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淺談皇帝的衣食住行,深挖歷史真相,歷史也可以很有趣

一直以來,歷史對人們來說都是熟悉而陌生的,有些歷史可能只有歷史書裡我們才能知道歷史到底是怎樣的。

提起歷史書,大多數人可能會想到上學時的歷史課本,那種純乾貨,又枯燥難記的歷史,絕對是許多人的噩夢。

因此,真正愛歷史,懂歷史的人太少,所以說歷史書也就只有專門研究歷史的人才有興趣仔細翻閱,而普通人對歷史的隔閡是很深的,因此歷史走不進生活,而生活遲早都會成為歷史。

面對讀歷史難這種困境,很多的優秀創作者研究了很多輕鬆易懂的著作,而這之中,有一個叫“知史”的歷史分享平臺,就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接觸歷史的平臺,讓我們對歷史不再是充滿隔閡,而是近距離感受歷史,對歷史有個瞭解。

在知史這個團隊的創業理念裡他們認為歷史不應該是冷冰冰的過去式,不應該只有王侯將相的打打殺殺。歷史是關乎我們的先祖的生活和文化沉澱,因此他們只講有溫度的故事。

歷史是有溫度的,這點毋庸置疑。當我們拋開教科書,去找尋古人生活的足跡,去感受他們的生活,那麼人間的煙火氣我們自然也能感受到。

有溫度的歷史不僅僅在知史的這個平臺上,還在他們創作的書籍裡,而這本有溫度的書籍《知史》,就是為我們講述原來當古人是這麼回事。

《知史》:淺談皇帝的衣食住行,深挖歷史真相,歷史也可以很有趣

輕鬆幽默的寫法,有趣有料的內容,再加上作者深厚的歷史功底,《知史》這本書的確是一本有溫度的書,即便講述的是古人的歷史,卻充斥著現代人的八卦,可見在歷史選材上作者的匠心獨運。

在這本書中,作者從古人的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為我們深挖歷史,破解一直以來的歷史八卦,帶我們領略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對歷史有了更深的瞭解。最重要的是,看完這本書,我們愛上了歷史。

原來歷史也可以很有趣,這是我看完《知史》的最深感受。歷史在作者筆下,彷彿活了一樣,我們能夠真切的在文字中感受到,當時的古人是如何生活,皇帝在衣服的選擇上,皇帝的美食有多豪華,滿漢全席的由來,以及古代皇帝出巡的目的。

這本書中的知識點非常的多,可以說看完這本書,我們能學到的歷史知識是對我們非常有用的。就比如知道了滿漢全席的由來,我們就知道原來這道菜的誕生原因。

古人在衣食住行上有很多的生活智慧都非常考究,那麼到底有哪些考究我來給大家破解一下。

《知史》:淺談皇帝的衣食住行,深挖歷史真相,歷史也可以很有趣

一、皇帝八卦之皇帝的新裝:皇帝衣服特別多,款式似乎沒幾種

提起歷史,那麼必須要談皇帝。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有故事,有的流傳千年,有的被人們忘記。流傳千年的都是和美女有關的,而皇帝真正的貢獻,卻很難被後人記住,這大概就是歷史對於普通人來說還不如八卦來的有趣。

就比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或者紂王妲己的宮廷生活,這些古代皇帝的八卦一直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東西,然而這些八卦其實流傳至今,已經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感,被人篡改之後流傳至今,其實真正的歷史事實並不是如此。

我們看過很多古裝電視劇,皇帝永遠都是一身衣服,其實電視劇裡演的並不真實,皇帝穿的衣服也不是說只有明黃,也不會只有一身衣服,皇帝的衣服種類非常的多,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衣服。

提起皇帝穿明黃色衣服,我們不得不說皇帝開始穿明黃色衣服的朝代,那就是隋朝。自從隋文帝建國確立皇帝的衣服是黃色開始,之後的朝代,就沿襲了這一規定。就比如之後的唐朝就繼承了這個規定,唐代的天子都穿上了黃色衣服,後世的皇帝也都以黃色作為天子的專用色,這就是皇帝衣服用黃色的緣由。

《知史》:淺談皇帝的衣食住行,深挖歷史真相,歷史也可以很有趣

皇帝的衣服是黃色,而皇帝的衣服名稱就是龍袍。中國自古以來都把龍比作瑞獸,而且龍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如何威嚴的龍就象徵著皇帝,而皇帝也被稱為真龍天子。

真龍天子的皇帝所穿的衣服之上繡龍紋,這樣才能配得上真龍天子的稱呼,所以從隋帶朝以後,就把龍袍作為朝服。龍袍上繡著九條龍,而我們一般看到的只有八條,其實第九條龍繡在衣襟裡邊,暗示自謙之意。

