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可以發展軍隊,日本為何不行?

在二戰中,日本和德國都是戰敗國,因為是戰敗國,所以這兩個國家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尤其是軍事方面,嚴格控制戰敗國軍隊的數量,戰敗國只能有基本的自衛軍隊,同時戰敗國還不能研究軍事領域核能和生化武器,且不能擁有進攻性武器,這還不算什麼,海上的象徵——航空母艦,也被限制噸位數,另外戰敗國還不能建立本國外的軍事用途基地,這些都是軍事方面的限制。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可以發展軍隊,日本為何不行?

同時還不能侵佔他國領土,不得擁有戰爭野心,包括迅速擴充軍備,大量招兵,挑釁別國,在非自衛前提下作出攻擊性行為,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做到了這個要求,但是有一點很令人意外,那就是德國可以擁有自己國家的軍隊,而日本卻不行,日本的還是自衛隊。

之所以准許德國發展軍隊,是因為戰勝國吸取了一戰的教訓,不敢對德國壓得太緊,因為一戰就是把德國逼得太緊,最後導致德國再次打動了二次戰爭,因此二戰結束後,僅僅分區佔領德國,使德國無法成為一個凝聚體從而發揮最大限度的軍事潛能,同時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敵意也使德國獲得喘息之機,蘇聯和盟國幾乎全沒有解除控制下的德國部隊的武裝,許多納粹將領甚至重新出馬擔任軍職。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可以發展軍隊,日本為何不行?

隆美爾參謀長斯派達爾就擔任了西德陸軍總司令,盟國還加大對德國戰後的重建投資,英國為保證法國和德國的戰略均勢,也拼命幫助德國重建,使德國能夠快速復甦,美國對日本的處理也是一樣,麥克阿瑟作為盟軍駐日總司令就提出要改革日本的政治經濟制度,使之成為共產主義的防波堤,美國也同樣加大日本的重建投入,朝鮮戰爭給日本的鉅額定單也使日本的經濟迅速復甦。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可以發展軍隊,日本為何不行?

所以二戰後對戰敗國的處理更能體現戰勝國的戰略理念已從互相摧毀轉為互相確保生存,即“我活也讓你活,但你要服從我”的戰略,從而保證了世界的戰略平衡,維護了世界的60年和平,本來德國也是沒有軍隊的,可是在50年代初期就因為冷戰雙方的對立而擁有了各自的軍隊,冷戰結束後根據德國最終解決條約,東德的國家人民軍解散併入德國聯邦國防軍。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可以發展軍隊,日本為何不行?

而不同於日本,德國擁有的是被承認的軍隊,二戰結束後,盟國最初決定,在戰爭結束後,解散軸心國德國、日本軍隊,銷燬其戰爭機器,防止它死灰復燃,日本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它完全在美國控制之下,接受了美式民主,通過了和平憲法,美國最初組建日本自衛隊,只是想讓它維護日本本土的治安,並不是想讓它成為一支軍隊。

但自衛隊一成立就招收的前日軍舊軍人,且日本企圖恢復軍隊的賊心一直未死,隨著亞洲局勢不斷變化,在美國的庇護下,日軍終於成了一直沒有名分的但實際存在的軍隊,而且日本因為正規的軍隊,所以就連國際上的軍運會也不能參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