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壯麗祖國山河#這裡,一條淮河貫穿這個城市,當地人這樣評價生活著的這座城市。

“北方說你是南方,南方說你是北方,北方和南方牽著手,坐在高高的淮河岸上”。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淮河鐵路橋

淮河是一條古老的河流,它與黃河、長江、濟水並稱“四瀆”,流淌在黃河三角洲的南緣。自大禹導淮之後,它東會沂、泗兩水,安瀾無恙,暢流入海。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千里淮河第一橋

而位於淮河中游的安徽省蚌埠市,擁有5950.72平方公里的轄區面積,史載蚌埠“古乃採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自從1947年元旦正式設市,也是當年安徽省第一個設市的城市。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夜色中的蚌埠

這也是我出生的城市,相比較於童年時代的記憶,這裡的城市建設、社會經濟都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小時候,大人們口耳相傳的“走前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原來說的就是自己生活的這個城市,直到長大後,去外地上了大學,沿著當年因火車興起的這座城市,隨著火車的轟鳴聲,一路向東,才知道,蚌埠在我的心中,位置是越來越重要。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高鐵蚌埠南站

離開了家鄉,走向陌生的城市,若是遇到一位蚌埠老鄉,才知道,有一種鄉情,其實,已經在心底埋藏了很久很久。家鄉的這座城市,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它正在加快建設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爭取把將近382萬人口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當地正在通過開展“對標中心找差距、立足自身勇擔當”大討論活動,明確中心城市是什麼、我為中心做什麼,進一步增強市民自豪感、歸屬感,進一步增強當地幹部的緊迫感、責任感,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龍子湖畔

這又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這裡的雙墩遺址出土的大量陶器刻劃符號,被確認為中國文字的重要起源,可以追溯到7300年前。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陶塑人畫像在中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還帶著微笑,不知道,你有沒有會意到它的笑容。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雙墩遺址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在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館展出的陶塑雕題紋面人頭像。

在今年5月26日傍晚,“淮河古代文明研究——蚌埠雙墩陶塑人頭像與史前雕塑學術研討會閉幕式暨新聞發佈會在蚌埠舉行。與會專家們對於蚌埠雙墩出土的陶塑人頭像給予了共同的認識,一是它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價值,這是目前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雕題紋面陶塑人頭像;二是經過專家探討,它具有十分重要的藝術價值,可以從藝術價值的視角予以推廣;三是它對文物考古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以陶塑人頭像為載體,傳承歷史文化,這是今後要深入研究的。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塗山望夫石

當歷史的車輪從雙墩遺址輾轉3100年之後,在4200年前,大禹在這裡劈山導淮,召會諸侯,而且,還娶了當地塗山氏的女兒為妻,“夏后帝啟,禹之子,其母塗山氏之女也。”大禹也成了標準的蚌埠女婿,著名的“三過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塗山淮河

家門而不入”,也在這裡留下了傳說。據說,禹娶塗山氏之女,第四天就出去治水,直到生啟時,禹也一直在外治水。到啟長大了,禹還在外邊治水,這期間禹因為擔心因私廢公,三次過家門而不入。禹的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受到了民眾的讚揚,也為舜所重視。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塗山 淮河

隨後,在2200年前,蚌埠北部的固鎮,當年四面楚歌的垓下古戰場上,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一直把記憶,留在了今天。公元前202年,項羽退守垓下(今安徽固鎮縣濠城鎮),突圍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最後霸王別姬,自刎於烏江旁。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固鎮縣濠城鎮垓下遺址

《史記·項羽本紀》這樣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大勢已去,在突圍前夕,不得不和虞姬決別。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濠城鎮霸王別姬雕塑

走過歷史的車轍,今天的蚌埠,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是京滬高鐵和京福高鐵的交匯點;是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淮河流域中心城市、皖北地區中心城市、安徽省旅遊中心城市。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 淮河鐵路橋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城市夜景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 湖上升明月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 萬達廣場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城市夜景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龍子湖夜景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龍子湖 音悅臺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中國的南北分界線

這個由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設計的雕塑,表示著中國的南北分界線就從這裡分開,往左邊跨一步就是中國的北方,往右邊跨一步就又到了中國的南方。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

這個標誌高三十九點九米,重一百噸。標誌中部八根鋼管,四根指向北方的藍色,象徵北方氣候寒冷,四根指向南方的紅色,象徵南方氣候溫暖。標誌中間一顆青銅珍珠,表示蚌埠地處南北之間,集天南地北靈氣於一體。頂部騰龍與龍子湖傳說契合,標誌底部東西南北的四個方向,分別設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雕塑,為古代鎮守四方的守護神。南北氣候分界標誌西側有氣象基地,時刻都在測報著南北氣象從淮河兩岸過渡的信息,為這座標誌提供科學依據。

蚌埠還是花鼓燈、泗州戲、鳳陽花鼓戲的發源地。花鼓燈,有東方芭蕾美譽,流傳在懷遠、鳳台、鳳陽、潁上等地。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蚌埠花鼓燈

泗州戲,又稱拉魂腔,與山東、江蘇、河南一帶的柳琴戲同出一源。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泗州戲專場演出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泗州戲

鳳陽花鼓戲,又名衛調花鼓、衛調花鼓戲,發源於蚌埠市龍子湖區長淮衛鎮。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鳳陽花鼓戲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鳳陽花鼓燈燈面

蚌埠不僅是鳳陽花鼓戲的發源地,也是北派鳳陽花鼓戲的發源地,與鳳陽花鼓、花鼓燈並稱鳳陽三花。鳳陽花鼓,主要劇目有《鳳陽歌》、《王三姐趕集》、《孟姜女》等。

中秋,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歌唱的日子,若是你家門前有棵石榴樹,想必,早已經碩果累累了吧?在蚌埠五河縣,那首著名的五河民歌《摘石榴》,相信,無論是處在祖國大江南北的你,一定都聽到過。

這座城市出土一件文物,距今有7300年曆史,陶塑人頭上還帶著笑容

五河縣

在20世紀50年代初,蚌埠市五河縣小溪鎮小溪村霍錦堂老人將當地民間傳唱了一百多年的小調改成三人小戲《摘石榴》,由民間藝人安華芝(飾小姑子)、張相千(飾小生)、王萬霞(飾嫂子)精彩演繹。後在華東地區民間文藝匯演中獲演唱一等獎。1979年,五河縣文化館張榮陽等人對當地民歌進行採集整理,安徽省民歌徵集小組專家對《摘石榴》進行刪節改編,由三人表演轉為兩人對唱。現在,五河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看不盡濃妝淡抹美畫卷,讀不完山水情韻好詩篇,有時間,到蚌埠來走一走,看一看,淮河兩岸,秋日的美景,只有看到過,生活過才知道。

歡迎點擊關注圖說江淮,並私信提供故事線索,講述你的人生故事,溫暖每一個前行的心靈。你的小小的讚賞,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