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健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脫貧攻堅期的當下,西充縣建立全民健康電子檔案、力促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互聯網+檔案信息+診療、健康醫療線上線下協同服務,以及康復、預防保健等延伸服務,為保障人民健康、促進該縣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

健康歸檔 鋪設信息“高速路”

“張醫生,給我弄點藥嘛,喉嚨不舒服得很。”西充縣鳳鳴鎮衛生院張大釗醫生辦公室裡走進一位病人,她是家住該鎮歷古寺村的26歲何艾玲。只見張大釗在電腦上輸入“何艾玲”後,一張關於何艾玲的健康檔案電子錶呈現了出來,便問道:“上週你看過醫生、吃過消炎、止咳的藥?現在是什麼情況?”。原來,張大釗通過調取健康電子檔案,查看了何艾玲病史記錄,就診記錄、用藥記錄,瞭解到何艾玲上週前因為急性支氣管炎到醫院開過藥,通過進一步詢問、觀察和檢查,他診斷,何艾玲是細菌性感染而導致的急性支氣管炎,並對症開了處方。

何艾玲能得到醫生高效、準確的診療,得益於該縣開展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實現了由傳統的紙質健康檔案到電子健康檔案,再到全生命週期健康檔案的逐步發展。醫生面對前來就診的患者,通過調閱患者的電子健康檔案,能夠獲取有助於準確診斷病情的相關信息,從而開出有效的處方,既縮短了患者治療週期、減少病痛,又降低了患者醫藥費的支出,更有利於和諧醫患關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據西充縣衛生健康局局長姚豔介紹,西充縣以居民全生命週期健康檔案信息管理和醫療衛生服務全流程為目標,逐步建好統籌城鄉的全民健康信息“一張網”,搭建起“一檔一庫一平臺,一人一卡一張網”的居民全生命週期健康檔案服務體系,促進大數據應用。

西充縣在建立健康檔案信息階段,重點聚焦“一檔一庫”建設的基礎性作用。該縣居民全生命週期健康檔案工作凸顯了“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信息多渠道動態收集、滿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工作理念,在整合和規範採集居民醫療服務有關信息(包括就診記錄、檢驗記錄、檢查記錄、手術記錄、用藥記錄等)的基礎上,通過遵循“基礎信息記錄在檔、關鍵信息優先入檔、特殊信息標記進檔”的工作原則,對各種健康指標、診療記錄等信息進行梳理篩選,選取後的相關信息將直接進入到居民全生命週期健康檔案中,對檔案信息或新建或補充、或調整或更新,確保對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實行動態、實時、連續更新。

據瞭解,西充縣已基本完成群眾健康信息電子檔案的錄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搭建,加快了信息化的“高速路”鋪設進程。將來依託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能查詢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預防接種信息、獻血信息等健康信息。

健康歸檔、鋪設信息“高速路”,便於群眾第一時間瞭解掌握自身的健康情況,也為醫生了解患者的病史出具精準的診療意見提供有力輔助,並將積極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基於互聯網+檔案信息+診療、健康醫療線上線下協同服務,以及康復、預防保健等延伸服務,為保障人民健康、促進該縣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

資源下沉 開啟健康“直通車”

“不用跑遠處,在家裡就能讓大醫院專家給我看病,解決了我多年的痛苦,真是想不到。”提起不久前在西充縣義興中心衛生院進行的髖關節置換手術,家住義興鎮喻家埡村57歲的張明善滿心歡喜,“少花醫藥費,醫生護士又熟悉,服務態度又很好,主要是手術後康復得很好。”

張明善是2014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3年因摔傷造成髖關節損傷,因沒有錢及時治療,當病情發作時,他就讓家裡人到醫生那裡開點藥應付了事,這樣病情就逐漸惡化,疼痛加劇,折磨得他無法下床,生活無法自理,需要老伴照顧,給本來就貧困的家庭造成了極大的負擔。直到2019年6月份,他來到義興中心衛生院治療。該院藉助“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開通健康直通車”活動,對接上級專家,經過手術治療,張明善康復效果什麼明顯。他開心地說:“現在可以下床走動了,還能在家裡煮飯、打掃庭院等事情。”

