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禅位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政治危机?

AnitaSong


乾隆当太上皇的这三年,清朝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危机呢?



第一个危机是嘉庆皇帝的皇权危机,他虽然当了皇帝,可却无异于一个“傀儡”。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为皇太子,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可是,仅仅过了三个月,他又忍不住颁布了一份谕令:“朕於明年归政后,凡有缮奏事件,俱书太上皇帝,其奏对称太上皇。”

乾隆的意思也很明显,朕呢,虽然已经说了要在明年归政给儿子,可是,朕归政之后,你们文武百官但凡谁要上奏什么事,也得统统上奏给朕,你们在奏疏称朕为太上皇便可以了,知道了不?

嘉庆对此什么反应呢?他什么也不敢说,因为权力确实一直被乾隆拿着,他要真敢反对乾隆的做法的话,他自己也怕会被乾隆给废了。所以,嘉庆不但不敢有丝毫的不满和抱怨,还得急忙地向乾隆表态,我的爹呀,儿子求您过了100岁后再归政给儿子吧!


乾隆也很满意儿子的态度,所以欣然地接受了嘉庆的请求,当起了仍然总揽皇权的太上皇,这一当就是三年。这也就是说,嘉庆的皇权实际上一直在受到乾隆的打压,长久之后,不仅会对嘉庆的性格造反负面影响,他将来即便亲政了,皇权也将会受到来自朝臣的压制甚至是威胁,如果嘉庆能力不足以应付乾隆突然病逝之后的局面的话,清朝很可能会迎来一场动乱。


对于这一点,嘉庆绝对是深有体会,乾隆的宠臣和珅就是一个让嘉庆没办法忍受的人,早在乾隆宣布立嘉庆为皇太子并且禅位给嘉庆的时候,和珅就已经知道了这事,然后偷偷跑去告诉嘉庆,想要巴结巴结嘉庆。可是,这事让嘉庆很敏感,明明他才是乾隆的儿子,和珅只是一个外臣,为什么乾隆却更愿意相信和珅?


和珅提前知道了乾隆想要禅位给嘉庆的事,如果他不想让嘉庆接乾隆的班的话,故意去找嘉庆的茬,或者故意让嘉庆犯错,让乾隆改变主意的话怎么办?和珅的嘴,可是能够忽悠乾隆的鬼呀!

更何况,当时乾隆年迈,他又更亲近和珅,所以给了和珅很大的权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珅已经能够仗着乾隆的宠信去压制嘉庆了。所以,和珅的存在就是对嘉庆的皇权的一个威胁,这也是嘉庆亲政后迫不及待地对和珅下手的一个原因。

嘉庆的皇权不仅受到了来自乾隆的打压,还受到了来自和珅的压制和威胁,同时也受到了群臣的质疑。所以,嘉庆才会在乾隆死后立刻对和珅下手,为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树立起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权威,告诉所有人一个道理——皇权不可侵犯。



第二个危机是清朝的吏治危机,乾隆中晚年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将清朝的吏治给弄得一团乱了。

乾隆宠信和重用和珅,实际上就是清朝吏治败坏的一个开端。吏治是一个朝代得意稳定和发展的根本,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之衰亡,莫不始于吏治的败坏,一旦吏治败坏了,也就意味着这个朝代的根要烂了。

乾隆早年一直很重视吏治的整顿,可是后来重用了和珅之后,这一切就开始变了,他让和珅担任吏部尚书,和珅则运用职权打压异己,让乾隆早年好不容易整顿好的吏治又陷入了泥淖之中。

听和珅的,


能升官。不听的,自然会被和珅想方设法地打压。所以,满朝上下可以说是遍布和珅的党羽,除了刘墉这样勉强还能和和珅斗一斗的之外,已经没有人是和珅的对手了。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乾隆让和珅当吏部尚书的同时,还让他兼管户部,吏部和户部,一个是管官的,一个是管钱的,清朝六部之中最重要的两个全让和珅给占了,这能不乱吗?

想升官,得求和珅。想让朝廷批点经费,还是得求和珅。所以,和珅想不腐败都难呀!清朝的吏治想不败坏都难呀!