龍破在衣服的位置上是有準確的定位的,一件龍袍從背面或者正面看過去都只有五條龍,配合整個龍袍的九條龍,暗示 九五之尊。

其實龍袍不只皇帝能穿,皇后也能穿,皇后的龍袍和皇帝龍袍唯一差別就是會在衣服上添加福壽文采的紋路。而且皇后的龍袍款式有三種,而皇帝只有一種。

皇帝的衣服不只龍袍,還有一種朝服。朝服是一種禮服,只有在重要場合才會穿。皇帝的朝服是最隆重的,而朝服大部分用於祭祀。

除卻朝服還有一種袞服,這種服裝也是用來祭祀的,平時皇帝向太后請安,每年的春耕或者迎接將士凱旋,都會穿袞服。

皇帝其實衣服種類很多,下雨都有雨服,還有常服袍,所以皇帝的日常穿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調整的,不是說只有一種。

《知史》:淺談皇帝的衣食住行,深挖歷史真相,歷史也可以很有趣

二、皇帝八卦之皇帝的美食:滿漢全席為哪般

說到衣服,那麼衣食住行裡邊的食物是必須要說的。古代人,尤其是皇帝的用餐非常講究,宮廷的飯菜根據身份地位的不同,份例都會不同。

就拿清朝來說,對於皇帝吃的東西,每天都有專人登記,這個檔案就叫做“膳底檔”。

清朝的皇帝是滿族,因此他們在口味上鍾愛滿族口味。在膳食上常吃的就是牛、羊肉,雞、鴨還有狍子肉等等。

其實這些都只是皇帝平常的小菜而已,皇帝在節日宴等宴席上,膳食就會有山珍海味,這種宴席俗稱御宴。

其實在膳食的食材上皇帝要求山珍海味,在膳食的烹飪方法上皇帝也是要求很高。就比如康熙皇帝60歲時 ,做了一個千叟宴,邀請了數百位65歲的老人想用御宴。

在這個千叟宴上,因為考慮到來的人天南海北,所以宴席的種類非常的多,糅合了江南菜以及山東菜,滿族菜等種類。

皇帝的菜式,不僅精緻,而且在吃飯時的排場非常大,需要伺候的人手也非常多。

伺候皇帝吃飯的不部分部門“御茶膳房”就是負責皇上的吃喝。這個部門由三個總管帶領百人來伺候皇上。

其實皇上吃飯除了太監貼身伺候,還有2700多人負責給皇上的膳食做採購等工作。清代的御膳,每一頓飯都要呈上一百二十道菜,這充分可以看到皇宮的奢侈生活。怪不得有無數人爭奪皇帝的寶座,光美食就能夠享受的就這麼豐盛。

《知史》:淺談皇帝的衣食住行,深挖歷史真相,歷史也可以很有趣

三、皇帝八卦之皇帝出巡:下江南是吃喝玩樂搞豔遇,順便開心辦辦公

皇帝的衣食住行中,這個行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行就意味著皇帝出行。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的,我們都知道,小燕子和皇阿瑪他們去江南出巡,當時他們遊山玩水,皇上還曾經在大明湖畔豔遇了紫薇的娘夏雨荷。

皇上的出行總是和豔遇掛鉤,吃喝玩樂是很多人對皇帝出行的認知,其實皇帝的出行並沒有那麼輕鬆,皇帝出行最重要的是體察民情,感受民間疾苦,他基本是開辦公,而吃喝玩樂那都是順帶的。

在清代,康熙皇帝一個人就出巡了3次,這點可以看出康熙盛世,康熙皇帝愛出巡的習慣。我們熟悉的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其實就是講述康熙皇帝微服私訪的事情。

其實康熙皇帝出巡是政為了江山社稷和國家大事,而並非為了吃喝玩樂,乾隆皇帝也愛出巡,他出巡多是去五臺山,這是宗教上的需求。

《知史》:淺談皇帝的衣食住行,深挖歷史真相,歷史也可以很有趣

乾隆皇帝曾經六次下江南,都是為國家的民生考慮,為了鞏固江南財主對於朝廷的支持,乾隆的下江南出巡其實都是出於國家角度而非個人喜好。

皇帝的出巡,到哪裡都要修建行宮,各地官員還要嚴陣以待,花費非常的多,而且排場極大、排場大的目得就是為了顯示大清的聖威。每次出巡人數上萬人,而船隻就有一千多隻,耗費的金錢更是不計其數,其實出巡是一次勞民傷財的的行動,而並非吃喝玩樂。

這些關於皇帝的衣食住行的知識都是來自於這本《知史》,這本書中不只講了這些內容,還把一些千年典故,以及說文解字這些內容寫了出來,古代戰爭的實況報道,以及古代美女的著裝打扮這本書中都有著資料考證。

這本書打破了我們對歷史的認識,讓我們在書中看到了中國千年文化背後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沉澱,看到了我們看不到的歷史真相,有趣的文字,加有溫度的歷史,這本書真可以說是一本老少皆宜的歷史書,值得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