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引子:歷史偏心論與黑衣宰相

人常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歷史是偏心的,比如李世民搶了哥哥的江山,但他很爭氣,搞出一個貞觀盛世,後世也就覺得李建成的江山似乎被奪得也有點活該。到了明朝,叔叔朱棣厚著臉皮奪了侄兒建文的江山,但是他對內重視經濟,勤政愛民,善用人才,振興文化,對外威服蒙古,收復安南,蕩平倭寇,國力達到鼎盛,老百姓過得也安樂,有人評價永樂大帝與漢唐的名君比比也是不差的,也算是個英雄吧?所以,此時,正義往往靠邊站,成王敗寇,英雄還是要以成敗來論的。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燕王朱棣,雖然在朱元璋的兒子們中間比較強勢,但是他敢於以一藩之力對抗全國,起初勝算其實一點也不大,甚至可以說是一招極兇險的棋著,但是他鐵了心要鋌而走險,最終還能涉險成功搶到桃子。他的背後一直有一個神秘的影子,既是“靖難之役”的始作俑者,又是非常得力的推手,此人就是後世被稱為“黑衣宰相”的姚廣孝。

“黑衣宰相”, 這是指僧人穿的一種黑色衣,那這姚廣孝先生竟然是個和尚嗎?還真是,法號道衍的便是。“宰相”位列三卿之首,是封建時代輔佐皇帝管理國家的頂級官職。出將入相,也是歷朝歷代學會文武藝的人的終極夢想,但是這個和尚怎麼會高居此位?再說,永樂朝明代已經不設宰相之位,他究竟何德何能?有關這個,太史叨叨令認為“宰相”並非實指,可以理解為不僅參與了政事而且能夠左右朝廷政策走向的人。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歷史上有好幾位“黑衣宰相”,並不是姚廣孝的首創。南朝劉宋時的僧人慧琳,文帝極有寵遇,參與朝廷機要,權勢極大,可謂“黑衣宰相”第一人;第二位是元朝的劉秉忠,“大元帝國的設計師”,他輔佐元世祖忽必烈繼位,確立元朝的國號、國家體制,還主持修建了元大都和元上都,也被稱為“黑衣宰相”。如此來看,“黑衣宰相”也是非凡,那姚廣孝都做了些什麼能夠獲此殊榮?

天降大智之人於斯王也,一段秘事,“臣奉白帽著王!”

像劉邦得遇張良,劉備請來諸葛亮,一個要成事的帝王身邊總得有一個智商在他之上的人,朱元璋的身邊也有一個神仙一樣的劉伯溫,而燕王朱棣,似乎也給他預備了一個——蘇州人姚廣孝,年輕時他曾經在妙智庵出家為僧,法名為道衍。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這兩個要搞事的人相遇在一起,也算是一番風雲際會。當時是洪武十五年,大腳馬皇后死了,姚廣孝被高僧宗泐舉薦到京師,為皇后誦經祈福。正是這次進京,姚廣孝第一次與燕王朱棣相遇。估計應該是有些心靈感應,兩人一見一下,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以至於到了無話不談朝夕不離的地步。當時姚廣孝曾經說了六個字成為一段史家津津樂道的軼聞。這六字把燕王驚出一身冷汗,卻又被說得心癢難熬,哪六字?“臣奉白帽著王!”從字面來看,是說要給燕王戴一頂白帽子,似乎很平凡,但是你把“白”加在“王”的頭上,一個“皇”字便赫然而出!這可是大逆不道!饒是他朱棣有顆豹子膽,在他老爹朱元璋的手裡,他毫無機會,驚出幾身冷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隨後,姚廣孝跟隨朱棣前往北平,任慶壽寺住持,由此出入燕王府,經常與朱棣密談。“跡甚密,時時屏人語。”姚廣孝認為朱棣有九五之分,朱棣的心思當然也想一試鋒芒,只是要等待一個時機。

1398年,在位31年、活了70歲的朱元璋駕崩了,太孫朱允炆繼位,形勢很不樂觀,侄弱叔壯,臥榻之側,呵!一大群叔叔手握重兵。皇上採納了黃子澄和齊泰等人的計謀開始削藩,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繼被定了罪。個人認為,這也沒什麼不對,但“削藩”勢必要“削”到朱棣的頭上,這個叔的兵最強,又最能打仗。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這也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燕王寢食難安,而此時,姚廣孝給出的建議卻是直接了當:起兵造反!

