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最好的教育是愛和陪伴,這兩者缺失的情況下,我們都不算是合格的父母。

01

有些愛一旦過了,就成了傷害

近日重溫了一部俄羅斯電影——《迴歸》,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該片豆瓣評分8.8,好於95%的劇情片,好於95%的家庭片;爛番茄上的評價也是相當不錯的。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消失了12年的爸爸突然回家,並且在第二天就要帶兩個兒子去旅行。

踏上旅途後,爸爸讓大兒子安德烈自行跟服務生結賬;強制小兒子伊凡吃掉掉在地上的麵包;

小船拋錨了,他坐在一旁喊口號,喝令兒子們用手劃漿;在島上生火做飯全讓兄弟倆自己動手。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在教安德烈把樹枝硬塞進陷入泥潭的車輪裡時,他粗暴地一把將安德烈的腦袋磕到車上,鼻血流滿臉。

這一切,看在伊凡眼裡,爸爸就像個暴君,對他更多一層厭惡和牴觸。

爸爸原本想鍛鍊兒子們,企圖通過一場旅行讓兩個內心懦弱,一身毛病的兒子改頭換面。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影片的最後,伊凡看見爸爸用斧頭威脅哥哥,大聲喝令停止,繼而崩潰,奔命爬上塔頂,父親跟著追上來,結果,失足摔死在荒無人煙的島上。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以為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就妥妥的了,後來發現孩子性格上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陷,於是想來個大力管制。

確定要嚴加管教孩子的父母說幹就幹,不管孩子做錯了什麼事。

上來不是大道理就是大巴掌,有的表面上被馴服,心裡積怨卻越來越深;有的天性比較強硬的一定會跳起來對著幹。

一個從未出現過的人,突然有一天蹦出來說,我是你爸,今天開始你必須要聽我的。

換作誰也接受不了。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不少教育悲劇都是因為長久的愛缺失+嚴管導致的。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喬英子都被媽媽都嚴格管控著,得知自己的志願被媽媽私自修改,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這一切都是媽媽的愛太過了導致的,因為媽媽過分的愛,喬英子越來越失去自我,越來越壓抑,只有通過走極端的方式來反抗。

最好的教育是愛和陪伴,這兩者缺失的情況下,我們都不算是合格的父母。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02

有些愛來不及了,就不要硬塞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談及個體發展時提到: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裡的情感發展構成了人類個體心理健康的基礎。

孩子4歲以前讓TA感受到充分的愛,14歲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範行為規矩,以後這孩子再怎麼也壞不到哪裡去。

這些年要是偷了懶,哪怕花再多的精力和心血也彌補不了。

同事莉姐的兒子從小都是爺爺奶奶帶大,夫妻倆平時基本不管,逢節假日回去看看。

孩子讀初一時被校警抓到抽菸,要求家長來了才能放人。

校方告誡父母,孩子有偷竊、打架鬥毆的行為。

莉姐老公當機立斷,轉學,回家,自己管。

結果可想而知,孩子根本不聽管教,到新學校更是胡作非為,沒幾個星期就被退了學。

老爸解下皮帶要往死裡抽他,孩子指著爸爸的鼻子:你給我住手,你是誰啊,憑什麼管我?

很多不可挽回的錯誤都源於不善表達,明明是深愛著,卻總是拳腳相向。

在中國很多家庭裡,類似於這種先缺後嚴的親子教育真的很常見,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城裡家庭條件好的孩子也都少缺愛和陪伴。

影片中的父親,自信滿滿地想用一場旅程,令孩子們一夜間成長為他心目中的小男子漢,而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們渴望已久的父愛。

如果這位父親不是那麼“鐵面無情”,給兄弟倆多一些關愛和溫情,哪怕是溝通多一些,結局一定不會這麼悲慘。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03

