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投资小幅回落,稳投资、稳增长成“重中之重”

10月投资小幅回落,稳投资、稳增长成“重中之重”

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经济在投资和工业生产方面有小幅回落,稳投资、稳增长仍然面临压力。

华鑫证券研究发展部分析师吴笛在14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尽管10月份经济数据存在一定的季节波动,但剩下两个月经济再次弱化的空间已经不大,完成全年的增长目标压力不大。

近日举行的政府会议多次对投资的工作划上重点,尤其强调了逆周期政策的“有效性”。11月12日,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提出,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使用,带动社会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13日的国常会上,更是提出了两大举措促进投资,一是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二是基础设施领域和其他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项目,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但不得超过项目资本金总额的50%。

配合政策落地,预计四季度投资回升

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

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方面,1-10月同比增长4.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水利管理业以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增速分别回落3.9、1.3以及0.7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分析指出,今年专项债9月已发行完毕,加上四季度专项债到期压力较小,对基建投资回升有一定支撑作用,但是受限于今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到期数额明显大于去年,基建投资升幅有限。

11月13日举行的国常会上,政府允许在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其中,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降至20%。对补短板的公路、铁路、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下调幅度不超过5个百分点。同时会议也决定,基础设施等项目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不超过50%比例的资本金。

吴笛表示,专项债发行完毕,而政策不断配合其更好的落地,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预计四季度专项债对基建的托底作用逐步显现,四季度基建大概率维持稳步小幅回升的趋势。

10月以来,江西、贵州、四川和山东等多个地方加快了重大项目建设步伐,追加了年内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度。以贵州为例,11月贵州省集中开工项目共333个,总投资2078亿元。其中开工新型基础设施项目14个、总投资165亿元。

内外需影响工业投资和生产

工业投资方面稍回暖,同比增长3.5%,增速比1—9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

从早前公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来看,虽然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少,其中向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671亿元,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实现同比3连增,为2018年以来首次。

“这是信用逐渐恢复的重要信号。”吴笛表示,企业融资改善,也从制造业投资小幅上升得到印证。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2.6%,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

吴笛认为,当前制造业投资需求主要源于政策的推动,外需仍弱化。10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从-0.7%下降至-3.8%,工业企业利润也处于负增长,内生投资动力不足。“投资恢复的主要有医药、铁路航空运输设备、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等,与国家政策更紧密相关。”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高级策略分析员丁孟14日向时代财经表示,目前经济环境下不会看到制造业需求快速攀升,未来如果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下降后才会有较大的补投资。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显示了需求的疲弱。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7%,比9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而环比增长0.17%。其中,制造业增长4.6%,回落1.0个百分点。

同时数据也显示,工业企业微观杠杆率下降。9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吴笛指出,在市场融资方面,央行或继续保持总量上的稳定偏松,继续着力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维持货币市场利率稳定,更侧重于信用利差的压缩。

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空间有限

消费方面,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2%,比9月份下降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除去汽车以外,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达到8.3%。

在各分项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总额录得同比最大跌幅,达到4.5%。进入10月需求淡季,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大幅下滑,数据显示月末汽油价格较月初下跌11.62%;而柴油方面下跌2.94%。

但另一方面,统计局数据显示,食品价格推高10月份的CPI走向3.8%。吴笛指出,结构性的通胀对货币政策有一定束缚。“虽然供给因素导致的猪肉价格不会成为货币政策收紧的原因,但一方面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也会带来替代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CPI如果达到较高的数值,本身就会加剧市场的通胀预期。”

丁孟表示,目前的通胀环境下,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空间有限,建立市场化利率定价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为更重要的政策带来发力点。

吴笛认为,明年上半年开局的压力仍是内外需偏弱。“当前企业库存已经处在较低水平,一旦企业预期有所好转,补库存对终端需求的正向反馈就会启动,增速企稳预期也会随之而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