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因地界兩村械鬥,咋分地到戶後,農戶之間也因地界鬧矛盾?

吳守山,這個名字起的是太好了,守著山,多牛啊!以至於有不少村民都說,應該把吳守山遷到還沒劃清國界的邊疆去,他肯定能吧咱們的國土攻到鄰國去。當然這是我們村村民對吳守山的調侃,這更是我們村村民的幽默。還別說,我就常想,也許把吳守山遷移到邊疆,還真能收緊國土,不會流失一寸。

生產隊因地界兩村械鬥,咋分地到戶後,農戶之間也因地界鬧矛盾?

我們河北邯鄲平原一望無垠的土地上,東西的,南北的,各種走向地形都有,星羅棋佈。這麼說吧!你看中國地圖上各個省市縣地圖有多不規則,我們這各個村莊的土地就有多麼不規則,各個村莊的土地不規則,各個小農戶的責任田就有多麼不規則。現在,每一家小農戶的地界就像國界一樣,不容侵犯。

因為互相侵犯地界打架的打官司的偶有發生,因為地界親兄弟不和鬧矛盾的比比皆是。雖然每一個人都知道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千里來信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可那畢竟是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大家大戶人才有的忍讓與寬厚。作為農民,作為小農戶,誰有此雅量?

生產隊因地界兩村械鬥,咋分地到戶後,農戶之間也因地界鬧矛盾?

現在都是小農戶,地是這個村這戶人家賴以生存的保障,不容地鄰侵犯。再遙遠的咱不知道,就生產隊時期吧!地本來就不收啥東西,也長不好,地又是集體耕種,可村與村之間也會因為兩村地界打群架鬥毆的經常發生。我清楚地記得,上小學時,我們村因為地界跟相鄰的位莊村就經常像兩國一樣鬧摩擦。

生產隊因地界兩村械鬥,咋分地到戶後,農戶之間也因地界鬧矛盾?

我們村比位莊村大,人口多,地相對成方,而位莊村小人口少。位莊村的耕地不成方,像前蘇聯包圍我們一樣,都在我們村耕地外圍,地界長,就摩擦多。可我們村人就像一盤散沙,不團結,位莊村人比較團結。有一次因為挖排水溝,發生了摩擦,幾乎是兩個村的村民都參戰了,那場面是現在人想不到的。

因為年齡小,遠遠的跟著在後面看熱鬧。位莊村大隊支部書記利用村部的高音大喇叭廣播:社員們注意了,全體社員們注意了,今天上午把地裡所以農活放下,到後方地集結,跟軍寨村人打架,都要發揚一不怕傷二不怕死的上甘嶺精神,參戰的全體社員記雙工分,受傷了算工傷,大隊管治療,報銷醫藥費。

生產隊因地界兩村械鬥,咋分地到戶後,農戶之間也因地界鬧矛盾?

一條排水溝,好像楚河漢界,兩邊黑壓壓的人群,舉著鐵鍬,鋤頭,三齒鉤等農具。好幾年以後,我學習到歷史教科書上關於陳勝吳廣起義課文的插圖,我就想起了那場兩村因為地界械鬥的場景,想一次,就熱淚盈眶一次。孔老師教育我們的仁義寬厚,禮讓三分,怎麼在現實中,我們怎麼努力也做不到呢?

生產隊因地界兩村械鬥,咋分地到戶後,農戶之間也因地界鬧矛盾?

我們村跟位莊村,那場最大規模的械鬥最終沒有大發生。怎麼罷兵的,現在成了兩個村村民吹牛逼的資本。生產隊解散了,地分到了各家各戶,只要都守規則,不想沾光,多麼好啊!可是總有一部分人每年耕地時,願意把地邊界侵佔一點點,久而久之,就會侵佔地鄰一兩壟地,這一兩壟地收穫的是相互添堵。

生產隊因地界兩村械鬥,咋分地到戶後,農戶之間也因地界鬧矛盾?

這些年,我們村裡的村民像大多數農村一樣,常年在外打工的多了,地不想種了。種地沒人喜歡跟吳守山挨著,可地不想種的農戶都願意把地租給吳守山,因為租給吳守山耕地,當收回自己耕種時不會少,只會多。看來,這種喜歡佔便宜的心理人皆有之,因為孔老師沒教會我們堅守規則,都以突破規則為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