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坐井觀天》,寓言故事要讀好對話,更要關注這些要點

二年級的語文期中考試結束後,已經開始進行新課的學習。第五單元的第12課《坐井觀天》,是孩子們都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通過青蛙和小鳥的三組對話,讓我們看到了青蛙的目光短淺、自以為是,以及小鳥的目光高遠,讓我們懂得了“看問題要全面”、“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二年級《坐井觀天》,寓言故事要讀好對話,更要關注這些要點

一、生字部分:形近字“渴”和“喝”的區分,以及如何書寫美觀,是關注的重點。

1.多音字“哪”,放在課文的句子中,通過觀察生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位置確定字音、字義。

哪兒在課文中出現了兩次,分別是“你從哪兒來呀?”、“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孩子們反覆讀兩個句子之後會發現,當這個生字在句子的結尾,和“啊”、“呀”一樣表示語氣的時候讀輕聲。當放在句子中間或結尾,表示疑問的時候,讀第三聲,而且多和“兒”行成兒化音。

2.課文中最難寫也是最容易混淆的生字是“渴”和“喝”。

身體缺乏水分,需要喝水,為“渴”,用口飲水是“喝”。

書寫時注意,“渴”右半部件比“喝”的右半部分要稍大。右上角的“日”要寫得稍小一些,且上寬下窄,下邊的“匈”是最難寫的,孩子們多寫得“豎折”和“橫折鉤”完全相交,不美觀。書寫時要注意:“橫折鉤”要往裡收一些。

二年級《坐井觀天》,寓言故事要讀好對話,更要關注這些要點

二、這篇課文學習的重點是讀好人物對話,從讀對話中感受人物特點以及故事蘊含的道理。

1.孩子們在讀人物對話中,要讀好問句和感嘆句。孩子們是非常喜歡分角色朗讀的。在反覆朗讀中,孩子們會發現,讀問句的時候句尾要讀出上揚的語氣。

除了讀好課文中的問句,還要延伸到生活中。比如我們在讀青蛙問小鳥的話“你從哪兒來呀?”後,孩子們也和我之間一問一答,對問句的把握更加準確,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特別高。

2.第2組對話是全文的重點,除了朗讀訓練,還有閱讀理解的訓練。

小鳥說它飛了100多里,如果課堂時間允許,可以讓孩子想象一下小鳥都可能飛到過哪裡?讓孩子體會到天的大,以及小鳥的累。

“大話”一詞,我讓孩子們說了說:在生活中你都聽過哪些大話?孩子們說:我一個同學說他登上過珠穆朗瑪峰,我覺得他在說大話……孩子們笑著說著,最後我總結“原來你們都懂了,那些誇張的話,就叫做大話!”

然後回到課文,“既然青蛙認為小鳥在說大話,說明他相信小鳥的話嗎?”孩子們就明白了青蛙多麼自以為是!

二年級《坐井觀天》,寓言故事要讀好對話,更要關注這些要點

“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由於我們之前在課堂上滲透過反問句變陳述句的練習,在課堂上,我讓孩子們試著將這一個反問句改變表達方式,而保持意思不變,個別孩子是能做到的。變完陳述句之後,對比讀一讀,語氣不同,孩子們就明白了:反問句表達的感情更強烈。

“那麼遠”是有多遠?這裡就考察孩子們能不能聯繫上下文去理解詞語,課堂上大概停留了四五秒,孩子們才說出“一百多里”,找到答案之後,我們一起回顧了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短語。

“無邊無際”理解詞語不生硬讓孩子直接說解釋,而是結合生活,“你在生活中,見過無邊無際的什麼?”孩子說的有草原、天空、海洋等,說完之後,詞語的意思也就呼之欲出了。

我們很多家長都很苦惱,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太差了。其實很多老師都會告訴孩子閱讀理解的方法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在課堂上,老師講課文的時候,會不斷地通過各種問題,讓孩子們在課文中邊讀邊圈畫,其實就是訓練孩子從短文中提煉信息的能力。

在上課的時候,孩子一定要認真聽講,並且要根據老師的問題,去主動的在課文中讀一讀、找一找,同時,要有自己的思考。

如果在課堂上孩子沒有做到這些,家長回家之後就要對孩子進行輔導,輔導的思路,可以借鑑我的方法。

二年級《坐井觀天》,寓言故事要讀好對話,更要關注這些要點

​3.看似簡單的一則寓言故事,其實除了讀好人物對話閱讀理解的能力訓練(所謂語文的“工具性”),還要引導孩子去評價人物、說出自己對這則故事的看法(人文性)。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讓孩子續編故事:如果你是那隻青蛙,當跳出井口,你會看到什麼,又會想些什麼呢?同時,最好讓孩子利用週末再讀一讀其他的寓言故事。孩子對寓言故事的文體特點會更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