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 文 | 观影君

终于,比正式上映日期晚了一个多月,我们还是等来了今年的“年度电影”《小丑》。它以某种潜伏的姿态,匿进网络世界,化身一串接头暗号式的链接,开始在云端四处扩散。影迷们自取,免费,皆大欢喜。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海报

首部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漫改电影;豆瓣9.0,今年分数最高的电影;IMDb8.8,近十年来首部杀进IMDb TOP250前十名的电影,目前下跌至第16位;目前全球最卖座的R级片,票房已达9.7亿美元,即将突破10亿大关;北美上映时,不少影院甚至派有保安在场,防止可能出现的险情…毫无疑问,《小丑》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是现象级的。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FILM OF THE YARE

当好评铺天盖地而来时,往往使人很难冷静。可越是集体火热的时候,反倒更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拒绝盲从。尤其是对于这样一部“危险”的电影。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在大众影迷间的反响很好,但在个别由影评人打分的专业电影网站上却吃了瘪,比如在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就只有69%,MTC的评分59。相比之下,今年另一部大火的电影《寄生虫》倒更像那种通吃八方的“神作” — 豆瓣8.7,IMDb8.6,烂番茄新鲜度99%,MTC评分95。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烂番茄新鲜度69%

有争议就会有对立观点,《小丑》是一部好电影,但它的好因为很多电影之外的原因被严重放大了。

小丑这个角色对于观众而言不会是完全空白的。但凡是在流行文化和网络世界浸润过的,大都知道DC宇宙中这位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以及他那标志性的绿色卷发和红色笑容。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又因为希斯·莱杰塑造的小丑深入人心,所以这个角色是自带偏见和预设的。你很难说服自己像接受一个完全新鲜的角色那样去看待小丑,而《小丑》作为介绍小丑起源的“前传”电影,它的任务就是告诉观众:到底是什么,制造了了小丑。

而亚瑟成为小丑的这个过程,电影《小丑》给出的解释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01.俗套且刻意的剧情

《小丑》的故事不难懂,甚至还有些老套的。底层的边缘人遭到社会压迫,环境对个体的异化,这样的故事我们没少听说,典型的电影有《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风雨哈佛路》《我是布莱克》《雪国列车》,包括《寄生虫》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类似的剧情。这些电影都可能诞生出各自的“小丑”,区别仅在于失控与否。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雪国列车》

《小丑》选择了一条最极端的路,亚瑟失控了,他成为了小丑。就像《Q Network Film Desk》所评价的那样:“这部电影一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因为除了最终的结果之外,电影丝毫没有给其他可能留有余地。”

最初的亚瑟和普通人一样,他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母亲告诉他,“要笑对人生,要面带微笑,你的使命就是为世界带去欢声笑语”。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亚瑟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扮成商演小丑,在音乐行门口跳舞招揽客人;他扮成病房小丑,逗那些住院的孩子们开心;他有一本小册子,随时记录下好玩的段子,也愿意站上开放麦的舞台去讲几句。亚瑟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尝试,他渴望融入集体,渴望被社会接纳。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同时亚瑟很清楚,自己不会被这个社会和他人平等对待,因为难以控制笑声的身理疾病会带来很大的阻碍和困扰。第一次遭受打击,他痛苦地蜷缩在满是垃圾的巷子内,但是忍住了;第二次遭受打击,他撞碎了电话亭的玻璃,伤心与愤怒并存,但依旧忍住了;第三次遭受打击,他开枪了。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这一个个破坏情绪的转折点其实都是无由来的,无因无果,从天而降,算是强加的戏剧冲突,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摁住观众的头,然后告诉你,“睁大眼睛瞧好了啊,现在要开始折磨亚瑟了”。这让亚瑟这个角色没有任何自己独特的性格或者经历。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电影中的黑白对立更是简单粗暴,对于富人的描写也还是刻板印象,他们鄙视穷人,将其称作“小丑”,享受着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金钱带来的喜悦。而底层民众也看不到任何互相帮助,报团取暖的举动,一个个都是身处混乱,同时还忙着制造混乱的失智人士。没有人愿意帮助亚瑟,也没有人听见他发出的求救。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相比于《蝙蝠侠:黑暗骑士》里小丑所表现出的纯粹的恶,亚瑟的恶有太多复杂的情绪牵扯其中,有试图融入周遭环境的失败,有生活常态的终结,甚至还有一点自爱自怜以及自私,而他无意中的反抗,带来了哥谭市新一轮的暴动,代表的是一种民粹的狂欢,暴力的唤醒。

