉更是长时期陷于内乱,并逐渐形成了地方势力独大的趋势,在东汉的很长一段历史内,东汉朝皇室只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象征。

所以从综合对比而言,西汉的国力要强于东汉


辽宁资深球迷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于民,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汉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王莽的新王朝是一个短命政权,取而代之的是刘姓王族的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前期还好后期基本都是宦官当道,民不聊生。至此才出现之后东汉末年三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