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幹部的初心

駐村幹部的初心

村民的自耕田2017年水災時被毀,一直沒有耕種,扶貧工作隊隊長雷核明(右一)帶領志願者清理農田碎石。

驻村干部的初心

雷核明到貧困戶家裡走訪慰問,併為其講解2019年扶貧政策、環境整治工作等。

驻村干部的初心

三里村第一次志願者行動參與成員合影。

紅網時刻記者 葉芬 岳陽報道

岳陽市平江縣梅仙鎮三里村是一個合併村,2017年扶貧工作隊剛來的時候村裡共有2530人,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4畝,村子裡人情往來支出嚴重,農閒時候的業餘活動以麻將為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短短兩年間,三里村已脫胎換骨,有著乾淨整潔的柏油路,兩旁漂亮的小洋樓一棟接一棟,鄉村美了,鄉親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2018年三里村順利脫貧摘帽。

貧困戶在家門口掙得脫貧致富第一桶金

三里村過去到底有多貧困?村裡沒有廠礦,村組之間沒有通路,村民沒有好水喝,沒有好房子住。2017年,工作隊剛進駐三里村時,擺在面前的是一片片荒地,但工作隊還是下決心,要在三里村培植起有發展前途的產業。

經過充分的考察調研之後,扶貧工作隊與村支兩委決定引進峰嶺菁華果園來種植黃桃和獼猴桃,但在土地流轉相關工作開展時遇到了很大阻力。於是,三里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黨員帶頭克服找方法解決問題。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決定從思想上開始突破。先是每個村民小組開會宣傳,然後先後組織3批約400人次到峰嶺菁華岳陽基地參觀學習,慢慢地改變了群眾的想法。

經過一番努力,峰嶺菁華果園三個月內就將規劃的5000畝土地全部流轉到位,三年來共發放土地流轉資金155萬元,其中貧困戶41萬元,勞務工資240多萬元,其中貧困戶140多萬元。今年,果園產出黃桃7萬斤,獼猴桃5萬斤。峰嶺菁華果園給三里村帶來了穩定的就業,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參加勞動的方式,掙得了自己脫貧致富的第一桶金,群眾在家門口就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三里村再也不會返貧。

從“一地雞毛”走向“生機蓬勃”

在產業扶貧取得成效的同時,三里村的其他目標也逐一實現。移風易俗、環境整治、家風建設、四房拆除、活人墓拆除、雞鴨圈養勸導、村內豬場排汙等工作也順利完成。

“以前,我們一年的人情應酬開支要五六千元,地方風氣也不好,小偷小摸的事也時有發生,鄰里之間為雞毛蒜皮的事大打出手的也有,自從開展了‘治陋習、樹新風’和‘家風建設’後,這些情況變得好多了”。村民徐傳德說。如今的三里村,人們安居樂業,再也不是那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了。

兩年來,村裡通過宣講改變了村民的舊習,“在我們村只能辦理紅白事兒,我們要求結婚最多辦20桌,人情費最多100元;喪事只能操辦3天,人情費最多100元。一切從簡。”三里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雷核明告訴記者。

雷核明介紹,過去每家村民都會大興土木辦理身後事,甚至有些老人會提前為身後事著想,修建“活死人墓”,這些既浪費了村民自己的錢,還浪費了村裡的耕地。2017年開始,梅仙鎮在各個村進行公墓建設,普及火葬知識並進行獎勵。三里村在油獅嶺建設一個能容納1500穴的公墓,並對進山道路、公募山停車地坪進行硬化。兩年下來已有16位老人進入公墓,每家平均節省6000元,節省耕地面積近20畝。

移風易俗已經悄然改變著三里村的每一寸角落,也改變著貧困戶的思想。麻將聲四起的娛樂活動不見了,村口的廣場舞號子響了;人情“陋習”不見了,勤儉節約成了人們的共識。

“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扶貧幹部,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將不忘來開展扶貧工作之時的初心,保持來時的激情和感情,繼續深入群眾,全心全意去為人民服務,為貧困戶去謀幸福。”雷核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