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减负有的家长急了,中国基础教育减负为何时上热搜?

过的痛苦活得精彩


减负有风险,定策须谨慎!

作为教师我支持减负,作为家长我反对减负。

减负,减了将近20年。20年足以完成很多领域的重大改革,为何偏偏就减负难以落实?为何在现实中,学生的负担不仅没减,反而越减越重呢?为何减负越减越变味呢?

减负没效果,政策来干预。前段时间南京一纸文件拟推行33项减负措施,却产生“南京家长疯了”的结果,遭到家长们的反对,因为他们担心:也许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1.减负,在口号的背后隐藏着家长的真实焦虑。

全国各地都在减负路上,人人置身其中却茫然失措。

本地教育局一位分管教育的副局长,任职之前有着16年的高中从教经历。 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在各种场合宣讲、要求各校要切实推行减负政策,要求每个教师都要做减负方向的践行者。可后来有人发现,他爱人每一周都要把读初中的儿子送到邻市的辅导机构进行补课。因此大家打趣道:“局长大人说一套做一套啊!”他无奈却认真地说:“减负政策自上而下,从工作的角度,我能不执行吗?作为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心里着急啊,眼看着就要中考了,没有分数到时拿什么来说话?”

站在家长的角度,副局长的担心又何尝不是其他家长的担心呢?由此可见,虽然减负政策推行多年,但在很多家长面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者是字面意思而已,他们心里的焦虑才是减负难以推行的真正原因所在。

2.减负,在快乐与痛苦的演绎中已经变味。

1999年国家提出要开展素质教育,2000年开始“减负”,各地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不准学校假期补课;不准变更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时;不准征订各种辅导资料,不准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准拖延课堂教学时间;不准……

一时间,轰轰烈烈的减负运动迅速遍及神州大地。学生笑了:可以不用做那么多作业了;家长笑了:孩子可以快乐成长了;教师笑了:终于可以轻松点了;专家笑了:素质教育有望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人都笑不出来了,因为减着减着却冒出了如雨后春笋般的辅导班,衍生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产生了课后延时有偿服务……负没减成,反而给家长增加了一笔不小开支的负担。

什么是减负?减负本来是指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作业,不要教学。现在很多人对减负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有人认为老师不该布置太多作业;有人认为教学是老师的事,不应该让家长参与孩子作业过程;还有人认为要坚决取消教辅资料、课外辅导班……

3.减负已经变味,谁在减负中闹得最起?

减负中,声音最大的有两种人,一是专家,二是部分家长

专家说:减负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说了这么多,为什么却不说说该怎么用减负去应对高考呢?

家长(部分)说:孩子犯错很正常,不能因学习被老师批评、惩戒;孩子要快乐成长,老师不能打不能骂;教师的本职是传道授业解惑,孩子成绩不好,行为不好都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是站在神坛上的圣人,别人的孩子都没有补课,怎么能私自为自己的孩子补课?……

专家的大义凛然,家长的愤愤不平,老师的无奈辛酸,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尽情地宣讲、发泄、忍受,在减负运动中交织成一曲跌宕起伏、焦躁不安的交响曲。

4.减负,关乎千千万万个孩子的未来,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时常上热搜很正常。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讲,教育无疑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在减负浪潮中,专家有呼声,家长有诉求,这很正常。但是,人们不是常说:“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来做”吗?然而,在喧嚣纷繁的减负声中,在人人都是教育专家的奇怪现象中,本来最有话语权的教师却成了最没有发言资格的人群,反而还要经常夹着尾巴做人,这不得不说是教育最大讽刺。

面对减负,现在已经有部分家长意识到:减负减的不是学生负担,而是孩子的未来。所以大家开始急了,社会也不再淡定了:如此下去,学渣可期,如何是好?有分歧,就有争议,有争议,就会成为热门,所以减负时常上热搜是正常现象。

结束语:

减负的出发点本来是好的,也是值得倡导的,但现在却已经变味了。尤其是在有些人的刻意为之下,带动了一大批的盲从者,企图将减负引向一种“无为”之地,这对教育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值得所有人警惕。


你认为呢?

