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记》:在底线之内尽力地取悦自己

《承欢记》是亦舒的一本不算特别出名的小说。

在读这本书之前,有人跟我说,它讲的是一个很作的母亲把女儿的姻缘作掉的故事。

但我读完后发现并不是这样,这本书真正在描述和表达的,其实是人的自尊。

自尊代表着一个人在生活里的底线,是藏在每个人身体里面或者心里面的心结。

所以,我打算从这个全新的角度切入,来给大家讲一讲《承欢记》。

我先把《承欢记》的故事情节来捋一捋:

《承欢记》的女主角叫麦承欢,她出生在一个比较穷的家庭,和父母、弟弟一起住在香港狭窄的廉租房里,大学毕业后考进了政府机关,相貌、学历、工作都很不错。

承欢有一个交往多年的男友叫辛家亮,是位建筑师。辛家亮的父亲开了个生意兴隆的印刷厂,虽不算大富豪,但也是有钱人,家底殷实。辛家亮对承欢很好,也不嫌贫爱富。承欢曾经带辛家亮回过家,承欢的父母对他也都很满意。

有一天,辛家亮向麦承欢求婚了。辛家知道自己儿子要结婚,又是送公寓又是送上万的家具券,

但承欢的妈妈却不开心,怕高攀不起。

承欢是很新潮的女性,她和辛家亮都不爱繁文缛节,决定旅行结婚,不打算请客办喜酒。

这个决定让麦太太非常生气,她一直懊恼自己结婚时没有一个像样的婚礼,没想到如今女儿主动拒绝了婚礼。

陆琪荐书 |《承欢记》:在底线之内尽力地取悦自己

母女俩最后不欢而散。

等到辛、麦两家人在酒店见面的时候,麦太太突然在席间质问辛家的人,为什么不办婚礼不请客,整个气氛都被搅得很尴尬。

散席后,承欢很是心灰意冷,于是跑去闺蜜那边,说,我不结婚了,因为双方地位太过悬殊,自己高攀不上辛家亮。

没想到闺蜜却说,辛家亮这个人平板乏味,资质不行,是这个男人配不上你。

隔了一天,麦承欢回到家想讨母亲开心,就提议出去旅游。

但麦太太跟请客这件事犟上了,非请客不可,说自己一生没有得意事,一辈子迁就,就是这件事誓不罢休。

承欢听了,说,妈妈,你尽管请客好了,我支持你,我来付账,但我不结婚了。

说完,麦承欢就从家里搬走了,住到了闺蜜那边。

承欢离家出走后,麦太太把辛家亮约到了家里,告诉他,自己愿意放弃摆喜酒。

辛家亮一听很是羞愧,觉得自己竟为这点小事与伯母争执,又把未婚妻夹在当中里外不是人,于是立刻拍胸口应允请客,还定下了丽晶大酒店下个月的十桌酒席。

于是请客的事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了,辛太太还特地来麦家请教麦太太如何炒八宝辣酱,可谓给足了面子。

承欢与母亲也重归于好,本来大家应该继续办结婚的事,但这个时候,辛家却出事了。

辛家亮的爸爸在欧洲因心脏病发入院急救,又因为这场病,辛太太和辛家亮意外得知,辛先生有外遇,他和一位年轻美貌的女人交往已经三年多了。

突发意外,婚礼势必延期。而面对意外,辛家亮不仅茫然幼稚,还表现得毫无担当,不想接管父亲的印刷厂。

承欢曾经说,自己做老婆是兼职,做自己才是主业,一定要做一番成绩出来,而辛家亮的这种状态让她发现,两个人在精神上也许并不相配。

承欢回到家后,父亲告诉她祖母快不行了,让她第二天去看望她。

承欢的祖母是她父亲的后妈,承欢的祖父去世之后,把家里所有的财产都给了这个祖母,而祖母没有给过承欢家一分钱,自己年纪大了之后就搬去了私家疗养院。

没想到,祖母跟承欢说,自己已经立下了字据,要把所有遗产都留给承欢,让她有钱傍身,“有钱,可以躲起来,少了钱,便想攒钱,人前人后丑态毕露。”

这笔财产数量很大,有房产,有股票,在当年的香港,合计几千万。

祖母去世后有一连串事待办,而辛家也是多事之秋。

辛家亮就跟承欢说:“婚期恐怕又要延迟了。起码要等父母离了婚再说。”

承欢叹口气,说:“我们分头办事吧。”

辛家亮没有异议。

就这样,两个人虽然没有明说,却默契地分了手。

之后,辛家亮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女朋友,麦家买了新房子,麦承欢也开始去找那些外表英俊帅气、肌肉发达、身材很好的男人。

承欢两个字,是取悦愉悦的意思。麦承欢一直爱取悦别人,但当她突然有钱了之后,她发现原来可以让别人来愉悦自己。

陆琪荐书 |《承欢记》:在底线之内尽力地取悦自己

回到开头我说的,这本书其实在讲自尊和自尊的不同形态。

自尊的第一种形式是活着,是生存,第二种形式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让别人看到我的风光和成就。自尊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叫虚荣,虚荣是自尊的一部分,但是虚荣是自尊向坏的方向表现的那一部分。

自尊可以在褒义和贬义之间游走,会随着你的生活状态和你的需求不断地变化。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面对自尊,如何找到尊严在自己生活里应该表现出的状态,如何用尊严推动自己前进,在尊严的底线之内尽力地取悦自己。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所以用了很新鲜的角度去解读《承欢记》,在陆琪读书会里,我还讲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还在里面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感兴趣的可以来“陆琪读书会”,听我讲有关爱情、有关人生、有关世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