但是,嘉庆亲政之后却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去整顿吏治,他甚至不敢动吏治这一块,他所谓的“整饬吏治,以清廉为本”,事实证明是雷声大雨点小。当时处理和珅的时候,有人建议他继续深挖,他根本不敢答应,只处理了和珅就了事了,因为乾隆和和珅将吏治败坏得太严重了,他要真敢牵一发,那就得动全身了。所以,嘉庆不敢动。



第三个危机是清朝国力衰退的危机,这个危机注定了无法避免。

康熙和雍正给乾隆留了一个好底子,所以乾隆能够肆意地挥霍,然后就挥霍出了一个所谓的“乾隆盛世”。从这一点看,乾隆确实用钱将“康雍乾盛世”推上了顶峰,可是,清朝鼎盛于乾隆,也衰落于乾隆。

乾隆留给了嘉庆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对于能力平平的嘉庆而言,他能够扭转颓势吗?显然不能,能够打倒一个和珅,发一笔横财,嘉庆就已经高兴得不行了,可是打完了和珅,他也就没辙了。


乾隆选了一个只能守成、不能进取的嘉庆,嘉庆选了一个不能守成、又不敢进取的道光,道光又选了一个更怕事的咸丰......

所以,清朝国力衰退的危机也就这么延续下去了。


小萝谈谈吧


乾隆最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足足活了89岁,在位60年,禅位之后又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但在这三年的“过渡期”,却隐藏着许多政治危机,这些危机大多都是相对于嘉庆来说的,那都是哪些危机呢?

其一、乾隆对权利的把控,一直不放权

像乾隆这种好大喜功,一生都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是不会甘愿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拱手让人的,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不放权也是为了防止父子相互斗争,因为皇帝和太上皇的关系本身就很微妙,有些皇帝没驾崩就退位的话,作为太上皇,多数情况是会被软禁起来的,防止与新任皇帝争权。

但嘉庆即位的时候,他的实力显然不足以跟老爹乾隆做对抗,但嘉庆也不是个百依百顺的皇帝,他与太上皇乾隆的权力争斗,是当时的第一个危机。

其二、朝廷内部危机,贪污腐化问题严重

乾隆早期,清朝的发展还算平稳,但到了中后期,各种问题就开始出现,僵化的制度和官吏的贪污腐败已经严重阻碍到清朝的发展。乾隆随着年龄增大,也开始了享乐主义,花钱如流水都不足以形容乾隆烧钱的速度,到嘉庆即位时,国库几乎是空空如也了。

而乾隆的宠臣和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贪污的钱财之多,那就是“富可敌国”。和珅在朝中势力庞大,对嘉庆执政来讲,也是个巨大的隐患。但在乾隆做太上皇时,和珅有乾隆这个大靠山,嘉庆也拿他没办法,直到乾隆去世后,嘉庆迅速亲政,首先就拿下了和珅。乾隆后期疏于对朝政的治理,留下的烂摊子也是嘉庆亲政要面对的一个危机。

其三、农民起义,社会秩序严重不稳定

上文已经说到,乾隆后期朝政出现了严重问题,官员贪污腐败,他们极致的享乐与百姓生活极其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从乾隆执政四十年开始,民间起义就不断增多,到了乾隆晚期尤为严重。

嘉庆刚登基那年,白莲教起义就开始了,势力迅速扩大,而且持续时间也相当久。白莲教的起义,与乾隆后期对国家的治理有关系,老百姓怨声载道,起义反抗朝廷也就不难理解。更严重的是,平叛起义需要大量的钱财,而国库却亏空拿不出钱来,这也是乾隆一朝给嘉庆留下的危机。

其四、西方工业革命让清朝出现外部危机

前三条都是嘉庆所要面对的国内危机,而当时的国外危机,清朝统治者都不以为然,也使清朝没能参与到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去,从而快速落后于西方世界。外部危机直到清朝灭亡也没能解决,这也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一段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在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才真正独掌大权。掌权后的嘉庆开始整顿官吏,打击贪污腐败。但嘉庆并没有雍正那样的政治手腕,他的改革收效甚微,贪污腐败问题甚至更严重了。从内部危机到外部危机,在乾隆做太上皇的这段时间,嘉庆真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乾隆一朝留下的危机,嘉庆也并未完全解决,这就导致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至爆发。