带有目的性的恶,与纯粹的恶,究竟哪一种更可怕?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同时也能在《小丑》这部电影里看到对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的模仿,偏执疯狂的社会边缘人以及社会对名人的痴迷崇拜。可也只停留在表面,片中人物作恶的动机是截然不同的。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上)与《喜剧之王》(下)的对比

《出租车司机》中的特拉维斯是把自己当作了拯救女性的英雄,他针对的是迫害雏妓的房东、老鸨和嫖客,这种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认知差异,激发了同理心,而反观亚瑟呢?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出租车司机》

亚瑟代表的是每一个人的阴暗面,而非富人的对立面,他化身小丑后的报复行为也只是一种对暴力的盲目屈从,因为他的打击对象完全是错误的。

混乱失秩的哥谭市是催生小丑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个前提下,最后的报应其实并没有落在哥谭市身上,因为那是一个整体,一个模糊的概念。所谓冤有头债有主,小丑制造的暴乱,真正能伤害到的绝不是那些富人,只会是无数与自己一样的底层民众。哪怕特意安排一个人杀掉蝙蝠侠的父母,这种行为也是愚蠢的。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这就是《小丑》的故事,简单粗暴,明目张胆,完全没有缓和与喘息的余地。你可以说这是电影创作者该有的“独裁”,他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背对观众,可《小丑》在背对观众之余,又极力在迎合了大部分人欲望中最不堪最黑暗的那一面。

但事实上,对深渊的沉溺,报复带来的畅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满足感,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的。

02.赌博式的行为艺术

为了塑造小丑这个角色,镜头始终未离开过他。这使得电影看起来更像一次表演上的“行为艺术”。那是赌博式的拍法,众星拱月,所有的配角,也不管腕大不大,戏份都被压缩得极少。每一个角色短暂的出现,都是在给小丑铺路。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过度依赖于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他成,则电影成。好在疯魔的杰昆奉献了一场近乎完美的表演,每一个微表情,每一次看似诡异的肢体扭曲,都在赋予小丑这个角色生命。或许让他再拍一遍《小丑》,都很难再出同样的效果了。

为了这个角色,杰昆减掉了52磅体重,瘦到能清晰看见身上的骨架,好像随时会从皮里刺出;当他咧嘴大笑,音浪从肺部喷薄而出;当他流泪,弄脏了妆容,受辱和无助的信号在他的眼神里闪现;当他在Hildur Guðnadóttir悲伤的弦乐中起舞,整个人看起来是那样轻盈和自由,好像随时可以漂浮起来。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杰昆的表演拯救了俗套的剧情,在某些方面,《小丑》和电影《黑天鹅》是有点像的,依赖于演员的表演,在舞蹈中冲破自我束缚的枷锁,痛苦、愤怒、扭曲的正义感全部让位于内心最深处的欲望。于是亚瑟成了小丑,尼娜成了黑天鹅。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这样的电影是幸运加机遇的产物,它只能被欣赏,而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想要模仿都很难。尤其是当表演凌驾于所有电影语言之上,导演个人的掌控和电影的多义性也因此被消解。当杰昆发出第一声凄厉的笑声时,你的眼球,耳朵和脑子就被他的表演死死钉住了。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如果把一部电影分成5个部分来打分的话:剧情、表演、音乐、摄影、剪辑,每一项的满分都是10分,总分超过45分的电影我们称之为“神作”。那么一般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神作,就是每一项的分数都应该在9-10分,没有明显短板。但《小丑》非常特殊,它的剧情只能给5分,但其余4项都是满分,属于严重的“偏科”,但总分还是在45分。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表演和剧情都是电影的一部分,我们在评价时往往会将二者分开。如果你在看完《小丑》后记住的仅仅只是杰昆的独舞,那封神的到底应该是演员,还是整部电影呢?就好比,当我们谈起新海诚的电影时,会抛开中二的剧情而只因精美的画面就把它称之为“神作”吗?

