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回港上市,內地投資者有望分享紅利

記者 | 王付嬌

11月13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紐交所代碼:BABA)在香港聯合交易所網站提交初步招股文件,計劃通過全球發售新發行5億股普通股新股,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據披露,阿里巴巴集團的美國存托股將繼續在紐交所上市並交易,每一份美國存托股代表八股普通股。此次上市完成後,集團香港上市股份與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托股將可互相轉換。

今日早間,《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稱,阿里巴巴獲港交易批准推行上市計劃,籌集資金約為150億美元。阿里巴巴將於11月13日開始為時一週的面向全球投資者的路演,價格會在11月20日敲定,25日開始交易,港股上市計劃並沒有收到香港形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南華早報是阿里巴巴旗下媒體。彭博社上週也曾報道,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的目標是融資至多150億美元,將是香港自2010年來最大的股票集資。

阿里巴巴回港上市,内地投资者有望分享红利

如果阿里巴巴能成功上市,將是港交所的一次勝利。

2007年,阿里巴巴曾用集團下的B2B業務公司在港股上市。股票代碼為1688.HK,主要以收取註冊會員費、網絡廣告、增值服務等方式盈利,後於2012年在港退市。

次年,阿里巴巴以電商集團為主體再次尋求IPO,最早依然希望回到香港。因為雙股權結構的問題,阿里未能如願。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時至今日,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經翻番。目前在美股,阿里巴巴是進入市值前十名的唯一一家非美國本土公司。

港交所在抵制雙股權結構十年後,終於宣佈推出新規,對雙重股權結構開綠燈。同時,內地跟港股有滬港通和深港通機制,國內的投資者也可以間接購買阿里巴巴股票,分享阿里巴巴發展的成果。作為本土的互聯網巨頭,能得到更多國內股民的支持,對阿里巴巴的股價來說長期利好。

“前幾年沒有讓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個很重大的錯誤。”香港財政司前司長梁錦松在2017年的演講中表示。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表示,阿里百分之百會回來,只是時間長短問題,只是究竟選擇香港還是上海,是企業自己的選擇。他還提到,等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了,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

2019年10月18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發佈滬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2019年修訂)的通知。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首次納入港股通標的,阿里巴巴迴歸條件已經成熟。

對於阿里巴巴而言,回家的好處顯而易見。由於美國和中國處於不同時區,選擇在香港上市,在美股閉市階段,仍然可以通過港股交易,股票的流動性會更好。

這次IPO剛剛趕上2019年雙11結束,2684億元交易額再次刷新了記錄。在剛剛結束的浙商大會上,馬雲強調,“雙11不是阿里的成功,是中國內需的成功。華爾街此前曾預測雙11的增速是20%,他們認為中國消費不振,中國經濟在衰退,而事實上雙11的增速是25.7%,有人還懷疑數據是不是作假,我向大家保證,數據時代每一分都做不了假。”

關於迴歸國內上市,在之前演講中,阿里曾對外稱,如果未來條件允許將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是“自然而然的選擇”。

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時,發行價為68美元/股,募資金額高達217.6億美元,成為美股史上最大的IPO。

根據阿里上個季度財報,阿里巴巴第二財季營收1190.2億元,同比增長40%,市場預期為1166.95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327.5億元,同比增長40%。

該季度,阿里巴巴淨利潤大幅增長。原因之一是在財報中公佈了阿里巴巴於9月23日成為螞蟻金服33%的股權持有人,集團一次性收到螞蟻金服的股權產生的收益為692億元人民幣。

回港上市能夠進一步完善阿里巴巴的融資渠道,目前阿里新零售、雲計算,海外市場業務等都處於擴張階段,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阿里系投資上市公司速度明顯加快,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迴歸港股將有助於阿里巴巴緩解資金壓力。

對全球第七大市值公司阿里巴巴的到來,香港市場充滿期待。據Refinitiv數據,今年截至10月中,港交所IPO共集資約1443億元,暫時落後於紐約交易所及納斯達克交易所。如果阿里趕在年底壓軸登場,港交所有望保住全球新股集資額前三甲地位,甚至反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