文化历史那些事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清朝灭亡的实际肇事者,这个平时既霸道、自大、自狂又贪恋权力、帝位的一手制造“康乾盛世”政治骗局的首要制假、贩假者,在其人生的最后关头再次进行了一次“政治碰瓷”,实行虚伪的名义退位,实际上继续掌权。乾隆皇帝的这个退位闹剧,对清朝产生了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反应,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我来浅谈一下,请大家指正。

第一,嘉庆即位后,实际仍处于“乾隆年间”,致使政治上的新气象全无,官员贪污风气更加严重。

乾隆皇帝以年老厌倦政事为由退位,禅位于嘉庆皇帝,然而,贪权恋势的乾隆并不甘心政治上的寂寞,迟迟不交出玉玺,制造了一起“传位不传玺”的政治闹剧。乾隆实行“假退位,真垂帘”,并蛮横的掌握人事任免权。乾隆的一套霸道做法,使嘉庆即位伊始无法展开工作,政治上毫无新意,还要继续乾隆的那一套腐朽做法,一切听命于乾隆。嘉庆即位后,干部队伍依旧不换,还是乾隆的那一套领导班子,甚至上朝的地点仍以乾隆为主,致使嘉庆有名无实,憋屈至极。在嘉庆初年,甚至出现两个领导班子、两套官方发行的钱币,出现了使百姓不知谁是皇帝的糊涂局面。

第二,闭关锁国政策持续延长,嘉庆皇帝形成了受制、平庸的性格,在位期间政绩平平,为清朝沦亡敲响丧钟。

嘉庆即位后,乾隆皇帝不放权、不真退,使嘉庆成为实实在在的“实习皇帝”。乾隆年间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此时持续贯彻,整个国家仍然沉浸在一片死气沉沉之中。嘉庆皇帝的受制于人形成了他长期的平庸性格,他一共在位24年,几乎毫无创新,延续着乾隆的“老人政治”,清朝就在这种不思进取中浪费着大量宝贵时间,此时,欧美各国纷纷崛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炮舰外交,而清朝处于“待宰的前夜”而不自知。

第三,政治上的造假之风盛行,自此之后形成了“一贯正确、山呼万岁”的恶性循环。

乾隆年间的颓废、腐朽制度,在其退位后仍在继续执行,国家的腐败、社会的贫富悬殊仍在“一贯正确、山呼万岁”中持续恶性发展,政治上造假、制假的歪风邪气却是“深入官心”。社会上灾民遍地,官场上却好评如潮。乾隆紧紧抓住权力不放,人老而权不松,百官都在积极上演《皇帝的新衣》,全国百姓在挣扎和困苦中艰难度日。即将破碎的清朝就在表面的“强大”中自我吹嘘和掩耳盗铃。

第四,嘉庆皇帝亲政后杀和珅,但无法挽回“干部队伍已经滥透”的现实局面。

乾隆皇帝死后第六天,嘉庆皇帝下诏杀和珅、没收其家产。这是嘉庆在长达4年时间里的委屈、受制、尴尬、隐忍中强烈反弹。可惜的是,嘉庆皇帝除了杀巨贪、将巨额不义之财充国库以外,再也无其他治国方略和理政之策,这是由于乾隆掌权63年之久造成的太长时间的腐政、滥政、乱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犹如一间屋子被倒了63年的垃圾,清理起来多么的困难可想而知。整个吏治腐烂透顶,造成了无官不贪的干部队伍,贪污成疯是当时吏治的真实写照。各级官员中饱私囊,国库被掏空,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乾隆,这个制造了无数贪官污吏、六下江南浪费成疯的政治肇事者,把一个烂透了的政治垃圾桶就这样丢给了嘉庆,嘉庆皇帝就在干部队伍的大贪、特贪、疯贪中死死的戴住了这顶平庸的帽子。


优秀的米老鼠96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皇帝提早退位当了太上皇,但是他们要么是因为遭遇政治危机不得已禅位,要么就是因为厌倦了政务缠身选择主动禅位,唯有乾隆皇帝既没有遭遇政治危机也不想主动禅位,却因为要履行登基时的一个誓言不得已禅位给嘉庆皇帝,还因此上演了一场非常搞笑的闹剧。

