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教授談「雞娃」的幕後推手:這個時代讓你雞,你不得不雞

耶魯教授談「雞娃」的幕後推手:這個時代讓你雞,你不得不雞

耶魯教授談「雞娃」的幕後推手:這個時代讓你雞,你不得不雞

文 | 利茲Lizzie

From 爸爸真棒

教育平臺,致力於理性、深度、有啟發的

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學期中,家長們雞血正酣。

真實演繹廣大焦慮老母親的《小歡喜》,引發全民關於“有沒有必要如此雞血”的討論,結果呢?老母親們還是眼神堅定地表示“雞血一定要的,不讀書的人生該有多慘,ta以後會知道我的用心良苦”。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來源公眾號“上海發佈”,網友所作《雞娃木蘭詩》。

畢竟,學術、體育、藝術、科學、見識……哪個不是隨著年齡不斷升級?你看那些個報班搶課的老母親,是不是像極了在Costco搶愛馬仕搶瘋了的中年大媽?

好想問問這個世界:人人都雞血成這樣,我們到底怎麼了

而今年一本風靡全球家長圈的新書給了答案:

你之所以焦慮又雞血,經濟形勢才是真正的推手

換句話說就是:

時代要你雞,你不得不雞。

這本神書就是耶魯大學、西北大學兩位經濟學教授法布里奇奧·齊利博蒂和馬賽厄斯·德普克所著的《愛,金錢和孩子》。它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於:

全篇用“硬核”經濟學解釋教育行為,實在難得。

比一般經濟學著作好讀。有經濟學理論和數據,但也有感性的自身經歷,還貼心地幫讀者總結每章內容,十分通俗易懂。

比一般育兒書客觀。理性的經濟學家對各種類型的父母都表示理解,立場足夠客觀中立。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今天,我們就從書中擷取了幾個家長特別關心的話題,讓大家先睹為快:

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有輕鬆的童年,如今瘋狂的家長卻帶著孩子輾轉各類活動,竭力敦促他們成功

為什麼中美推娃正酣,而北歐諸國卻依然是歲月靜好?

越來越白熱化的雞娃大戰,什麼才是我們的出路

1 逼你雞血的幕後推手

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是時代

90後筆者的童年裡,玩耍一定是佔大頭的,也沒怎麼聽爸媽抱怨育兒壓力,就這樣考進了北大。

但如今我家的10後娃兒,他考上好大學需要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可能要比我的20倍還多。我也和身邊的父母一樣,瘋狂囤書、報班,每晚花很多時間帶孩子寫字、閱讀和做題,還焦慮得不行。

90後和10後的童年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經濟差距越來越大,父母才會勤奮雞娃

《愛,金錢和孩子》的兩位作者發現,從寬鬆育兒到雞血推娃,經濟水平差距大是決定性因素。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說不想上學,想找一份低技能工作,我們肯定會勃然大怒:“輟學是沒有出路的,乖乖回去給我讀書!”

因為現在這個社會,不讀書的人選擇少,而且和高學歷的人差距越來越大。我們擔不起放任教育的後果,所以寧願強勢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但是,如果孩子即使身為藍領工人,也能擁有較高地位,收入和知識分子差異不大呢?那我們可能就會說:“好吧……做個藍領也不錯,勇敢追尋你的夢想吧!”在一個收入較平等,競爭低的社會,我們擔得起寬鬆教育的後果。

這就是區別。而經濟學家向我們有力地證明:世界正在變得不平等。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上圖可以看出,上世紀80年代以來,4個OECD國家中的英美不平等程度上升特別劇烈,瑞典雖然一直都比較平等,但也不可避免比過去更加不平等

對於這個趨勢,全世界的父母做出了什麼反應?

最直接的表現,他們為孩子投入了更多時間。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以上幾個國家的爸媽每週花在育兒上的小時數都明顯增加,而且別忘了,這段時間每家的娃數量還大幅度下降了。

不僅育兒時間增加,父母給孩子的“高質量陪伴”比如親子閱讀、陪玩益智遊戲……也增加了。而且,高學歷父母陪孩子的時間居然更多!本科學歷媽媽每週照顧孩子的時間,比高中學歷的媽媽多4小時;研究生學歷的媽媽還要再多半小時!

