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1949年,人民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从玉浦渡跨过北河到达县城北门轮渡解放揭阳城的时候,大军脚下是由民船搭成的一座浮桥。历经70载巨变,揭阳城区北河、南河两岸凌空架起8座钢筋大桥,水城还是水城,但水路已经不再成为陆路障碍,城市在大桥架接中向四周拓展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1949年10月19日,人民解放军由玉浦渡上搭起的浮桥从北门挺进入城,解放揭阳。  资料图片

「历史回放」

1949年10月12日,普宁全境解放后,潮汕地区西部已有惠来、普宁两县和揭阳西部、北部地区解放,揭阳县也只剩下县城、曲溪和炮台为国民党占据

  

曾经参与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揭阳地方史(第一卷)》和《中国共产党广东省揭阳县历史(1949~1992)》的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四级调研员林运明,简述了当年解放揭阳城的这段历史——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三支队根据边纵司令部发出向揭阳榕城、潮安、汕头市推进的命令,迅速推进至县城北河北岸的玉浦、新河一带,准备渡河入城歼灭敌人。边纵第三支司令部部署第九营负责北河玉浦沿岸警戒,第三营、第七营登上黄岐山,负责监视榕城、曲溪、炮台之敌

  

困守县城的国民党面对解放军正在缩小包围圈,一边仍色厉内荏地制造抵抗假象,于17日和18日两天晚上在西门吊桥外乱放枪炮,虚张声势,又故意在北河河面上游动电船和拖带木船,制造增兵固守迷雾,一边赶紧准备逃遁。19日凌晨2时许,敌人趁黑偷偷从进贤门取陆路方向往塘埔、炮台逃去

  

在城地下党人员迅速将城内敌人已全部逃遁的情报传至中共潮揭丰边县委

  

19日凌晨5时许,由边纵三支队参谋长张云基带领精干短小的侦察队先行入城。接着支队首长分头率领第三团、第一团先后渡过玉浦渡,从北门进城。其他部队则从西门等地进城。至此,揭阳县全境解放

  

林运明拿出《中国共产党揭阳地方史》,翻到了那一页解放军战士扛着红旗走过浮桥进入县城的图片,说,解放揭阳的这一幕镜头是十分难得的,解放军渡河的场面也挺壮观,因而这张相片也载录在1993版的《揭阳县志》中

 

「沧桑巨变」

  

从0桥至8桥,70年织成城市路桥网

  

南河、北河从城南北蜿蜒往东流过,交汇于双溪嘴注入榕江,揭阳城因这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被称为“水上莲花”“出水葫芦”。水是这座岭南水城的灵魂和特色

  

在汽车蓬勃发展的20世纪中叶,河道也成为阻隔交通发展的一个因素

  

1949年,环绕揭阳城的南河、北河没有一座桥梁,因而往返两岸的人员、车辆只能从渡口搭船过渡。县城的北门渡北岸就是玉浦渡,由这两个渡口溯河而上有靓行渡,顺流而下有马牙渡、新河渡、东泮渡等密集渡口。当年人民解放军集结于玉浦村一带,进城时采取的最直接办法,就是把民船搭成浮桥,从北岸的玉浦渡口连接南岸的北门渡口,列队快速进城,管理城市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18世纪的揭阳老城地图

“浮桥入城”的一幕成为永恒的记忆,也成为新中国揭阳县建设者脑海中面临的解决城市交通被河道阻隔的一个大课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北河上建设一座连接县城的大桥,突破县城交通瓶颈。建设者们经过慎重考察后,选址于北河马牙渡附近,开始建设大桥

  

1960年,投资272.5万元的北河大桥开工建设。建设者们将揭阳县城这座第一桥设计为10孔2台9墩石拱桥,桥长275.5米,宽10米

  

就在揭阳解放的第16个年头,1965年6月,北河大桥建成竣工。广东省省长陶铸为这座大桥题写了“北河大桥”大字。

  

至此,马牙渡为北河大桥替代。北河大桥填补了揭阳城区没有大桥跨越北河的空白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连接大桥两头的道路随之也被铺筑起来,南达进贤门外路,北通揭汕公路。大桥建成当年,西门、北门汽车运输站合并,并更名为揭阳汽车站,定址于北河大桥南端的新辟道路与进贤门外路交界处。1968年,揭阳汽车站建成投付使用

  

北河大桥及至揭阳汽车站的建成,为揭阳县城的交通网搭建起一个新的构架,成为县城交通网的中心干线

  

而1987年建成的新北河大桥和南河大桥,则成为县城初步形成路桥网的标志

  

当年的2月,新北河大桥建成通车;9月,南河大桥建成通车。至此,跨越南河也有了大桥。3座大桥于北、西北、西南环绕县城,从仙桥、梅云地区来往县城,不再摆渡过河

  

1991年12月7日,揭阳设为地级市,交通建设特别是路桥建设步伐大大加快。1996年9月,跨越南河的榕华大桥建成通车,成为市区南河第二座大桥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市民张阿姨的娘家是仙桥淇美花园村,她还记得20多年前每次带着孩子回娘家都是骑着自行车去渡口搭渡轮过南河,然后再继续骑自行车走多一段路才能到达娘家。“后来榕华大桥建成了,我们就不用再去搭渡轮,直接通过榕华大桥就能回娘家啦!”张阿姨回忆道

  

2000年12月,跨越北河、连接国道G206线的榕东大桥竣工通车。随后,梅东大桥、环市北河大桥、西凤大桥相继在北河耸起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榕东大桥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环市北河大桥

至此,揭阳市区建成8座大桥,车辆、市民均可快速南来北往于北河、南河两岸。水城还是那座水城,但宽阔的河道已经不再成为南来北往的障碍,因为水城已经建成通畅的路桥交通网络

  

70年,从没有桥到建成8座大桥,并编织成城市路桥交通网,水城书写出壮丽的画卷

而今,这画卷还将增添华丽的篇章:2016年底开工建设的揭阳大桥,已在南河耸起了高高的桥塔,不日,这座大桥将成为揭阳大道架在南河上的“彩虹”,把揭阳大道中和揭阳大道南连接在一起

而于去年3月开工建设连接揭东区和空港经济区的重要通道——进贤门大桥,不日也将耸立在北河曲溪、溪南段上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揭阳大桥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进贤门大桥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揭阳70年:一部桥梁建设的发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