遭遇政治危机被逼退位可以说是许多皇帝禅位当了太上皇的原因,像西晋的晋惠帝就因为遭遇八王之乱,不得不把皇位禅让给属于他爷爷辈的司马伦,唐朝的唐高宗李渊也因为遭遇玄武门之变,在其子唐太宗李世民的逼迫下不得不禅位,北宋的无道昏君宋徽宗就非常的搞笑了,在靖康之耻前硬拉哭着不想继位的宋钦宗登上皇帝宝座。

因为厌倦政务缠身选择主动退位变成太上皇的皇帝也有不少,像北齐无道昏君高湛就觉得处理政务太累了,严重影响自己吃喝玩乐逍遥快活,于是干脆就禅位给其子高纬自己当了太上皇,南宋的昏君宋高宗为了自己清闲也禅位给了其养子宋孝宗,后来厌倦了政治的宋孝宗又禅位给了其子宋光宗。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太上皇都是因为以上这两个原因产生的,有一个特殊的太上皇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他没有当过皇帝就成了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太上皇就是乾隆皇帝,因为他既没有遭遇政治危机也没有厌倦政务缠身,却因为要履行登基时的誓言非常不情愿的退位了。

原来乾隆皇帝登基时曾发下毒誓,表示自己只当60年皇帝就退位,在位时间绝不敢超过其在位时间61年的爷爷康熙皇帝,这在当时的群臣内心看来,乾隆皇帝无疑是在吹牛皮惺惺作态根本履行不了这个誓言,恐怕乾隆皇帝自己也想不到会有履行誓言的这一天。

这是因为康熙皇帝是8岁继位虚岁70岁去世才得以在位61年,而乾隆皇帝继位的时候却已经是25岁了,如果他要在位60年以上就必须要活到80多岁,而对于平均寿命不到40岁的中国皇帝来说,活到70岁的康熙皇帝已经可以算非常高寿了,比康熙皇帝活的更长的中国皇帝并不多见,能够活到80岁的中国皇帝更是屈指可数了。

中国历史上活到80岁的皇帝,除了自称南越武帝活到104岁的赵佗不算,在乾隆皇帝之前也就只有86岁的梁武帝萧衍、82岁的女皇武则天、81岁的宋高宗赵构和80岁的元世祖忽必烈4位而已,其中忽必烈还只是活到虚岁80岁实际不到80岁,可见乾隆皇帝要活到80多岁履行誓言有多难。

然而不曾想乾隆皇帝却活到虚岁89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因此他最终不得不面临是否履行誓言的问题,如果乾隆皇帝选择不履行誓言谁也拿他没辙,但是这样既是对自己爷爷康熙皇帝的不尊重,也会招致天下人和后世的耻笑,因此权力欲望极重的乾隆皇帝权衡利弊后,最终还是非常不情愿的选择禅位给嘉庆皇帝,却依旧是闹了一个笑话。

当嘉庆皇帝将要举行登基大典的时,乾隆皇帝却闹起了小孩子脾气,声称象征皇帝权力的玉玺给了嘉庆皇帝也没用,还是自己保管比较好拒不交出玉玺,就像一个不肯交出自己玩具的小孩子一样,而没有了玉玺嘉庆皇帝的登基大典就有点不伦不类了,玉玺都没有继的是什么皇帝位啊?


所以嘉庆皇帝的老师刘墉等一班大臣不得不连哄带骗带抢,才得以从乾隆皇帝手中接过玉玺胜利完成嘉庆皇帝的登基大典,而乾隆皇帝早就说过玉玺给嘉庆皇帝也没用,因此嘉庆皇帝需怎么做也就可想而知了,凡事都需要向乾隆皇帝这个太上皇汇报请他做决定,直到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皇帝才掌握实权。

这时嘉庆皇帝才得以大展拳脚,打倒乾隆皇帝宠臣中国历史上最大贪官和珅,然后推行一系列反腐倡廉为主的嘉庆新政,然而清王朝的腐败问题在乾隆皇帝的纵容下已经积重难返了,乾隆皇帝强力的闭关锁国政策又使得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才能有限不敢大破大立的嘉庆皇帝也无法挽救国家危机,最终清王朝覆灭和近代中国饱受列强凌辱的悲惨命运也就无可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