关注豆爸侃教育————生活培养人生态度,教育开启价值投资

豆爸侃教育


怎能不急呢?家家都有孩子,有孩子就离不开教育,与教育相关的所有话题,那都是家长关心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属于那种中等偏上的那一种,大家都说孩子小学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所以父母也就没有太在意,再说了,也是中等偏上嘛。

中考的时候真的让人大跌眼镜,她竟然没有考上高中。这是她的父母没有想到的,没指望她考个名牌大学,但也没想过会上不了大学。我听到了也很震惊。没考上高中,那上大学就真的是梦了,不是吗?

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只要给他交够学费,他就一定能读大学的,看到这个孩子,我才知道,我错了。在小学阶段,如果孩子没有打好基础,他可能就考不上高中,读不了大学。这是真的。

可是,孩子在学校待的时间越来越短,在家里玩的时间越来越多,怎能让家长不焦虑呢?学东西,古人都说过了,熟能生巧。

过目不忘的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里资质平平的孩子,只有勤学苦练一条路呀,不写作业怎么行?又不是电脑,输入进去就好了。

学校是减压了,可是不能保证孩子都能上高中,上大学哟!为了上个好的高中,考个好的大学,家长们又自个儿把这个负担给找回来了,上补习班,花钱挤进私立学校。

几个回合下来,真是累呀!又花钱,又费力,还不讨好,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玩呢!我家的就是这样的。家里有个孩子,就肯定得有个人不能好好上班。

归根结底,还是一些家长太溺爱孩子了。温室里的花朵终究是成不了大事,只有经历了风吹雨打的参天大树才是将来的栋梁之才呀!


探索幸福密码


我是小学老师,因为身在其中,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其中小学教育和初中的教育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和高中目前未纳入义务教育阶段。随着国家的富强,经济实力的提高,不久的将来,高中也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

基础教育减负为啥上热搜,就因为它牵连了中国所有的家庭。减负的口号从2000年开始提出,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到现在已经将近20年,提了20年的减负,最终的结果怎么样,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吗?

我就拿自己身边的学校来说吧,自从减负开始,就减少了学生的在校时间,每天在校时间不准超过6小时,然后还要进行素质教育,每周的功课表上,其实数学和语文只有四五节课,先别说孩子们能不能学会,如果按课表上课,老师的课根本就在学期末都讲不完。可是教学质量是要保证的,于是只能靠挤占音体美的时间,来完成数学语文等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很多学校的音体美没有开全,甚至都没有老师上课。

虽然现在小学升初中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是上面考核学校,学校考核老师都按学生的成绩来考核,学生的考试成绩,考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的人数就是你的政绩。于是一级压一级,最后压到老师的身上,老师又把所有的压力转给学生。

在校时间有限,课程安排很紧,每天都会学新的知识,如果旧知识没有掌握好,新的就更学不会了。

为了学生学会,老师只好留成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去做,来达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点的目的。孩子学会了的还好说,不会的,就需要家长帮助,这无疑增加了家长的负担,于是很多家长对于老师留家庭作业这事很是反感,经常为孩子写的作业多,而烦恼不堪,怨声载道。

很多家长回想自己小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么多作业,你想想自己小的时候,课本比现在的内容简单多了吧。现在一年级的语文书,每篇课文有8个会写的字,还有十几个会认的字。同办公室的一年级老师说,她上一年级时候的书,一课就学两三个字,比如“人口手”就是一课,那多简单呀。哪像现在的孩子,一天就学那么多,孩子真心的很累,可是不会能行吗?第二天还有新的生字要学。

过去考试的时候比现在的题简单多了吧。现在小学生的题,好几个大人都做不上来,你说你家孩子要学会这么难的东西,他要不要时间,你以为孩子们都是天才呀。所以老师只能依靠家长的帮助来完成任务。就是这样一天天的,老师再逼这些孩子,家长再逼这些孩子。

说是减负,可是孩子们的书包也没有轻多少,孩子们依然很是辛苦。学校老师可以按照国家的减负规定,不留作业,或者少留作业,但是家长们顾虑重重呀。

学校是减负了,但是家长为啥不敢减负,因为家长减不起负。现在初中考高中就会有50%的学生,是没有机会上普高的,他们被分流到职高,大家说说心里话,目前职高的学生出路大吗?职高绝不是家长们的目的呀。家长们想要孩子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出人头地。那就是要上重点高中才可以呀。