這些高學歷媽媽並不是全職媽媽,她們犧牲的是個人閒暇時間,大學學歷的媽媽比高中學歷的媽媽,每週閒暇時間要少4小時。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教育回報增加了,雞娃動力大大增加

兩位經濟學家還想提醒大家注意,“經濟不平等讓家長們更加雞血”這個論點成立,還有一個前提條件:教育回報率要足夠高。

如果一個社會不平等程度很高,但教育的回報很低,

意味著收入完全取決於出身階層,學習沒什麼用,所以父母也不會雞血

但如果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能比其他人掙得更多,父母完全有了雞娃的必要性——努力雞娃、拿高學歷,才能避免成為不平等社會的炮灰。

這就是經濟激勵的作用。

兩位經濟學家的研究也證實,在經濟不平等、教育回報也夠高的國家,父母可能會更專斷、更雞血,更喜歡向孩子灌輸出人頭地的理念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教育回報率低的國家,父母傾向於放任型(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不願意學習就不學)。教育回報率高的國家,父母更傾向於權威型和專斷型(權威型:通過說理和塑造價值觀來影響孩子;專斷型:通過命令,要求孩子服從),美國的教育回報率就很高,中國也有16.3%,屬於高水平(中國數據來源:清華經管學院教授李宏斌)

而高學歷的父母,還會隨著社會教育回報率的增加,繼續提高育兒時間。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大學溢價是大學學歷的收入和非大學學歷收入之比,20世紀80年代教育回報率增加以後,大學學歷的媽媽育兒時間大幅增加。

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能擁有舊時代一樣的輕鬆童年,而魔都媽媽、海淀媽媽……她們可能正是根據形勢做出了經濟學家口中“最理性”的反應:增加育兒時間、提高育兒質量,越高知的家長越雞血、越嚴格。

2 北歐田園牧歌式的教育

國情不同,羨慕不起

身邊也有很多家長欣賞和效仿德國、北歐的自然教育,但讀完《愛,金錢和孩子》以後,筆者想提醒這些爸媽:

  • 國情不同,同樣的放任型教育,未來可能很不同;

  • 經濟不平等最影響的人群,正是中產家長。

北歐佛系育兒,我們可能羨慕不起

在荷蘭、芬蘭、挪威、德國等國,整體的育兒風格都是寬鬆型。

荷蘭家長不會時刻監視孩子,咖啡館裡孩子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自由玩耍,父母甚至還會容忍一些冒險行為。學校也寬鬆,荷蘭10歲以下兒童沒有作業,低年級幾乎沒有競爭,不及格也少見。

大多數瑞典家長不會逼迫孩子去音樂課、數學課,幼兒園明確不提供正式的閱讀、寫作課。孩子7歲前不強制上學,甚至在正式學習階段,瑞典的課堂也很freestyle,孩子們經常休息,可以自己決定坐在桌子旁或在教室閒逛。

真的很讓人羨慕!但遺憾的是,在中國、美國這樣經濟平等情況不如北歐諸國、教育回報還很高的國家,可能是沒辦法照搬的。上述國家的孩子再怎麼成績差,也不會和高學歷的人收入差太多,成年生活也會很舒服,但我們的孩子不努力就可能就不一樣了。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中產家長不努力,孩子可能輸不起

兩位經濟學家發現,不平等的加劇雖然對每個人都有影響,但對中產父母影響最大。

社會頂層的父母,不平等的加劇並不會改變育兒的利害關係;同樣,社會底層的父母因為缺乏密集育兒必要的金錢、時間、能力,也沒有動力好好"雞娃"

而對於中產階層的家長,是選擇密集育兒還是放任自流,可能結果的差異會很大。

耶鲁教授谈「鸡娃」的幕后推手:这个时代让你鸡,你不得不鸡

3 什麼才是適度雞血

所有的教養方式都各有利弊

如果說,“雞娃”是我們對於形勢作出的理性的反應,但是究竟什麼樣的反應才是適度的?現在的雞娃之風有沒有太過?兩位經濟學家並沒有給出答案:

“我們不打算給出一份教養指南,不會給出家長‘做什麼才更好’的建議,也不會對任何一種教養方式給出價值判斷,因為在經濟學家看來,所有的教養方式都各有利弊。”

不過,他們至少給了我們一個樂觀總結:

在經濟發展的長期階段,育兒的改變通常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父母的體罰少了,專斷型教養方式正在消失,孩子們有了更多自主權,而父母花更多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一方面是一種壓力來源,但另一方面,我們互相給予的愛也更多,這是一種甜蜜的情感支持。

而且,我們也可以從書中的結論裡,窺探到幾點讓育兒更順利的秘密:

鼓勵孩子獨立

專斷型教育正在土崩瓦解,在現代化、高度流動的經濟體中,獨立性的價值太高了,獨立的孩子更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採取權威型教養

這種方式更匹配現階段的經濟態勢,孩子未來會成為更適應社會的年輕人,教育成就也可能更高。

真正有用的親子活動

經常被父母帶著閱讀書籍、講故事、討論時事的孩子,PISA測試成績比其他人高32分。

本文只是一家之言,有沒有必要過度雞血,成為時時刻刻盤旋在孩子頭上的“直升機父母”

呢?怎樣把握雞血的“度”?也歡迎大家在留言中討論。

本文系授權發佈,By 利茲Lizzie,From 爸爸真棒,微信號:babazhenbang,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