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農科院為我區枸杞病蟲害構築起數字防禦體系

  打開手機上的農業智慧雲,不僅每個枸杞基地的生產場景一目瞭然,甚至每棵樹、每粒果、每片葉都看得清清楚楚。“你看這片葉子上的白粉病,我們通過遠程監測,一旦發現病蟲害,就能給種植戶進行指導。”11月12日,寧夏農科院研究員張蓉告訴記者,這就是該院為我區枸杞病蟲害防禦構築的信息化監測預警應用體系中的一項內容。

  隨著區域性特色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氣候變暖及農業生態環境的改變,病蟲害發生日趨複雜,突發性、不可預見性和危害性增強,對我區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為解決這一難題,2018年以來寧夏農科院建立了以空間建模和預測分析為核心點的寧夏枸杞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平臺,結合研發的重大病蟲害預測模型和技術,實現大尺度上枸杞病蟲害的信息化監測預警。

  截至目前,建成寧夏全域枸杞病蟲害監測預警和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開發出具備數據自動監測、結果發佈和綜合管理的生物災害監測客戶端,完成了數據自動處理和模型分析、風險評估的預測預警的技術服務端開發;建立了高精度的枸杞種植空間數據庫和氣象數據庫,開發出枸杞病蟲害田間信息採集傳輸客戶端App,實現了定位監測和數據實時傳輸及枸杞田間病蟲害和氣象因子物聯網遠程監測和數據傳輸,開發應用了枸杞病蟲害自動識別系統;建立了全區枸杞病蟲害監測預報體系和應用模式,實施了“產業管理部門的體系建設,企業(縣區推廣站)基地的實時監測,科研部門的預測分析,企業(農戶)的規範防治”的運行機制,測報體系涵蓋全區51家枸杞種植基地,佈設樣點1000個,推動了枸杞病蟲害“五步法”綠色防控技術示範推廣。

  2018年-2019年寧夏農科院建立的7個核心示範區,平均防治效果達到80%以上,全程枸杞產品510多項農殘均未檢出。(寧夏日報記者 張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