想上重点高中,就要上重点的初中,想上重点的初中,小学就要打好基础。就连幼儿园有的家长都要选择最好的幼儿园,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这样一来,从孩子的出生开始,每个家长都在教育孩子,其实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可以既轻松又待遇好。娃娃辛苦十几年,就可以享受一辈子。还教育孩子,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会吃生活的苦,好像考上大学就像给人生买了一份保险似的。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以及学生们都在为考大学而拼搏。尤其是像我们河北等高考大省,分数还那么高,孩子们真心苦。

邻居家男孩今年高三,学习很优秀,但是心里素质很差,不会自己调理自己心情,现在一周就会请假好几次,因为再待在教室里,他就要发狂了,所以经常他一打电话,父母就把他接回家休养,连问都不敢问,就怕孩子彻底崩溃了,他们也在熬着,熬到孩子参加高考就好了。

我看着邻居男孩子的状态,就为他担心,怕他有一天彻底崩溃,那样的结局,不知道他的父母该怎么去面对,以前天天逼着孩子学习,考名牌大学是他们的目的,可是现在孩子这样子,估计很难发挥出他的水平了。

其实如果我们考核老师的机制不变,考核学生的机制不变,还是以高考一考定前途,那么所有的减负都是口号,永远没有实现的那天。


只靠几个口号,几个规定就解决实际问题了吗?那是痴人说梦。老师可以减少留作业,但是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业而焦虑,就怕孩子将来连个高中都没地方上,那天跟一个搞教育的领导聊天,他说全市所有的普高,职高,技校等等加起来都按计划招满学生,还会有几千个学生,根本就没地方上学,你说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高中的时候就没学可上呢。所以学校可以减负,老师可以减负,唯独家长不可以减负。于是很多的补习班,补习机构应运而生。

现在某省发令控制学生的写作业的时间,到了九点写不完作业就可以拒绝写作业,大家觉得这减负通知的可行性有多少,作为家长你可以答应孩子不写作业吗?那这孩子以后靠什么进步。写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老师有权利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作业的处理,难道这也要进行硬性的规定吗?

因为作业多,有的家长投诉,现在很多老师根本就不留作业,就是留了作业,学生不做,老师也不敢管,造成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稍大点,不写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多,成绩越来越差。只有靠补习来提高成绩,钱没少花,可是成绩依然很低,于是家长花钱还没有效果,于是家长也怨声载道。

所以减负不要从下而上,而是从上到下,如果大学好考,如果找工作不是看学历,而是看能力,那么又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快快乐乐长大呢。大学分三六九等,考了大学后就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好大学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前程,你说谁家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人上人,不要说干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光荣,掏粪的和坐办公室的,叫你选,你选什么工作,你肯定是选坐办公室呀。坐办公室就需要资历,资历哪里来,就看学历呀,同时招聘新人,都没工作经验,你不看文凭,你看什么,能力一时看不出来呀。

都说文凭是职业的敲门砖,想进门,就必须敲门,所以绕来绕去还是学历,还是要高考。

目前高考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那么你只有通过了高考的洗礼,鲤鱼跃龙门,你才有敲响金门的可能。大家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

大学扩招,大学生遍地是,大学生的金字招牌已经不行了,现在必须是名牌大学,985,,211大学,出国镀金,考研、考博,于是家长和学生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所以减负到目前为止,如果只靠几个文件,几个减负通知,是起不到多大作用 。以目前这种以高考定乾坤,以学生成绩来考核老师的业绩的状态,减负就根本不会实现。素质教育也只是个口号,学校就是培养了一大批会考试的,没有什么实际才能,连生活能力都非常低下的机器。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减负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减了20年效果甚微,教育部动真格的,家长又怕学校减负。我就想听听家长们的意见,你们怎么看待减负这件事,你们有什么高见分享出来吧。


心中百合静静开


近几年减负的呼声水涨船高,最终呼声变成了现实,一场声势浩大的减负行动展开了。可无数曾经大声疾呼减负的家长不曾想到的是,摆在眼前的竟然是让自己更焦虑的现实,孩子确实作业少了或没了,玩儿的时间多了,可是如此一来,成绩怎么办?

