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华夏民族,古人自有文明开始,为了自保,选择了群居,逐渐建立起大大小小的部落,为了能够更好的防御敌人,他们开始修建城池。据统计,中国大大小小城池数千座,各有特点,有依山筑城、临水筑城,城池建筑特点多种多样,与西方城池完全呈现出两种风格。古人主要用来防御敌人的进攻跟抗洪,面对如此多的城池遗址,很多人都有疑问,在古时候,水泥这种东西还没有发明出来,古城墙都是用什么材料来修建的?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古代城池建筑材料

直到公元十八世纪,英国学者才发明了水泥,然后慢慢进入中国大地,而古人们称之为“洋灰”。到了1889年,晚期时期的国人才掌握了制作洋灰的技术,从而建立出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其名字叫“启新洋灰厂”。这也就说明了,在晚清之前,所有中国古城池都不是用水泥建筑的。

不过古人自有他们的智慧,在洋灰没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古代就诞生了不少类似水泥的建造材料。诸如古时候建筑工人最常用的“民间水泥”,这是一种采用黄泥水搅拌出来的粘土,在搅拌的同时陆续倒入甘草碎料,一直搅到粘稠状态,就可以用来砌砖头打土坯了,据说这种材料,非常坚固,早在秦朝汉朝期间,就以及大量采用,而一些西域古城也发现有这种建筑粘稠物。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另外还有一种叫“石灰砂浆”的建筑材料。主要用石灰加水搅拌,然后加入沙子碎石头,以此来建筑城墙,知名的万里长城就是发现了这种石灰砂浆。据说古代的罗马人还把火山灰掺入石灰砂浆里面,从而使得建筑起来的城池更加坚固,这种材料则被西方人叫做“最早的水泥”,在相同时期,亚洲的中国古人则用黄粘土跟石灰砂浆混合搅拌,以此来增强该材料的坚固度。

《左传》描述有一种叫做蜃灰的东西,这是一种用蛤壳焚烧出来白石灰,而化学表面,蛤壳中的大部分成分是碳酸钙,以此这种叫做蜃灰的材料,也是我国较早的一种建筑水泥,其效果还特别好。经过探察,秦直道的每一段路均是采用蜃灰混合黄粘土覆盖而成,从而使得这条古道历经千年,依旧寸草不生,还一直沿用到清代,随后才被搁置。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糯米石灰浆,想必大家都有过了解。这种建筑材料起源于我国公元六世纪的南北朝,很多陵墓的砖头中都采用这种糯米石灰浆。主要是建筑工将糯米煮熟透,然后倒入石灰砂浆里面,再摘些猕猴桃,榨出果汁倒进去,接着充分搅拌,使其完全融合,为此就成了具有极强坚固度的糯米灰浆。从明朝清朝以来,大部分城池、城墙、建筑等都是采用这种“糯米灰浆”,而专门们也从万里长城跟紫禁城的防卫所等地方检测到这种建筑材料,可谓是使用非常广泛。

20世纪期间,有一批中外学者们对“糯米砂浆”做了很多检测试验,并且在报告中表示,这一种起源于约1500年前的古建筑材料,其坚固效果不仅处在现今的世界领先地位,而且还堪比现代的水泥,其坚固度,就算驾驶先进的重型拆卸机械也很难捣毁。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另外,16世纪的西班牙人门多萨写过一本《中华大帝史》,里面有描述:明朝福州的每一栋塔楼,其硬度都超过了罗马人的任何一栋建筑。并且门多萨还认为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平足能够打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看来现代我们的建筑业领先世界,并且受到多国邀请,参加他们的基础道路、桥梁建设工程,这些并非是近代人的全部功劳,而是受到了古代先人们的建筑经验沉积所体现出来的成就。

中国的古代建筑独成一派,拥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修建城池几乎是古代每座城的必要工程,它不仅能抵抗敌兵的入侵,还能阻拦洪水、暴风等天灾。如今遗留下来的完整城池几乎没有,不过这些建筑却还在,中国的城池多为方形,和人们印象中西方的城堡不同。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那么古代的城池跟西方的城堡到底有何区别?

其根本最大的区别就是,东方跟西方的文化不同,虽然都是从原始部落进化,但因受到各自的文化影响所以差异很大。我国从夏商朝代开始,所建筑的城池就开始跟欧洲有了区别,起初中国人口较少,所以建筑物都以一个中心为主,后来随着部落发展壮大人口增加,加之其他部落经常入侵,就形成了城池最早的锥形。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相比西方的城堡所数建筑的比较尖高有多栋塔楼,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高贵气质,并且他们的城门通道一般都比较窄小,可能想给进攻的敌人造成不便,并且可以通过塔楼对其集中射击。我国的城池多数是四方形,四面筑有城墙,分四门,有条件的还在城墙前挖有护城河,并且城门前方大开大合,方便车马进进出出。为此,东方城池多数是以给大部分人集居为主,而西方城堡则是小群体人聚居为数不多,但环境优雅防卫严密。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进化过程不同,东西两方的环境差异大,造就东方人跟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中原大地物资丰富人才辈出,受到封建社会思想的沉浸以天子为尊,而皇帝认为把土地圈围起来就是自己的,生活在里面的百姓都是自己的子民,因此就有了秦始皇建造万里长城的概念,他可能也认为长城内都是自己的江山跟子民,而长城外就是匈奴蒙古族等异族。我国古代劳动力众多,又受到各个太守的驱使,因此常以集居地修建城池,把原来的部落居住地用高高的城墙围起来,以防野兽、异族、洪水等入侵。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东西方采用战术不同,中国古代的军队向来喜欢排兵布阵,使用孙子兵法等,因此每座城池,都有自己的守城部队。如果战斗打响,将领就会下令士兵排列好阵型,其中还有八卦、阴阳、五行之说,非常讲究,因此需要很大的广阔空间。另外古代中国人十分重视土地,只要是自己的圈地,一般都用木栏或石砖圈围,以表示自己的领土权。西方贵族们一般只想保卫自己的家族人跟财物,喜欢小群体聚会在一起享受生活,因此对他们来说圈住大幅土地,可能并不感兴趣。

从古代战争跟采用的战争策略可以看出,就算城池被包围,城内士兵也能有充分的空间调动,并且加强训练。而西方城堡由于体格架构窄小,使得自方军队十分拘谨伸张不开,这时候很容易被敌人一把火灭团。我国的城池之所以比西方城堡还要宽大平矮,主要是因为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这些西方都比不上我们。

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独成一派,与西方城堡建筑的区别在哪里?

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中国就昌盛的兴起修建自己的城池,各个小国大国独立发展都忌惮邻国,因此修建城池保护聚居地在所难免,建好后,居民可以在城中耕田、种大米、种蔬菜,自给自足,属于东方群居习惯的体现。

相比西方的城堡,一般都是为贵族所建,里面住的多数是公主、王子、爵士、国王之类的人物。而普通的西方人民通常是以部落聚居在一起,周围很少有高高的城墙防护,如果有战争,就只有打或者逃。不过古罗马时期,罗马帝国由于规模太大,就修建了很多城墙,这比修建城堡的时间要短,资源也相对减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