缺乏愛的包容,我們都不能走近彼此

伊凡和安德烈兩兄弟因為從小沒有父親在身邊,內心充滿自卑,完全沒有安全感。

哥哥為了不讓別的夥伴小看自己,鼓起勇氣從十幾米的高塔躍入水中,弟弟由於害怕始終不敢往下跳,小夥伴們嘲笑他是膽小鬼。

哥哥很快跟隨著夥伴們離開了,弟弟害怕得光著身子坐在塔上發抖,直到天黑也不敢走下來。

母親跑上來用衣服緊緊包著哭泣的兒子問他為什麼不下來。

兒子哭著說:我要是走下來別人都會叫我膽小鬼,可是我又不敢跳,你再不來我一定會被凍死的。

硬漢父親回到家一聲令下,大包大攬,他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氣慨完全能駕馭得了兩個小鬼,讓他們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這位父親最大的錯誤是低估了愛缺乏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從而造就了父子間比城牆還厚的隔閡。

有研究發現:男孩子在4歲之前缺乏父愛,會使他缺乏攻擊性,性格會更加傾向於女性;

如果女孩在5歲前,缺少父親的陪伴,就會變得沒有安全感,在青春期和男孩交往時,會出現焦慮、羞澀。

著名歌唱家蔡國慶,為了陪伴兒子,一年中推掉數不清的錄音和演出。

他坦然,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父愛的缺乏一定會讓他在性格上出現各種缺陷,這是多少錢都彌補不來的。

我們總想著如何去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卻往往忽略了孩子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最簡單最基本的,那就是我們的陪伴和關愛。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04

不要再等錯過,把握好每一個成長瞬間

愛是打開一切隔閡的基礎,武志紅曾說過,父母能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是無條件的愛,而不是“教育”。

給孩子留一座豪宅不如在他內心深處播下愛的種子,讓他有愛自己的底氣和愛他人的能力。

若干年後,你不會因為少籤一份合同而懊惱,卻一定會因為沒有好好陪伴孩子成長而後悔。

是時候把眼前的利益放一放,好好思考一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1、建立良好溝通機制

著名心理學家賀嶺峰認為,從小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機制很重要。

讓孩子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遇到事情自願跟父母商量,因此就避免了問題孩子的出現。

賀嶺峰和女兒從來都像朋友一樣交流,幾乎沒有什麼話不能說。

源於他沒有把自己當成高高在上的父親,萬事不以自己馬首是瞻,充分聽從孩子的意願。

所以,女兒從來就沒出現過什麼叛逆期,因為凡事只要通過講道理都能和父母達成和解,無須做出過激的行為。

能說話就不要動手、能笑就不要罵,好好和孩子說話,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礎。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2、活在孩子的時代

孩子們總有許許多多自己的想法和想要追求的美好,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多種多樣,而不是我們能以自己有限的想象和接解所能囊括的。

《變形記》裡的每一個父母眼中的“問題”孩子,面對著鏡頭有都一套自己對生活和對父母的見解,真的是頭頭是道。

在貧窮的農村家裡一遇到事,大都能運用在電視裡、互聯網上學到的知識去解決。

對於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和適當的遊戲,我們應該持著理性的態度,而不是一味地壓制。

今年的一位高考生,母親為了讓他好好備考,親自幫他打遊戲,升了幾個級,兒子的高考成績也很理想。

正確引導孩子運用互聯網汲取正確和有用知識是每個現代家長必需要接受的教育方式。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3、直觀展示代替說教

不久前,孫儷的一條微博稱:為了讓小花和等等積極刷牙,她特地讓他們看了紀錄片《高糖陷阱》。

結果,孩子們當晚刷牙仔細得可以當教科書示範了。

同樣是讓孩子積極主動刷牙,杜江和賈靜雯一個霸王硬上弓,一個費勁心思編故事,效果都強差人意。

袁詠儀兒子想養狗,她便先帶他去寵物店鏟狗屎,並告訴他能堅持天天鏟狗屎你才能買狗。

給孩子直觀展示事情的後果再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比強硬的說教更有用。

並且不會破壞親子關係,也能從小培養孩子承擔後果的能力和意識。

詩詞才女武亦姝的媽媽說,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電視連續劇錯過了可以重播,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就再也不能倒回重來。

讓我們都好好地陪伴在彼此身邊,一起成長吧。

經典電影《迴歸》揭露教育真相:給孩子這兩樣東西,比什麼都重要

作者簡介:雪兒,富書專欄作者,80後老女孩,嚮往遠方的詩意也沉溺眼前的苟且,喜歡寫有溫度的文字,願在溫情的歲月裡,你我共勉,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