当减负变成行政干预手段后,众口难调的大锅饭,开始让家长们因噎废食。

中国的基础教育现在就如一道众口难调的大锅饭,很难满足不同家长的心理需求。原本家长不应该干预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但是架不住有太多的人盲目啊。在护犊子心切的情形下,生怕自己孩子多学一点就累出个三长两短,于是便整天对学校老师不满。结果当不满形成一股潮流后,最后如同洪水一样汹涌,倒逼着教育部不得不进行改革。结果呢?一场行政手段干预下的教学管理,演变成了和应试不配套的危险游戏。

减负之所以上热搜,是因为波及的面大,涉及到的家长利益多,大家才会热议。

能上热搜,得益于基础教育波及面实在太大了,几乎每一个家里有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家庭都包括在内。试着,一个没有经过认真调研,也没有成熟制度设计,更没有经过试点尝试并不断完善的减负,最终是不会考虑后果的。当无数家长突然发现自己热切盼望的减负,竟然真正实现后如此让自己棘手。负是减了,孩子确实轻松了,但是当面对小升初、中考和高考时,那可是用真水平,靠分数来说话的呀!不行就是不行,就是考不上好学校。

减负不应采取行政干预手段,而是规范教师布置作业量,更不是规定写作业时间。

看到为减负出台的关于小学生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我就想笑,这纯粹是不懂教育的人才会想出来的蠢法子。一二年级孩子恰需要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呢,因为孩子们更需要做一些书写能力的适应性训练,哪怕每天少布置一点作业,如一年级孩子每天认真书写的话,用半小时就足够了。如二年级写上40分钟也可以了。至少能让孩子们书写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最为关键的是养成自觉写作业的学习习惯。但是始终没有在减负上认真去规范学校老师们在作业量上的科学性,看来外行管理内行管不到点上。

结束语:为什么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那么有名气?恰源于有自己成熟的管理体系,有激励学生自发式上进的手段,当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学生都被氛围感染着,不努力就感觉对不起爹娘,感觉即将被淘汰时,那种学习劲头你再看,个个是激流勇进。我非常佩服把孩子送到这两所学校的家长,真不怕孩子吃苦。同时也能看得出,当代中国家长太容易让孩子养尊处优了,自己无知护犊子,最终会害了孩子。只是现在减负之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双开始焦虑不安了,看到时再呼吁增负?笑话,学校又不是你们家开的。


寒石冷月


家长为何急了?因为这样减负,完全是顾头不顾尾,只顾眼前。家长眼看着孩子被减负废了,如何能不急!

当中考和高考这种人才选拔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减负就不可能受到家长的支持。现在减负了,分数减没了,中考时又开始要分数了,高考时要分数了,分数从哪里来?

对于学生而言,有多少负要减,家长应该知道。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什么负担,还要减,减到学生不要学习,只管玩?这样的减负,就是一种不负责任,以这种运动方式来减负,家长不仅是急,是坚决反对!

减负,是应该有过重的负担才减,没有过重的负担就不该减。负担不够的,还应该增负。不分青红皂白,凡是中小学生都减负,这就是胡闹。

作业量太多的,影响学生休学的,应该减。机械重复的,必须减。比如那种让学生抄写一百遍的,不但要减,而且要处理这样无能的老师。

学生并非负担越轻越好,作业越少越好。这跟教育部的减负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南京这次减负,就存在着这种倾向。好像作业越少就是减负了,这是在害学生,害家长。

学生,是要学习的,这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如同工人要做工,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农民必须种田一样。人不能没有负担,没有负担就是废人,学生没有负担,注定不会成才。

玩游戏最没有负担,也是最快乐的,但是没有家长会放手让孩子玩游戏。可见没有负担不对,只想着孩子快乐更不对。那种臆想着没有负担的快乐学习,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古今中外都不曾有过,将来无论过了多少年也还是一样。


当代师说


关于学生“减负”,其实一直都是热门话题。最近江苏南京“强力减负,逼疯家长”,更是直接上了热搜!