03.舆论传播与现实背景

如何非要找个词来形容《小丑》的话,或许可以叫它“网红电影”,颜值高,有热度,频频上热搜,借助互联网和舆论传播开,带动了巨大的流量,成为爆款。有介于此,很多人对电影的打分会下意识放宽标准。当观看《小丑》成了一种时髦,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好评和滴滴打车后默认给的好评是一样的。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习惯。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小丑》这部电影没有任何的政治意图,也不希望被往那个方向解读”。话是这么说,可电影播出后,就不归导演管了。显而易见,目前几乎所有的解读都没把导演的这句话当回事。


很难说导演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还是掩耳盗铃,但《小丑》确实是一部必须结合当下语境才能理解的电影,至少可以理解它为什么会获得如此之高的关注度和好口碑。就像我们如今再看三四十年前的那些高分电影,有时候也看不出究竟哪里好,因为脱离了那个特定的时代氛围。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国外有媒体曾这样说:对《小丑》这部片最公道的评价就是不要去评价它。因为小丑只需要观众和舞台,有了这两样他就不会再闹腾,真的就只是字面意义上的“小丑”;同样的,电影《小丑》有了舞台和观众,也就不会那么可怕。

其实有时候想想,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给出的报复性好评,然后众口一词把《小丑》这部电影捧上神坛,甚至将其摆进影史供奉,这些对着《小丑》欢呼的人和电影中对着亚瑟欢呼的哥谭民众,本质上又有什么分别呢?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在1989年,想要制造一个小丑,需要把他扔进化学池;而在2019年,制造一个小丑,只要把他丢进社会。”2019年的社会,它不仅能够制造小丑,还能够制造电影《小丑》。


04.电影只是电影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将电影中的亚瑟定义为:一个正在寻找身份的人,却错误地成为了一个象征,他真正的目标是让人们开怀大笑,给世界带来快乐。

对任何一个“想给世界带来快乐”的人来说,都需要接受“这个世界很可能并不会被你逗笑”的这个残酷事实,可亚瑟却难以接受。他迫切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能换来回应,像个内心充满被害妄想,自恋又自大的精神病患者。而且相比于现实中很多底层人士受到的折磨,亚瑟所受的那些真不算什么,起码不足以将他的杀人行为正当化。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亚瑟在电影中不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英雄,也不是可怕的反派,他只是一个性格演变的研究范本,研究当人们做出错误的选择,屈服于内心的黑暗想法时,究竟会发生什么。小丑的敌人不是社会,更不是有钱人,他的敌人是秩序、道德、常识。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哥谭市民众所追捧的也并不是小丑,或是亚瑟,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仅仅只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人出现,他站在了废墟的制高点,俯视着火光冲天的哥谭,便将其视作抗争的胜利代表,满足内心卑微的渴望,他们拥抱的是混乱(chaos)。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小丑,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之后,属于下一个十年的小丑出现了。《小丑》在今年所带来的“狂欢”,既是时代印记,也是社会标本,多年后再回头看,一定更加有趣。


《小丑》,今年最被过誉的一部电影,离“神作”还差得很远

归根结底,电影它只是电影,是视与听的盛宴,是表演的艺术,是故事的容器,是情感的载体,它不是庆祝的道具,不是宣传的窗口,更不是作恶的借口。当某个电影之外的元素被放得过大,大到足以遮盖着这部电影的时候,你便看不到这部电影的原本面目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