朱棣知道這事有多難,以北京的區區十萬兵馬對抗全國的大軍?更何況,“民心向彼,奈何?”他也知道民心都不在他這邊,但姚廣孝說出了八個字:“臣知天道,何論民心。”這句話讓朱棣又橫下了心。也正是這八個字,後世有人評價姚廣孝是“慫恿”朱棣“謀反”的“奸僧”。

奸不奸,誰說了算?總之,燕王朱棣以“尊祖訓、誅奸臣、為國靖難”為名浩浩蕩蕩地出征了。姚廣孝留守北平,在最艱難的時候,是他建議朱棣輕騎挺進,徑取南京。這一招“仙人指路”,果然把朱棣的尊臀推到了龍椅上。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蕭梁帝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一句詩,道出何種胸懷?

朱棣起兵當日,突然刮來一陣狂風,把他燕王府的簷瓦吹落在地。朱棣覺得晦氣,不禁變色。姚廣孝卻笑著說:“此乃吉兆!飛龍在天,風雨相從。王府的青瓦墮地,這預示著殿下要用上皇帝的黃瓦了。”他確實很會說話,就這麼輕描淡寫地化解了朱棣的憂慮。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正因為如此,朱棣認為在奪取帝位的整個過程中,姚廣孝的功績名列第一。自己能當上皇帝,當然也不能虧待了他,先是授姚為僧錄司左善世。隨後在永樂二年四月,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在姚廣孝出家之前,他有一個本名叫天僖,永樂皇帝還了他的俗姓,並賜名廣孝,所以,他的這個名字是這麼得來的,也是皇上的恩典。成為永樂皇帝之後的朱棣對待姚廣孝始終很尊敬,甚至不直呼他的名字,而稱其為“少師”,這在歷史上,也算是罕見的待遇了。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按說,做為一名從龍之臣,姚廣孝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他似乎並在意不是功名富貴,他很低調,淡泊名利。皇上命其蓄髮,他不肯,皇上又賜給他房子和妻妾,他也不要。其實他已經還俗,換個人這些待遇當然可以安然受之,但姚廣孝卻不,他平日裡仍常居僧寺,退朝之後依舊一襲黑衣,“黑衣宰相”名不虛傳。

那姚廣孝所為何來呢?從他的一首詩裡可以窺測到一點端倪。洪武年間,明太祖詔令精通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道衍考過之後受賜僧服而歸。途徑丹徒北固山,賦詩一首以抒志向。詩道: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譙櫓年來戰血幹,煙花猶自半凋殘。

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

江水無潮通鐵甕,野田有路到金壇。

蕭梁帝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同行的僧人宗泐聽後,道:“這豈是佛家弟子說的話!”姚廣孝笑而不語。

宗泐不知道他後來會攪動天下,詩裡對“蕭梁帝業”都看不入眼,確實有一番難與人言的機心。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姚廣孝早年遊覽嵩山寺,曾遇到過著名的相士袁珙,袁珙對他道:“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他當時聽了這話,不怒反喜,看來,在他的心裡,他一直是把劉秉忠當成自己的偶像的。

以文臣列功臣配享之位,明初僅有姚廣孝一人

姚廣孝八十四歲病逝,朱棣專為他廢朝二日,以僧人的禮制安葬,追贈他為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賜諡恭靖,賜葬於房山縣東北,還親自為他撰寫神道碑銘。這已經是很多位極人臣者難以企及的禮遇,但姚廣孝得到的還不僅如此。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配享明太宗廟庭!這才是姚廣孝作為朱棣謀臣的最大榮譽。通觀明太祖、太宗開國兩朝配享太廟的十六位功臣中,自中山王徐達以下都是出生入死的武將。能以文臣列功臣配享之位,僅有姚廣孝一人。

朱棣在《國朝獻徵錄》卷三里對他的這位老戰友評論如下:

“廣孝器宇恢弘,性懷衝澹。初學佛名道衍,潛心內典,得其閫奧,發揮激昂,廣博敷暢,波瀾老成,大振宗風,旁通儒術,至諸子百家無不貫穿,故其文章閎嚴,詩律高簡,皆超絕塵世。雖名人魁士心服其能,每以不及也。”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君臣相得,善始善終,二人的相遇實可以稱為一段佳話。

正如成祖所言,姚廣孝的文才其實也秀異絕倫,惜被他的武略掩蓋。他曾作為監修官,主持重修《明太祖實錄》,又與解縉等人纂修《永樂大典》。

清代名相張廷玉對他的評價很高:

“帝在籓邸,所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燕王朱棣上位的高能推手,給他戴上白帽子的黑衣宰相是誰?

給姚廣孝論功的人很多,最推崇他的人是明朝的李贄,他認為“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生養息,遂至今日,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

太史叨叨令曰:大矣斯言!姚廣孝地下有知,諒也不敢延此為己功。識一時之變,成一世之功,或有之,後世百年因緣聚合,各領風騷,豈一二人之力所能為哉。

參考書籍:《明史紀事本末》、《明會要》、《日下舊聞考》、《明史》、《國朝獻徵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