南京市规定,学校不准举行期中考试,不许公布成绩,不许按成绩分班,不许补课!还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试卷……

一时之间,南京家长们叫苦不迭!有家长发朋友圈“南京家长已疯”!并用戏谑的口吻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其实,疯的不仅仅是南京家长,苏州家长、无锡家长、南通家长……都已经疯了!

因为整个江苏都在检查义务教育办学规范行为,都是一样的规定。各种各样的检查、暗访、谈话……

可是,学校是给学生减负了,那真的能减负吗?减负真的好吗?

姑苏老师认为,减负是好事,但是在现在的考试升学制度下、在现在的考核机制下,减负就是一个笑话!不但减不了负,反而徒增烦恼!这是因为:

第一,减负应该从根上减。

现在都是部分家长嚷嚷啥就减啥,也不管青红皂白。如果你的考试选拔、考核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不改,你又要让大家跟着你的指挥棒转,大家又如何敢减负呢?这不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吗?

而制度性的改革又是要触及根本的,不是说想改就能改的!

第二,减负能否消灭补课?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历来就有“读书入仕”的传统,很多草根靠读书,完成从社会底层到上层的逆袭。

所以,只要这种“读书入仕”的方式不改,就无法消除家长们助推孩子向上的动力。尤其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谁又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居于社会底层呢?于是,大家都在拼命的用力,就是为了不让孩子将来吃亏,为他们将来的出人头地而奋斗!也正是这种焦虑情绪,造成了跟风式的、疯狂的补课风气,这不是一道禁令就能阻止的!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种局面,又如何突围呢?

一方面是高考制度的继续,现阶段根本就没有比它更好的制度,改革无从说起。另一方面是行政部门野蛮无脑的“一刀切”,家长“发疯”也是情理之中。

假如,将来真的不让考试、不让公布成绩、不让排名、不让补课,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竞争力,那就是个大课题了。

个人以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这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好办法。举个例子,曾经让杨振宁都兴致盎然的数学三书,这是由中国顶尖科学家编写的一套科学从书,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从此不再怕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历史等,还有曾经让毛主席着迷的《中国历代历史演义》等。所以家长们在面对行政的蛮力时,只能想办法改变自己、改变孩子!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8589096644614707"} --}

姑苏讲堂


减负的难度不亚于降低房价,并且见效慢,需要打持久战。

从大的方面来看

1.大学生的增多

现在随着大学的扩张,大学生变的越来越多,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难上加难,只有不断的给自己施压,给孩子施压,才能让孩子以后少受一些苦。

2.中高考的存在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高考的人才选拔是目前最合理的方式,但是有考试就会有排名,有排名就会有竞争,谁都不想别人的孩子考上了,自己的孩子落榜了。

3.人们对教育的重视

现在已经过了文盲挣大钱的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看重程度是以前所不能比拟的。每一位家长都意识到了文凭的重要性,所以都卯足了劲想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更高等的教育。

从小的方面来说

1.辅导班的增多

即便是学校减负了,家长还是会把孩子送到辅导班里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思想已经深深的影响了现在的人。

2.寒门太难出贵子了

有时候觉得孩子的教育其实就是在比谁的家庭更富裕,有钱人家的孩子从小可以上私立幼儿园、买学区房、上名校、还能支付起昂贵的补习费用,这些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所不具备的,只能通过刻苦学习这一条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3.家长的思维

当突然有一天,真的不让学生做作业,真的没有考试了,我想家长会比谁都着急,会想方设法的让老师给孩子布置作业,大多数家长还是不会接受快乐教育的。

这就是我的一些拙见,减负太难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合理的政策,要减就所有学生一起减,要不然就是一句空谈了。


阳阳爸说教育


“减负,减负”说了好多年了,不但没减下来,反而负担越来越重。

提提现在小学生的书包,估算一下有多重?二十多斤,有点吓人吧。

再数数戴眼睛的孩子有多少个?一个三十几人的班,眼睛近视的不下十人。你相信吗?

