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史话》:医圣王叔和

《高平史话》:医圣王叔和

《高平史话》:医圣王叔和

《高平史话》:医圣王叔和

晋人王叔和,名熙,高平西王寺村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现西王寺村仍存有王叔和使用过的药碾、碌碡、舂药的石臼等遗物,石臼上刻有“晋泰始三年(267)”的题记。

《高平史话》:医圣王叔和

王叔和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西晋初年,王叔和先是在王寺村坐诊就医,为十里八乡的乡亲看病,并对每一位患者诊脉部位和治疗方法进行记录。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王叔和常亲自采药臼制,无偿供患者服用。先后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王叔和的名声渐渐远扬,不少外地人也慕名前来求医治病。

后王叔和又转变行医方式,不辞辛劳,走出家乡,到各地上门就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医疗实践。王叔和变坐诊为行诊,源于一位患者不治而亡的悲剧。有一次外地的一位患者由家人陪同前来西晋村病由于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未赶到西晋村患者就半路丧命。王叔和听说后深受触动,是下决心游走行医,上门为病人诊治。他离高平、出山西、下山东、过河南、到湖北,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走到哪就为哪里的病人就诊医治。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不仅普通百姓找他诊治,一些高官甚至皇帝也慕名请他看病。据传,西晋皇帝的皇后难产,请王叔和前去进行诊治。王叔和想方设法治好了皇后的病,皇后顺利产下了皇子。皇帝感知王叔和医术高明,便留他在皇宫当太医,后又任命他为“太医令”,主持太医院工作。

王叔和一生刻苦钻研中华医学,善于传承和总结医疗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的撰述。

切脉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知人生死,决嫌疑”。王叔和采摭众论,精心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编撰出一部10卷的脉学巨著《脉经》。

《脉经》总结前人经验,确定24种脉象,规范了临床切脉诊断的方法;列举的八项相类脉象成为切脉鉴别之依据;系统论述了脉学理论知识和切脉诊断的部位和方法;详细论述了各种脉象的辨别;叙述了人体生理脉象和病理脉象同各种病症之间的关系;记述了妇人、小儿脉证和各种疑难杂症之脉证。《脉经》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个创举。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诀》《脉赋》《脉诀机要》《小儿脉论》等医学著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

王叔和还汇撰整理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医学论著。被尊为“医中之圣”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但由于兵灾战祸,多有散失缺漏。王叔和进行了认真的收集、整理、校正工作,把《伤寒杂病论》重新编写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是专治传染性疾病之辨证论治,《金匮要略》是治疗一切杂病的专书。二千多年来,中医界把它称为“方书之祖”。王叔和为传承和发展医圣张仲景的学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王叔和一生命运多舛,最后客死异乡,葬于湖北。

《高平史话》:医圣王叔和

据传,王叔和为皇后治好病后,任太医令,经常出入宫中。有一次,皇帝到处派人找他,本是要对他论功行赏,可王叔和却误听别人说皇帝要治他的罪,他便急忙收拾行囊逃走。在途中他害怕被抓住处死,就自拾铁丝虫吞服而亡。皇帝得知王叔和自杀身亡,很是惋惜,念他有功,便下旨把王叔和厚葬于湖北省麻城县。这个一生为中华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就这样遗憾地客死他乡,葬于异地,为后人留下了身世之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