據該院院長王建介紹,近年來,該院聘請了省市多名專家來院定期講課、培訓、查房、疑難疾病及手術會診。還與省內外知名醫院合作共建,成功開展了髖關節置換術、膝關節置換術、子宮癌根治術等手術100餘例。不僅使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也能讓病人在“家門口”“低費用”享受到專家級的服務,既提高了該院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又得到了患者的好評。僅2018年,該院醫療服務實現住院人次5300人,門診人次7.1萬人,服務周邊10多個鄉鎮、15萬餘人。

在該縣開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開通健康直通車”活動中受益的不僅是義興中心衛生院,該縣各醫療機構都與上級醫院對接,形成對口支援合作,開啟健康 “直通車”,讓來百姓足不出戶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把名醫請到老百姓的家中,讓老百姓便捷地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是基層醫院發展的有力舉措。”姚豔說,除了在縣域內醫院間開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外,還邀請省內外專家來該縣開展坐診、義診、教學手術等活動,專家們在工作中邊做邊講解,手把手傳授經驗,發揮傳幫帶作用,逐步提高該縣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同時,還選派醫務人員到知名醫院“跟師學習”。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託管、戰略幫扶等措施,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促進基層醫院發展,更好地服務身邊群眾。

科普到家 駛入素養“快車道”

“農忙即將結束,大家一定要勞逸結合,不能累狠了。大病小痛要及時找醫生,不能拖,小病拖成大病,不僅多花錢,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近日,一堂健康大講堂在西充縣太平鎮太平村文化活動室舉行。這是由太平中心衛生院開展的“健康大講堂進農家”提高群眾健康素養主題宣傳活動的一個環節。該村文化活動室裡三層、外三層,來了很多村民。工作人員將印有健康知識小冊子分發到村民的手中,耐心地為村民講解健康素養的相關知識。

“從前只知道少吃油、少吃鹽,到底該怎麼吃?吃什麼,上面說的明明白白。”家住該村5組70多歲的趙明義,認真的翻看著宣傳資料,他患有肺心病、高血壓等疾病。太平中心衛生院醫生黃海秋提醒他:“鹽吃得太多會使血壓升高,還會增加胃病、骨質疏鬆、肥胖等的風險。”

據太平中心衛生院院長楊春介紹,該院組建了8個黨員宣傳小分隊,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村社、群眾家中講解衛生保健知識、注意事項、飲食安全、合理用藥等衛生常識,認真解答群眾關於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診治及康復的疑難問題,還創新性地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提高學生的健康素養,從而帶動其他家庭成員健康素養提高。

姚豔說,提高全民健康素養,需要多方參與,做好健康知識普及工作,尤其要充分發揮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主陣地”“主力軍”作用,醫務工作者醫防並重、科普先行,做健康科普當仁不讓的“排頭兵”。通過健康科普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持續引導,取得社會共識。

據瞭解,該縣為了提高全民健康素養,開展“三進一建”活動,以“小手拉大手”開展健康教育進校園,在縣域內中小學均開設健康教育課程;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為載體,開展健康教育進家庭,入戶開展健康服務,一家一個“明白人”、—家一份“健康包”等;以辦健康講座、健康知識競賽等形式開展健康教育進機關單位,利用該群體文化水平高、健康需求高的特點,快速提高健康素養。同時,還建成一支以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簽約家庭醫生、駐村幹部等健康宣傳團隊。集中培訓合格後,在分內容、分專題深入群眾宣傳相關健康知識。

“有了健康宣講團隊、載體和陣地,更需要靈活多樣的形式,易於群眾接受。”姚豔說,健康科普的目的正是通過健康知識、技能、理念的傳播,讓大眾健康認知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實現提高,提升群眾的健康素養。需要讓健康科普“活”起來,健康科普既要權威準確,又要生動有趣。隨著媒介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該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業特徵的受眾人群汲取健康知識的需求,從“大水漫灌”到精準傳播,通過健康知識講座、文藝宣講、展板、廣播以及小視頻等方式普及傳播健康知識,推行“衛生+體育”融合發展,把科普做精、做好,讓傳播者有心有力投入健康科普熱潮,奉獻更多健康科普“好聲音”。(趙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