孩子从6岁开始进入小学,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欢乐的童年。看看有几个孩子想上学?

......


学生进入学校就像到了“牢房”,放假了就好比“放风”。

学生一到学校,就读啊,写啊,背啊,一刻都没停。为了考出好成绩,什么音乐课、美术课、体育课的什么都靠边站。一个几岁,十岁多点的孩子,每天都像机器人一样地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昨天的事,不厌倦才怪。

放假回家了,有几个家长没反映他们的孩子不想做作业,成天只想看电视、玩手机的?对孩子们来说,这是难得的休闲时刻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成了这种状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愚以为:

1、教材太深,内容太多,与孩子年龄不相符合,拔苗助长。

2、考题太难,仅学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3、各地争生源,唯教学成绩是问。

4、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加压。

现在,学校呼吁减负,家长急了,是怕自己的孩子落人之后,考不上一个好的学校,也担心老师懈怠工作,对孩子学习放松。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作为老师,心中自然有一杆秤,是能拿捏好这个“度”的。


19一凡


教育减负为什么上热搜?对此我从以下进行分析:

教育事关我的的下一代,

是我们所有关注事件中最为核心的一件事。

作业多了,孩子喘不过气来,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作业少嘛,家长又怕自家孩子比别家孩子落后。

加之近期部分省市的通知要求不得布置作业,不得测试,不得使用教辅资料……

这种种现象加剧了减与不减的矛盾。

因此,教育减负也就成了人们热议热搜的事件!

对于教育减负,我认为要减,但不可走极端线路,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与教学知识的特点综合考虑。

一、理解性知识的教学。

对孩子容易把握的、难度低的知识,老师在练习上有所体现即可。对于难度较大的、学生难以理解的,老师要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记忆性知识的教学。

这类知识只能依靠学生多读多多练,因此老师要布置学生多背多抄。但是如果孩子能应对自如,不抄又何妨!

三、对前两种基础知识的运用上,我认为老师和家长要适当结合孩子的熟练程度进行把握,从而对孩子相应的作业量进行增减。

我的感想:

我是个老师,也是两个小孩的父亲。我个人认为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他们活出自己、活出个性、活得快乐,让他们健康成长!

然而,孩子要健康成长要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共同得到发展。也就是孩子不单在学习上要有所成绩,在道德、劳动、活动等方面均应有一定的进步!

同时,现阶段孩子们的心理承压能力的不断下降,我认为家长要适当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从而让他们在未来更容易适应环境。


五点教育


年年减负年年负,教育部门要求减,学校减下来,家长加上去。

自从“减负”开始以来每关于“减负”的话题每年都要上热搜,因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会出台一些新的“减负”措施,方案什么的,引起大家的关注和热议。


今年“减负”话题又热起来,起源于浙江,南京的“减负”新方法,其中颇有些值得家长关注的点:比如小学生晚上九点之后没做完家庭作业可以不做,不举行期中考试,不公布成绩突击检查学生书包,看看有没有除指定教材之外的练习等等

一篇“南京家长已疯”的文章在朋友圈流传开来,“减负”就是大家一起做学渣的说法击中了家长们的心。“减负”再次呈现政府热,家长冷的局面。一面是政府千方百计减负,一面是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抢先一步。


中考,高考还在,“减负”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家长看到孩子早出晚归,晚上做作业到十一二点辛苦劳累,也很心疼,但是没有办法,因为中考,高考这两道关口还在,“提高一分,干倒千人”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不无道理。

为了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家长们不敢减负,不能减负。学校减的,家长要想方设法补起来。于是各类辅导班,培优班,去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家长们花钱如流水,只为自己心里安慰,为孩子能在人生大考中加点分,哪怕是一分半分的,也不枉花那么多钱。

总结语:所以只要目前的人才选拔办法没有什么变化,那家长就绝不敢让孩子们“减负”。反而会到处寻找补习班,唯恐落后。

家长不希望学校减负,因为这个学校减了,其他学校可能没减,这个地区减了,其他地方没减怎么办?但是高考录取分数线确实固定的,能不能上好的大学,就看能考多少分,差一分都不行。因此家长听到减负都很着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